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基本条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TOR、Ras/Raf/MEK/ERK、Notch转导通路等。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调控PI3K/Akt/mTOR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Akt的磷酸化,且清热药居多。调控Ras/Raf/MEK/ERK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ERK的磷酸化,且活血化瘀药居多。调控Notch转导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Notch1的表达,对配体的表达不一。对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旨在寻求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阐明作用靶点,为肿瘤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87-1591
血管生成拟态(VM)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新的形式,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乏氧微环境、促血管生成因子、PI3K、ERK1/2等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组织中VM的形成。肿瘤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促进肿瘤进展的因素也与VM关系密切。中医药对VM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文章即对VM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医药对VM的调控及重塑肿瘤细胞的功能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健康的胎盘血管网络对胚胎的发育及胎盘正常的血液循环极其重要。许多研究证明在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多个信号传导通路,VEGF和Dll4/Notch信号通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条通路。胎盘VEGF mRNA表达与该部位的血管形成有关,胎盘血管在妊娠期中不断形成,并与绒毛一起植入子宫蜕膜层,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以出芽方式生长,形成新血管的过程。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着无数血管生成现象,此外,在一些病理变化过程中也存在血管生成现象,如伤口愈合、心肌梗死后、肿瘤生长转移和动脉粥样硬化等^[1]。对于上述病理变化过程中的血管生成而言,有一部分有利于机体的损伤修复,而另一部分则可能加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5.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多途径、交叉的网络系统,针对某一个单一靶点往往不足以遏制或扭转其结构的高度异质及形态异常。因此,不同作用通路和机制的药物多靶点联合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许多补气活血药配伍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能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在治疗肿瘤及新生血管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肿瘤新生血管为靶向的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多途径、交叉的网络系统,针对某一个单一靶点往往不足以遏制或扭转其结构的高度异质及形态异常。因此,不同作用通路和机制的药物多靶点联合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许多补气活血药配伍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能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调节作用,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而发挥抗肿瘤侵袭、转移作用,在治疗肿瘤及新生血管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 ,在生长初期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扩散从细胞间隙获得氧气和营养 ,但当肿瘤增至 1~ 2 mm3 时 ,内部的细胞通过扩散已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满足其继续生长和分裂的需要 ,肿瘤内部形成缺氧状态 ,这时缺氧作为一种环境信号启动了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 FGF)等血管生成正调控因子的表达 ,使肿瘤具有了促血管生成表现。肿瘤内形成的血管提供了氧气和营养 ,也同时提供了肿瘤转移的通路。如果肿…  相似文献   

8.
半枝莲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的全草,其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外实验中均有抗胶质瘤作用,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二萜类、多糖、生物碱及甾体等,分离黄酮类成分包括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木犀草素、芹菜素、汉黄芩素、柚皮素等,半枝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抗胶质瘤特性。微血管生成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研究表明,半枝莲在抗胶质瘤微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半枝莲及其有效成分对脑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和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影响,总结出半枝莲抗脑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的表达,调控Notch、PI3K/Akt/mTOR、JAK2/STATs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抑制血管生成网络机制的形成,发挥抗胶质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可改善缺血组织的血供,也可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神经血管再生相互联系的调控机制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整合素α6β1可通过介导细胞粘附影响内皮细胞迁移、血管管型结构的生成及维持血管稳定性等来调控血管及神经再生;Ang-1/Tie2信号通路参与血管生成的最后阶段,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在血管新生、神经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通过血管生成素和整合素通路干预可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脑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的文献,分析整合素α6β1与Ang-1/Tie2通路在脑卒中后血管及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的干预,旨在为临床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血管新生、血运重建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中药在促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单体及有效成分可通过不同靶点、不同途径介导心肌梗死后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出中药具有增强干细胞血管修复与新生能力,可以调控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并且靶向调控外泌体传递与血管新生相关的miRNA,激活下游信号,增加内皮细胞存活、迁移、成管能力,提升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还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通路,调控微血管生成过程和间充质干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活化蛋白激酶D1/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抑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β-连环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通路等介导心肌梗死区域的血管再生功能。后续还需深入探讨中药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是造成滑膜炎、血管翳生长、骨和软骨破坏及骨赘形成的原因。血管生成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介质调控的复杂过程。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应用阻抑血管生成药物(包括清除病灶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9,(1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康艾注射液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康艾注射液的组成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对应靶蛋白。利用Cytoscape 3.6.1构建康艾注射液有效化合物-靶蛋白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进行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生物过程(Gene Ontology Biological Process,GO-BP)富集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83个候选化合物,包含了黄酮类、人参皂苷、苦参碱等有效组分;240个靶点,关键靶点是COX1、COX2、HSP90、TP53、AKT1、JUN等;生物过程条目共250条,涉及转录翻译、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免疫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共127条,其中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淋巴瘤病毒感染、癌症中的蛋白聚糖、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钙离子信号通路、癌症的mRNA等通路与肿瘤密切相关。结论:作用于COX1、COX2、HSP90、TP53、AKT1、JUN等靶点,康艾注射液中的黄酮类、人参皂苷、苦参碱等有效组分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调节肿瘤血管生成和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促使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成为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防控其发生,对抗肿瘤治疗的完整性、远期生存和生命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而中医药不仅能在肿瘤辅助治疗中抗肿瘤血管生成,增加疗效;同时能在高血压防控中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降压,减少毒性。高血压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但其中医药的防治机制仍尚不明确,而调控VEGF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机制之一。现旨在对中医药调控VEGF信号转导通路,结合肿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相关性高血压进行综述,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的中医药干预防治的分子作用机制,并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使肿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4.
从Dll4-Not ch信号通路、中医药对Dll 4-Not ch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中医药对血管再生影响的研究3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对Dll4-Not ch信号通路、血管再生的影响,指出Dll 4-Not ch信号通路是研究较多的、较为成熟的抗肿瘤血管再生的通路,其机理为阻断该通路而抑制血管再生,而通过介导Dll 4-Not ch信号通路来促进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这将成为中医药在创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方面新的研究方向,能够进一步丰富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新生是指从已有血管发芽生成新血管的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芽生,血管的分裂、分支,并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网等过程。早在20世纪70年代,Folkman[1]首先在体外观察到了血管新生现象,并明确指出,促血管生长因子在治疗血管新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新生血管的管壁成熟过程中,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周细胞等支持细胞,以及周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由许多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均存在高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肿瘤分裂增殖的相关信号通路可通过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进行调控,从而对其凋亡进行抑制。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因子,脂联素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抑制相关信号通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对高胰岛素产生逆转,从而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是造成滑膜炎、骨和软骨破坏、血管翳生长的原因。血管生成是一个由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促血管生成和抑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应用雷公藤内酯醇等阻抑血管生成药物治疗RA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肿瘤血管形成过程、方式及机制相关文献的综合查阅和总结,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肿瘤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芽生、脉管共同选择、微血管套叠式生长、肾小球样血管新生、血管生成拟态、马赛克血管、成血管细胞募集、血管选定方式等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及其机制等热点研究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础,而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进而激活PKC通路、多元醇通路、己糖胺通路以及AGEs形成等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并以其损伤机制为靶点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干预研究,以期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从单味中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心肌纤维化进行了综述,发现中医药可通过降低相关因子和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抑制胶原纤维生成、减少缩血管物质释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等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干预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