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胁痛、臌胀、黄疸等病症的医论方药文献,认为仲景辨治胁痛主要责之于实邪阻滞肝胆经脉以及精气虚损二端,治疗上强调固本培源,补益精气;辨治黄疸多责之于湿热、寒湿、瘀血、气血虚损、气机不利等,治疗上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辨治臌胀多责之于瘀血气滞两端,瘀血有寒凝血瘀、湿热血瘀、精枯血瘀等之别,气滞有寒凝气滞、痰浊气滞之分,治疗上强调攻补相宜。总结看,仲景辨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病位上多责之于肝胆脾胃,治法上强调健运肝胆脾胃,虚则补之,滞则通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总以相应脏腑真元之气充盈丰沛,通畅调达为务。  相似文献   

2.
朱丹溪肝病相关病症医论验案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朱丹溪有关胁痛、鼓胀、黄疸等病症的临床验案及其相关医论文献,认为朱氏辨证论治现代肝病相关病症,临床上最强调气血。在气者主要责之于虚和郁两个方面,气虚者主要责之于后天脾胃不足;气郁者主要责之于痰、湿、食、热、寒等五端。在血者主要责之于血虚和血瘀两个方面,血虚者多责之于气不生血,或失血过多;血瘀者多责之于气郁、血燥所成。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肝病多从肝、脾、肾着手,根据中医五脏六腑相关理论肝病亦可以从肺论治。一方面肝肺两脏生理上密切相关,肝肺两脏共调气机升降,共调畅气血、调节水液代谢,肝肺共主卫表而御邪,并且经络上相连。另一方面肝肺两脏病理上互相影响,五行中肺金克肝木,病理上肺病传肝,肝病也可传肺。临床上治疗肝病从肺论治,具体治则包括宣肺疏肝,清肺泻肝,调肺活血,舒肺利水和补肺固卫。由此可见,肝病从肺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脏腑相关的理论,为治疗肝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提高中医对肝病治疗提供了又一思路。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是骨伤科的重要治法,多采用内服,外用药物。魏氏伤科除用药物治疗外,还特别注重手法这一特别的疗法,其特点是疗效迅速,实施简便。魏氏伤科根据损伤时间的长短,把血瘀分为四期;按病症的不同,把手法分为四类。并举例说明治疗血瘀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胸证"是《伤寒论》中记载的以胸膈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其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均有其特殊性。同时,与"脏结证""痞证""少阳证""胸痹病""悬饮证"等病症在临床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上却不尽相同。"结胸证"与现代临床上的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慢性支气管炎、胸膜炎等病症相似。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非酒精性脂肪肝现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病症。陈文慧教授从病因病机分析,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虽在肝,但与脾胃相关。本病病理因素广泛,多因肝失调达,横乘脾土;或脾失健运湿壅木郁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从肝与脾胃入手,以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治则,临床上可取得治疗效果较佳,通过整理导师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辨证思路,探讨导师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7.
晋代皇甫谧在帛书时代和内经时代"是动则病"的基础上,提出"脉动(病)发"的概念。《针灸甲乙经》治疗部分的内容根据病候特点,四诊合参,结合相关的经脉诊察,对病症进行归类整理。对"脉动(病)发"的学术源流进行深入探讨,可再次认识经脉病候的内涵:首先,经脉受病,产生异常变动,继而产生相关的病候;其次,不仅一条脉动(病)发病症,还有多条脉动(病)发病症,需要通过四诊合参及经络诊断,对病症辨证归经;第三,通过对经脉病候的诊察,在脉病相符的基础上,进行辨经取穴治疗。对"脉动(病)发"的正确认识,有助于现代临床病候观察总结和理论升华,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和阐明经络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周仲瑛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立论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莉  叶放  郭军 《江苏中医药》2010,42(12):4-6
围绕周仲瑛教授肝病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理论,回顾分析了古代中医文献相关理论源流和现代肝病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肝病临床实践认为现代中医依据相关标准制定的肝病辨证分型论治具有局限性;基于肝病湿热瘀毒互结的临床特征,强调肝病湿、热、瘀、毒、郁等多种病理因素之间相互滋生,胶结和合,进而提出"湿热瘀毒互结"为其基本病机特点;瘀热相搏是患者病情加重、慢性化和难治性的关键所在,提出清化湿热瘀毒法是各型肝病的共性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中国历代推拿相关文献,归纳统计推拿临床治疗的各种病症,反映推拿临床现状,总结中国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确定推拿疗法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参考历代推拿相关文献资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1979~2008年推拿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总结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结果:通过对我国历代推拿文献综合分析及现代推拿文献的计量学研究,得出了现代推拿临床病谱。结论:中医推拿疗法临床适应症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古代文献中有关酒精性肝病记载的分析 ,概括了酒精性肝病的基本病机和演变规律 ;总结现代医家对酒精性肝病辨证、辨病治疗的经验 ,为临床医师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 ,并提出提高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肝病黄疸的病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中医临床常见病,尤以肝病伴发者为常见。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传统上多认为系湿邪为患,酿生湿热,熏蒸肝胆,或湿邪内阻,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表而发病。现代诸多医家尝试从血分来论治本病,如吕氏曾提出肝病黄疸从“瘀”论治的观点,但对其深层的病理机制仍没有深入阐发。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借鉴现代医学,对肝病黄疸的病机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病主要是指由于大量饮酒或长时间饮酒导致的肝脏病变,在肝脏病变中占有较高比重,多表现为脂肪肝,伴随不同程度的肝脏纤维化进程,有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原则以保肝护肝为主,多采用磷脂补充、戒酒等措施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显著,西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缺乏特效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较为迅速,受到临床重视和关注。本文主要从酒精性肝病的病因病机着手,对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归纳总结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严印珍 《中医杂志》2003,44(Z1):212-213
大肠肛门病,在临床治疗上,外科手术治疗病症不少,内科药物治疗所遇病症频多,且为之棘手,笔者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并根据肛肠病的特点,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肛肠虚症、杂病.  相似文献   

14.
维药驱虫斑鸠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闫明  刘发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77-2879
驱虫斑鸠菊是维吾尔医的常用药材,具有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增加皮肤光敏作用、改善白癜风病灶部位皮肤微循环、调节免疫及补充微量元素等功能;尚有清除异常粘液质、驱虫、消肿、散寒止痛等作用.用于治疗湿寒性胃痛、肝病、白癜风等病症.治疗白癜风有突出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对白癜风的治疗可能经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作用.该文从驱虫斑鸠菊的生药学、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外治、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靳华 《中医药信息》2013,30(1):35-37
通过对旋覆代赭汤方剂配伍的分析,结合临床工作,探讨旋覆代赭汤在慢性肝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认为其可以用于多种慢性肝病相关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新昌教授临床运用益气养阴祛瘀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相关经验。中医将干燥综合征归结为"痹证""燥痹"范围,临床多以滋阴类药物为主体治疗该病症。王新昌教授认为,气虚、阴亏、血瘀是干燥综合征基本的病因病机,而燥热是造成该病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主张治疗上以"益气滋阴,活血祛瘀"法为治疗总则,经临床多次运用,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多认为慢性肝病的病机为湿热疫毒内蕴,治疗时重用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吕文良教授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认为慢性肝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以调和气血为主,尤应重视益气,同时佐以清热、利湿、解毒等法。黄芪为临床常用药物,尤擅于补气。黄芪通过其益气作用可扶正祛邪、健脾、补益肝气、活血利水,对各种慢性肝病都具有治疗作用,且在其临床各阶段均可使用。故吕教授在治疗慢性肝病常灵活运用黄芪,并与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等药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吕文良教授善用黄芪辨治慢性肝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学和现代运动解剖学两方面对循行于腹部的经络及与腹部相关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探讨运动损伤与腹部经络、脏腑、气血及现代解剖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为运动损伤病症从腹部论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运动损伤病症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脊柱小关节紊乱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等引起一系列病症,师彬从其病因病机入手,独创三维平衡正脊手法纠正偏歪的小关节,治疗相关病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