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人工晶体的取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报告32例人工晶体取出的经验。取出的原因是人工晶体脱位、持续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大泡性角膜病变,人工晶体表面膜形成,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出血综合征,细菌性眼内炎、人工晶体度数不当和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体取出是处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并后症的最后方法,本对人工晶体取出的适应证、取出人工晶体的类型、手术方法、联合手术、人工晶体取出后的结果等进行了综述。随着白内障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巧的提高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应用的普及,人工晶体植入后需要取出人工晶体的并发症将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例 1 男 ,6岁。因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差 ,于 1999年4月 19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 :双眼视力 0 2 ,无法矫正 ;双眼晶状体核混浊 ,左眼 5~ 6点钟方位虹膜呈扇形缺损 ,瞳孔向下延伸达角膜缘 ,散大瞳孔检查眼底 ,仅可见周边部视网膜。诊断 :双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 ;左眼先天性单纯性虹膜缺损。于全麻下行双眼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右眼植入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左眼植入虹膜型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数均为 +2 1 0 0D。术后静脉滴注青霉素 4 80万U及地塞米松 5mg ,1次 /d ;双眼眼球旁注射庆大霉素 2万U及地塞…  相似文献   

4.
晶体脱位人工晶体植入术2例中国医大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刘汉强,张士瑞,贾广学黑龙江省眼病防治研究所孙宝志例1男54岁1992年4月左眼被石块击伤,1个月后眼红、眼痛来诊,视力指数/40cm,矫正0.1(+13.0DS),结膜充血,前房变深,晶体位于下方玻...  相似文献   

5.
晶体异物取出同时行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异物取出同时行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张百新王海林赵平眼内异物中,晶体异物比较常见。以往的处理原则是待晶体混浊后,将白内障与异物一起摘除;也有先取出异物,以后再行白内障手术[1]。我院采用一次性手术即摘出异物同时行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获得...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取出3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取出病例原因分析,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我科1999年1月~2004年5月37例(37眼)人工晶体取出病例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7例人工晶体取出病例中,视网膜脱离15眼,人工晶体脱位10眼,大泡性角膜病变4眼,继发性青光眼3眼,人工晶体度数错误2眼,眼内炎3眼。其中人工晶体脱位行缝线固定术后视力恢复0.1~0.2有5眼,0.3~0.5有5眼;人工晶体度数错误置换人工晶体后视力恢复0.4和0.7;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体取出术后无晶体眼视力为光感、手动或数指,矫正视力最好0.1,复查时视网膜复位,眼压正常;大泡性角膜病变人工晶体取出术后矫正视力0.1~0.3。眼内炎人工晶体取出术后矫正视力为0.1~0.3。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人工晶体取出的直接原因。减少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可有效避免术后的人工晶体取出,使患者无晶体眼得到较好的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取出术后真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棘手 ,预后差。我院成功治愈因人工晶体取出术后真菌感染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84岁  1998年 7月 3日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入院。入院时 ,右眼视力光感 ( +) ,光定位确 ,中心注视 ,B超及视觉诱发电位均未见异常 ,行现代晶体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为 0 2 5 ;并于术后一周治愈出院。病人自诉术后一个月开始右眼红、痛 ,伴视力下降 ,逐渐加重 ,曾复查时诊断“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炎” ,经 1%阿托品散瞳 ,全身及局部激素治疗 ,病情未控制 ,眼内纤维样渗出逐渐增多 ,虹膜后…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取出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晶体取出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陆放,王丽天,陈才根,李增琦,陆道炎人工晶体(IOL)取出术,是某些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有效方法。现报告我院施行IOL取出术10例(10只眼)的情况,对取出原因、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予以初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9.
眼内后房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往多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和激光手术治疗,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患者部分合并有糖尿病、虹膜炎等,限制了激素的大剂量应用。我院6年来共作人工晶体植入术2568例,术后裂隙灯镜下检查有相当多的病例或多或少地出现虹膜纤维素附着,经用激素、消炎痛、短效扩瞳剂治疗,大多数病人一周内吸收,而少数严重病例形成人工晶体前膜。我们对其中8例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患者采用小切口分离注吸前膜取出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  相似文献   

10.
晶体异物是眼内异物致盲原因之一.临床上处理方法不尽一致.1988年~1992年我们对4例晶体内不同性质的异物,晶体接近完全浑浊者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异物摘出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intraocular lens (IOL) exchange.

Methods

A review of medical records was performed for 52 eyes that had undergone an IOL exchange due to IOL opacification.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incidences were analyzed. The mean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fter the IOL exchange was compared with the mean pre-exchange BCVA and with the mean BCVA after the initial IOL implantation. Prediction error of refraction and biometric data obtained for the IOL exchange were, if availabl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or the initial IOL implantation. The prediction error for the IOL exchange, calculated from the biometric data obtained before the IOL exchang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calculated from the measurements obtained before the initial IOL implantation.

Results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low an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The mean BCVA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IOL exchange a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btained after the initial IOL implantation. However, the refractive prediction for the IOL exchange was not as good as it was for the initial IOL implantation, which was thought to be related with difficulties in axial length (AL) measurements. Biometric data taken before the initial IOL implant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better refractive prediction than those taken before the IOL exchange.

Conclusions

IOL exchange was both efficacious and safe for visual recovery. However, IOL exchange was related with increased difficulty of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refraction; difficulties in AL measurements are the suggested cause.  相似文献   

12.
黄玉娟  孙康 《眼科学报》2007,23(1):9-14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是目前临床上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人工晶状体,它具有减轻像差和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等优点.较传统的球面人工晶状体更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视力的要求,因而近年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不断涌现.有望成为未来人工晶状体的主导。本文将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设计特点、原理、分类、临床应用以及功能评价指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胡晓英  于军 《眼科研究》1996,14(2):122-123
报道24例(25只眼)儿童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随访视力≥0.5者12眼,占48%;≥1.0者4眼,占16%,随访时间3个月~6年。临床观察术后并发症中葡萄膜炎反应较成年人强烈,后发白内障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有晶体眼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 ( 18眼 )度数在 -11 0 0D~ -30 0 0D (平均 2 1 2 5D)之间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表麻下前房内植入Phakic6H12 5型人工晶体 ,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9 7月 )。结果 :18眼术后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 ( 0 6 4>0 39) ,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术后散光明显减轻 ,与术前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三眼轻微瞳孔变形 ,一例 (双眼 )出现眩光感。结论 :初步观察有晶体眼前房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可预测性 ,是一种颇具前途的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手术。不适宜作LASI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可谨慎选择该手术。  相似文献   

15.
IOL-MASTER测量人工晶体屈光度的精确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IOL-Master与传统方法测量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以了解其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1月~6月间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7人213眼,术前分别用IOL-Master、传统的超声生物测量仪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II或SRK/T公式计算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术后3m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用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L>26mm组分别为21.47±0.58mm和21.60±0.64mm,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26mm各组,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OL-Master和角膜曲率计检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4.27±1.72D和43.92±1.53D,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m,两种方法的绝对屈光误差比较:L>26mm组分别为0.885±0.683D和1.459±0.724D,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26mm各组,两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IOL-Master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准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便、安全而且病人易于接受的特点,但也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替代A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人工晶体睫状为固定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一种特制的缝针,只需要从眼外向眼内进针,定位较准确;避免器械伸入前房内进行操作;改良了缝线在人工晶体上的固定方式,避免线头在眼内存留。结果术中眼内出血的机会显著减少,完全消除了虹膜牵拉、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能。在将近两年的随访中发现,人工晶体位置稳定,巩膜瓣愈合良好,无线头刺激。视力恢复情况与术前验光结果相一致,最高达1.2。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不受条件限制,并发症减少,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对32例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后2周至12个月进行双眼视觉的机能检查。结果全部患者于本后3个月内均能获得双眼同时视和27例(84.37%)的患者可建立不稳固的融象功能,15例(46.97%)患者于术后早期即可建立远距离的中心立体视觉,只有5例具有远和近距离的立体感知。本组检查结果表明:人工晶体术后随着术眼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早期即有低级的双眼单机功能.而术后双眼的中心现锐度的水平直接影响术后双眼立体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立体视的恢复。方法:分为双眼人工晶状体组及正常老年人组,检影验光后测量远矫正下和近矫正下的近视力并应用Randot stereotests图分别检查两种矫正下的近立体视锐度。结果:远矫正下两组的双眼近视力分别是0.51±0.15和0.52±0.17(LogMar),立体视锐度分别是(101±59)弧秒和(112±55)弧秒。近矫正下两组的双眼近视力分别是0.09 0.10和0.11± 0.11,近立体视锐度分别是(33±11)弧秒和(34±10)弧秒,两组间两种矫正下的近视力和近立体视锐度均无差异(P>0.05),两组内近矫正下的近视力和近立体视锐度均明显优于远矫正下(P<0.01)。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立体视锐度可以恢复到正常同龄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报告1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男性8例,女性6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10例发生在术后1个月以内,另4例发生在1~3年以后。其中开角型8例,闭用型6例。7例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可控制眼压,4例用激光治疗,另3例需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前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为28%,治疗后矫止视力达0.5以上增加至50%。所有病例均眼压控制良好、视力不良原因为青光眼世视神经萎缩,提示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超声乳化术后人工晶体表面膜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表面膜形成的原因、治疗及预后。方法936眼超声乳化术后,用裂隙灯观察3个月,确定人工晶体表面膜形成发生的眼数及程度。结果在936眼中150眼有膜形成(16%),轻度91眼(61%),中度44眼(29%),重度15眼(10%)。术后常规给予皮质激素治疗者,高龄患者,及超声乳化时间长者,膜形成较少。结论膜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提高手术技巧,尤其一定要尽可能吸干净残留皮质,术后给予积极的全身及局部抗炎处理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