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承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16-11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干眼症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45例90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80眼非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6.23±2.36s,显著短于对照组; 泪液分泌试验滤纸条平均浸润长度为8.65±3.82mm,显著低于对照组;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为1.89±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干眼症发病率达5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泪液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干眼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基础泪液分泌值减少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升高。泪液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干眼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眼表异常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眼表异常的相关分析,探讨多种眼表因素异常在糖尿病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6例乌鲁木齐市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干眼症状及有关的眼表因素(泪液基础分泌、泪膜稳定性、泪液性状、角膜上皮完整性)检查结果,量化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泪膜稳定性下降(P=0.020,OR=12.268)、泪液基础分泌量减少(P=0.007,OR=5.398)与糖尿病人干眼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基础分泌量减少在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与干眼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姝  贾卉 《眼科研究》2007,25(8):602-60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的泪膜功能和干眼症的患病率。方法 对2型DM患者55例(110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为非DM患者40例(80眼)。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干眼症状问询及相关检查。结果 DM组干眼症的患病率50.91%(56/110)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泪膜功能相关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It)(9.48±4.02)mm,低于对照组(11.73±3.81)mm(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6.64±3.18)s,与对照组(12.30±2.79)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20%(22/110),高于对照组5.00%(4/80)(P〈0.01)。泪膜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和血糖控制不佳有关,与病程无关。结论 2型DM患者泪膜功能发生改变,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  相似文献   

4.
蔡鑫  陆宇清  胡晨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8):1503-150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04收治入院的1 013例T2DM患者病例资料,将DR患者纳入观察组,非DR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T2DM患者DR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经调查统计DR发生率为27.74%(281/1 013)。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2DM病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以及24h尿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60岁、T2DM病程>10a以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肌酐和24h尿蛋白表达异常均是T2DM患者并发DR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T2DM患者并发DR风险较高,男性、年龄>60岁、T2DM病程>10a以及血压、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肌酐和24h尿蛋白的高水平表达均可能是诱发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任秉仪  郑永征  林颖  林晨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45-2347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的症状及各项临床指标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糖尿病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干眼症患者90例180眼,其中非糖尿病患者45例90眼,经内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干眼症患者45例90眼,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中文版( C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角膜荧光素染色( FL)指标的测定,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眼症指标比较,糖尿病组干眼症OSDI指数(46.88±18.51)高于非糖尿病组(39.76±13.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57±1.33分)高于非糖尿病组(1.19±0.82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糖尿病组干眼症Schirmer Ⅰ试验(4.30±1.80mm/5min)低于非糖尿病组(4.80±1.52mm/5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泪膜破裂时间中,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组干眼症在症状、泪液的基础分泌及角膜上皮缺损方面均较非糖尿病组严重。对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筛查应包括干眼相关临床指标的检查,以便对糖尿病干眼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建议和治疗,改善其干眼症状,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并确定导致干眼症的环境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干眼症提供病因学依据。方法:选择2011-09/2012-09我院的常规体检者233例为研究对象(均无眼前节疾病),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泪液功能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工作环境、吸烟情况、职业、荧光屏接触时间、驾车时间、空调房内停留时间等。先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并确定导致干眼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说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有荧光屏接触时间、工作环境、吸烟情况、驾车时间、空调环境停留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荧光屏接触时间、工作环境、吸烟情况、驾车时间。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是荧光屏接触时间、工作环境、吸烟情况、驾车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6/2017-06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的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颅神经受累部位分为动眼神经麻痹组(Ⅲ组,66例)、外展神经麻痹组(Ⅵ组,41例)、复合神经麻痹组(Ⅲ+Ⅵ组,1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糖尿病眼肌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高血压情况与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相关,其中年龄≥45岁,男性,糖尿病病程≥10a,合并DR,HbA1c>7%是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DR及HbA1c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玮  赵瑞卿 《眼科新进展》2005,25(4):373-373,383
目的探讨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DR组(52例)和非DR组(66例),分别探讨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等对DR发病率的影响。结果DR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均高于非DR组(P〈0.01)。2组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脂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高血压对DR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建忠  陈胜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8):1424-1426

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DM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及干眼等一系列眼部并发症,严重地影响视力甚至失明。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提高,以眼睛干涩为主诉至眼科门诊就诊的DM患者逐渐增多,这引起了眼科医生的注意。这主要与DM条件下泪液的质与量异常、泪膜稳定性差、泪液渗透压升高、炎症反应、角膜神经退行性改变、细胞凋亡、性激素相关性睑板功能损害等异常因素有关。在DM患者中有超过90%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T2DM),现将T2DM相关干眼的发病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thy,DR)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有无DR及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视网膜(NDR)组、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和NDR组比较,NPDR、PDR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排泄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和SBP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排泄量等因素与DR的发生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及S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及黄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340例340眼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别检测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所有患者散瞳检查视网膜,评估DR程度及有无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结果:所有患者中,干眼患病率为49.41%。干眼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为11.15±7.07a,无干眼患者的病程为6.92±5.45a,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与DR各分期具有明显关系,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 )、中度 NPDR、重度 NPDR 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相对于无 DR患者的干眼发生可能性分别为1.097倍、1.724倍、2.86倍和5.43倍。黄斑水肿患者较无黄斑水肿患者的干眼发生可能性增加到3.697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发干眼。随着DR的发生及进展,罹患干眼的机会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临床特征以及与其糖尿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6-03/12于煤炭总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干眼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病史调查及干眼相关检查.干眼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检查.以患者的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5a组、5~9a组、≥10a组;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组和血糖未控制组.将检测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诊断为干眼的糖尿病患者共178例356眼,患者年龄32~85(平均58.41±13.06)岁.男110例220眼(61.8%),女68例136眼(38.2%).患者的BUT平均值为4.52±2.31s,SⅠt平均值为4.25±1.99mm/5min.两种检测方法中,女性均比男性的检测结果平均值稍高,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平均值都低于<60岁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3、4.021,P<0.01);病程<5a组、5~9a组及≥10a平均值均低于正常,≥10a组最低,5~9a组次之,<5a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84、60.204,P<0.01);血糖控制组的BUT及SⅠt平均值明显高于血糖未控制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5、-5.918,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干眼表现为泪膜不稳定性和泪液分泌减少两种类型,与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表情况,探讨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干眼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110眼、正常受试者46例46眼。所有受试者均进行OSDI主观评分、Keratogragh 5M检查。所有糖尿病患者记录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眼底镜及OCT检查评估眼底病变情况,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黄斑水肿、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长短分组,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指数、泪河高度及OSDI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 与正常受试者相比,糖尿病患者NI-BUTav降低,OSDI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A1c≥7%的糖尿病患者OSDI评分高于HbA1c<7%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有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的OSDI评分、眼红指数均大于无黄斑水肿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泪河高度较病程<10年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质量下降,干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干眼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选择2019-04/2021-04我院收治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212例21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并发干眼情况将患者分为干眼组(43例43眼)和无干眼组(169例169眼),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1wk实验室检查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并发干眼的危险因素; 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准确性。

结果:两组患者角结膜疾病史、翼状胬肉、睑板腺功能障碍、晶状体核硬度、疾病认知水平、术后焦虑、术后抑郁、手术切口、用药依从性、术后1wk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有差异(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焦虑、术后抑郁、手术切口为3.0mm、术后1wk IL-1β>31.26ng/mL、IL-6>29.42ng/mL、TNF-α>77.68ng/mL、HbA1c≥6.50%均是导致患者术后并发干眼的危险因素(P<0.05);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预测概率大多分布在0和1附近,准确性较高; 干眼组患者的视功能评价、环境触发因素、眼部不适症状、眼表疾病指数(OSDI)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无干眼组(P<0.05)。

结论:手术切口、术后焦虑、抑郁、用药依从性、血清炎症因子及HbA1c水平均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干眼有关,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干眼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泪膜功能的改变及干眼症状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存在泪膜异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9例59眼,以是否存在DPN分为T2DM组31例31眼和DPN组28例28眼,另选择符合泪膜异常标准且无糖尿病的患者33例33眼作为无T2DM组。对三组患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结果:各组间BUT结果有差异(F=9.43,P<0.01),无T2DM组、T2DM组和DPN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间SchirmerⅠ及FL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间睑板腺缺失评分有差异(χ2=8.433,P<0.05),T2DM组与无T2DM组比较无差异(P>0.05),DPN组与无T2DM组、T2DM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间OSDI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两两比较,T2DM组与无T2DM组比较无差异(P>0.05),DPN组与无T2DM组、T2DM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合并DPN的T2DM患者较不伴发DPN的T2DM患者及无T2DM患者BUT更短、睑板腺缺失更重,但干眼症状更不明显,应密切关注和随访DPN患者的眼表异常。  相似文献   

16.
杨玲  沈玺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4):744-74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干眼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08/2017-02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无DR患者50例100眼,合并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50例100眼、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50例100眼,非糖尿病的干眼患者50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检查。比较三组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及各组干眼程度的差异性。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R眼、合并NPDR眼、合并PDR眼的干眼患病率分别为:44%、51%、59%。无DR干眼患者与对照组干眼程度、OSDI、SⅠt、BU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干眼患者较无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OSDI、SⅠ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R干眼患者较NPDR干眼患者干眼程度更严重,SⅠt、BUT、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DI评分低,与无DR干眼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DR的发生与进展,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干眼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但严重DR患者眼表不适症状可能减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2型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方法:107例(107眼)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100例100只正常眼(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ing 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状态改变。结果:DM组患者发生干眼的几率(54.2%)较对照组(17.0%)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M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8.48±4.34mm)较对照组(13.73±4.79mm)降低,BUT(6.78±4.08s)较对照组(14.31±4.78s)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19.6%)较对照组(6.0%)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DM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平均值(80.03±40.38/mm2)较对照组(132.14±33.01/mm2)明显降低,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状态的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各种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眼表的改变,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