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5例Ⅲ期乳癌综合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Ⅲ期乳癌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984年2月~1990年10月,55例Ⅲ期乳癌非随机分为:单纯手术(S)、手术+化疗(S+C)、手术+放疗(S+R)及手术+放疗+比疗(S+C+R)4组。手术为乳腺单纯切除术、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放疗对胸壁及淋巴引流区照射DT45~55Gy/22~30欢/5~6周。术后化疗用CMF或CAF/CEF方案4~6周期。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47.2%(26/55),S组14.2%(1/7),S+C组33%(2/6).S+R组47.3%(9/19),S+R+c组60.8%,S组与其他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3年复发率S组28.5%(2/7),S+C组66.7%(4/6),S+R组15.8%(3/19),S+R+C组17.4%(4/23),S+C组与S+R组或S+R+C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1)Ⅲ期乳癌应作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2)术后放疗对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有重要作用,是其他治疗手段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2.
ELFP治疗24例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2月至1996年1月,将醛氢叶酸(CF)合并5-氟脲嘧啶(5-Fu)足叶乙甙(VP-16)及顺铂(PDD),构成E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道癌和胃癌24例,总有效率62.5%(15/24),其中CR8.3%(1/24),PR54.2%(13/24)毒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胃髓抑制,脱发。  相似文献   

3.
肺外小细胞癌诊断与治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明确肺外小细胞癌(EPSCCA)的诊断与治疗原则。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14例肺外小细胞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分期的EPSCCA10例,其中局限期3例,1年生存率66.7%(2/3);广泛期7例,中位生存期9个月,1年生存率42.9%(3/7)。结论 EPSCCA易早期播散转移,治疗前应行系统检查,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TⅡ)介导的肝动脉升压化疗栓塞(IHCE)对21例原发性肝癌(PLC)进行治疗。结果显示:(1)IHCE后肿瘤缩小50%以上者占57%(12/21),与非升压TAE治疗24例临床条件相匹配的PLC相比,疗效显著提高(57%:33.4%,P<0.01);(2)IHCE后二期手术切除8例肿瘤坏死率达86%,而对照组5例二期手术肿瘤坏死率为61%,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3)IHCE治疗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ATⅡ可提高TAE的疗效和减少TAE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经EP方案初治后3~6个月内复发的广泛期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4例SCLC患者予洛铂35mg/m,d;伊立替康200mg/m,d,21d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总生存时间(OS)和疾病进展时间(TTP)。结果 24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41.7%;稳定5例,进展9例,中位TTP为4.3个月,中位OS为7.4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0.0%(12/24)、41.7%(10/24)和20.8%(5/24);腹泻发生率为87.5%(21/24),其中3、4级腹泻为58.3%(14/24)。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 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作为中度敏感复发性SCLC的挽救治疗方案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EA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1989年10月~1992年3月我们应用EAP方案(乙足叶甙、阿霉素、顺铂)治疗66例晚期胃癌的疗效结果。66例CR4例(6.1%)、PR34例(51.5%)、S18例(27.2%)、P10例(15.1%),有效率(CR+PR)57.6%。本文对毒副反应作了分析。该方案是目前治疗晚期胃癌较好的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小细胞肺癌(SCLC)血清铁蛋白(Ft)、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分别为60.2%和69.3%。治疗前后Ft、CEA值始终正常或从升高降至正常者其有效率和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Ft、CEA值升高,治疗后无变化或继续升高者的有效率和生存期均不如前二者,P<0.01,P<0.02。治疗后病变缓解者74例,每2—3月监测,观其Ft和CEA测定值上升与病变复发和/或转移关系,绝大多数(60%以上)患者在4—9个月中两项指标开始上升,其中多数在其值呈上升趋势后的1—3个月内检出病灶复发和/或转移。监测SCLC患者血清Ft、CEA值可对其疗效、复发和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CHEP和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J  Wang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3):209-211
目的评价CHEP和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毒性。方法1989年10月~1996年6月应用CHE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足叶乙甙、强的松)或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52例NHL,每组26例。疗效和毒性用卡方检验。结果CHEP组有效率76.9%(20/26),其中初治10例中,完全缓解(CR)7例;CHOP组有效率65.4%(17/26),初治17例中,CR8例(P>0.05)。随访至1996年8月底,CHEP组存活16例,CHOP组存活15例,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和20个月。初治CR者,1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0.0%和23.5%,差异有显著性(P<0.05),2~5年DFS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毒性均可耐受。结论CHEP治疗NHL,初治1年DFS率显著优于CHOP组(P<0.05),两组毒性相似,但CHEP组无末梢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9.
长期低剂量口服VP-16(50mg/m2/d×21天)联合静滴DDP(20mg/m2/d×5天)治疗肺癌病人38例,其中SCLC24例,CR4例,PR16例,有效率83.3%;NSCLC14例,PR5例,有效率35.7%。平均缓解时间SCLC6个月,NSCLC6.5个月。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和胃肠道反应,其它毒性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ProMisE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2015年至 202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手术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 技术进行 ProMisE分子分型的 EC患者 86例。回顾性分析 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相关分子特征。 结果:1)分子病理特征:86例 EC患者中位年龄 57岁,其中 POLE超突变 2例 (2.33%),MMRd亚型 27例 (31.40%),NSMP亚型 35例(40.70%),p53abn亚型 22例(25.58%);86例 EC中,子宫内膜样腺癌 66例,4种分子 分型所占比例分别为:POLE突变亚型 3.03%(2/66)、MMRd亚型 34.85%(23/66)、NSMP亚型 45.45%(30/66)、 p53abn亚型 16.67%(11/66)。浆液性癌 10例,分子分型所占比例分别为:NSMP亚型 20%(2/10)、p53abn亚型 80%(8/10)。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分期、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LE、 MMRd、NSMP亚型更倾向于临床早期(在 FIGOI~II期中占比更高)和子宫内膜样癌类型,而 p53abn型患者诊断时 更多为 III~IV期和非内膜样癌。在子宫内膜样癌中,POLE和 NSMP亚型主要为高中分化;MMRd和 p53abn亚型多 为中低分化;2)免疫相关分子学特征:86例 EC患者中,共 59例患者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deathligand 1,PD L1)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MMRd亚型患者的 PD L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POLE超突变型、NSMP亚型、p53abn 亚型患者(P<0.05)。结论:EC的 4种分子分型的构成比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与传统的组织学 分类相比,EC的 ProMisE分子分型在临床应用中更客观、重复性强,对 EC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未来可探索用 作添加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为 EC患者个体化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中胸段食管癌临床Ⅲ期试验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目的采用前瞻随机性研究,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atecourseacceleratedhyperfractionationradiotherapy,LCAHR)能否提高中胸段食管癌疗效。材料与方法1992年4月到1994年6月,104例中胸段食管癌经分层随机分加速超分割治疗组(E组)51例,常规治疗组(C组)5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总剂量E组:65.6±1.9Gy,照射36(34~38)次/38(36~47)天;C组:总剂量66.0±1.3Gy,照射33(32~34)次/45(43~50)天。结果急性放射性食管炎E组88%,C组72%(P=0.015)。E组在不同随访期有2例死于食管大出血,1例出现放射性肺炎。1,2,3年局控率E组为78%、57%、43%而C组为58%、36%、26%(P=0.047);1,2,3年生存率E组为75%、51%、41%而C组为56%、36%、23%(P=0.042)。结论(1)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能为患者耐受。(2)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提高了局控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2月,分别应用9种抗癌药,随机注入心包腔、胸、腹腔内治疗癌性积液57例,进行疗效及毒性反应观察。结果:丝裂霉素(MMC)加氟尿嘧啶(5-Fu),使用2例无效,喜树碱(OPT)有效率25%(1/4),噻替派(TSPA)有效率33.3%(1/3),长春新碱(VCR)有效率54.5%(6/11),短小棒状杆菌(CP)有效率66.7%(2/3),顺铂(PDD)有效率60%(9/15),卡铂(CP)有效率66.7%(4/6),足叶乙甙(VP-16)有效率92.3%(12/13)。毒副作用轻,对造血机能、肝肾等没有重大损害。结果表明抗癌药能应用于腔内化疗,并能取得一定疗效。尤其是足叶乙甙,原为不能作腔内注射,国内外应用甚少,而今应用有效率最高,且安全,价格适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CD3AK对晚期肝癌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鎏达  陈成伟 《肿瘤》1997,17(1):14-16
目的观察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采用抗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晚期HCC患者分为三组,A组[CD3AK+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22例,B组(CD3AK)15例,C组(TACE)21例。结果部分缓解率(PR)A,B,C组分别为45.5%、13.3%(P<0.05)和14.3%(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月、4.9月(P<0.01)和4.1月(P<0.01),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依次为68.2%,33.3%(P<0.05)和23.8%以及40.9%、6.6%(P<0.05)和9.5%(P<0.05)。结论本组结果表明CD3AK+TACE治疗晚期HCC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2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生存期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为了总结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作者随访1987年1月至1995年1月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治疗两次以上,2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生存率。各临床因素经SAS软件Weibul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全组生存率(生命表法)1,2,3,5及7年分别为61.0%、39.2%、30.7%、18.9%及16.0%。TAE加手术组1,2,3,5及7年生存率为95.2%、90.4%、85.0%、59.0%及59.0%。TAE组1,2,3,5及7年生存率为58.1%、34.0%、24.4%、13.7%及9.1%。显示临床分期、乙型肝炎病程、肿瘤分型、肝外转移、TAE次数、手术切除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意义。亚临床期、单发结节型治疗效果好,肝外转移效果最差。TAE仍为中晚期肝癌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6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A组(36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B组(25例)行TACE结合外放射综合治疗,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2.3%、4.5%,平均生存期7.5个月;B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2%、21.2%、17.2%,平均生存期13.5个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  相似文献   

16.
DPC方案治疗食管鳞癌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宝宁  侯媛淑 《浙江肿瘤》1999,5(3):139-140
目的回顾性分析顺铂、平阳霉素和环磷酰胺联合用药(DPC方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和生存期。方法 32例患者每周期用顺铂75mg/m^3、平阳霉素24mg/m^3和环磷酰胺100mg/m^2。结果 CR2例,PR12例,MR5例,SD12例,PD1例,有效率(CR+PR)43.8%。全组中位生存期8个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月4个月(P〈0.05),有效者中位经肝解期6个月。治疗后主观症状有改善达68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e系统状态与肝纤维化及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纤维化进展及其癌变的关系。方法: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分期以及原发性肝癌组的HBeAg或抗-HBe或抗性率。结果:HBeAg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S1、S2、S3和S4分期中分别为85.2%(23/27)、72.7%(24/33)、63.3%(19/30)和50%(12/24),原发性肝癌组为19.4%(6/31);S1和S4组比较,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和S1、S2、S3且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0.01),抗-HBe阳性率在S1、S2、S3和S4分期中分别为11.1%(3/27)、21.2%(7/33)、26.7%(8/30)和37.5%(9/24),原发性肝癌组为61.3%(19/31);S1和S4组比较,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和S1、S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1月—1994年12月我院用盐酸米托蒽醌作Ⅲ期临床试验,观察治疗实体瘤51例、白血病5例。其中淋巴瘤14例,用CNOP方案治疗10例,CR3例、PR4例、S2例、P1例;用NV方案治疗4例,CR2例、PR2例。肺癌26例,用CNP方案治疗15例,CR1例、PR5例、S6例、P3例;用NV方案治疗11例,CR1例、PR5例、S3例、P2例。胃癌4例、乳癌2例、鼻咽癌和膀胱癌各1例用NV方案治疗,PR3例、S3例、P1例(1例术后辅助化疗除外)。急性白血病5例用ME治疗,CR2例、S1例(两例死于颅内出血);肺癌胸腔积液2例、肝癌腹腔积液1例用米托蒽醌腔内注射、CR1例、PR2例。本组化疗毒性反应与文献报告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C C A V 与 E P 方案交替应用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 例小细胞肺癌,局限期12 例,广泛期30 例。 C C A V 方案: C C N U 100 mg/m 2 ,d1 ,口服; V C R 1 .4mg/m 2 ,d2 、9 ,静脉推注; C T X600mg/m 2 ,d3 、10 ,静脉推注; A D M 40mg/m 2 ,d3 ,静脉推注。 E P 方案: V P16 100mg/m 2 ,dl ~5 ,静滴; D D P25mg/m 2 ,dl ~3 静滴。两方案每3 ~4 周交替使用。结果:总有效率( C R+ P R)73 .7 % ,其中 C R12例, P R19 例,1 、2 、3 年生存率分别为57 .1 % 、16 .7 % 、4 .8 %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病人多可耐受。结论:该治疗方法效果较满意,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超大剂量化疗(HDCT)合并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4例晚期恶性肿瘤接受了该治疗,采用小剂量G_CSF加或不加化疗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均获得足够的干细胞数量。3例患者采用CTX5.6g/m^2+VP-161400mg/m^2+CBP1000mg/m^2,1例患者采用CTX4.0g/m^2+EPI130m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