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又叫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1].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近年来成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传变、复发概率,发挥中医药防治特应性皮炎的独特作用,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其对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3.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多于儿童期发病,其病程长,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临床所见,特应性皮炎忠儿发病时常伴有纳呆、便秘、腹胀及舌苔厚腻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治疗,随着脾胃功能改善,皮疹瘙痒也随之缓解。为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与脾胃功能障碍有无内在联系,笔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0月对来本院门诊就治的4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就治疗过程中脾胃功能表现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令娇  杨素清 《河北中医》2024,(1):158-161+166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发病率高、临床特征明显、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特应性皮炎是现代医学术语,古代医学并没有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名,古文献只是记载了类似的疾病但命名繁杂。故主要对多部古籍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医古籍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从古代病名的源头、发展、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归纳古代相关皮肤病证与特应性皮炎的异同,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特应性疾病。AD发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在逐渐增加。综述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旨在遴选恰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 2, 4-二硝基氯苯(2, 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 小鼠疾病模型、“外湿+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诱导脾虚湿蕴证小鼠模型,以及两者 病证结合模型,建立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小鼠研究模型,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外湿+ 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造模方法,探索构建小鼠 (Balb/c) 脾虚湿蕴证,进一步应用 DNCB 诱导 Balb/c 小鼠出现特应性皮炎样病变,建立脾虚湿蕴证特应性皮炎病证结合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进 行脾虚、湿证症状评分;通过比较各组皮损程度、EASI 评分、经皮水分散失 (TEWL) 值、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 评价小鼠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测定小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胃泌素、淀粉酶水平。结果 (1) 在 脾虚湿蕴证造模期间,与正常组比较,脾虚湿蕴证组、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小鼠出现肥胖、精神萎靡、毛 发污秽油腻、腹泻、肛周清洁度差等情况。在结合施加特应性皮炎模型后,与正常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 (P<0.001) 、脾虚湿蕴证组 (P<0.05) 、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 (P<0.001) 的体质量都有所降低。 (2) 与特应 性皮炎组比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的皮损程度更严重,EASI 评分 (P<0.05) 、TEWL 值 (P>0.05) 更高。 (3) 与正常组比较,特应性皮炎组的脾脏系数升高 (P<0.001) 、胸腺系数降低 (P<0.001) ;与特应性皮炎组比 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组脾脏系数 (P>0.05) 、胸腺系数都降低 (P<0.05) 。 (4) 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 正常组比较,脾虚湿蕴证组小鼠肌酐 (P<0.01) 、葡萄糖 (P<0.001) 、总胆固醇 (P>0.05) 、甘油三酯 (P> 0.05) 、胃泌素 (P<0.001) 水平升高,淀粉酶水平降低 (P<0.01) ;与特应性皮炎组比较,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 炎组小鼠肌酐 (P>0.05) 、葡萄糖 (P<0.05) 、总胆固醇 (P>0.05) 、甘油三酯 (P>0.05) 、胃泌素 (P<0.001) 水 平升高,淀粉酶水平降低 (P>0.05) 。结论 “外湿+饮食失节+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结合 DNCB 诱导特应性皮 炎脾虚湿蕴病证结合小鼠模型既可表现出明显的脾虚湿蕴证中医指征,也可表现出特应性皮炎病样特征,可作为可靠的特应性皮炎脾虚湿蕴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后续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病理机制探讨、中药复 方药效评价、药理机制探讨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总结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及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肝脾同病,肝郁脾虚湿蕴和肝郁脾虚血弱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临床可采用疏肝健脾祛湿法和疏肝健脾养血法进行治疗。典型病例中采用肝脾同调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也可有效缓解瘙痒和不良情绪。结论:肝脾同调法是治疗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以临床为依据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临床上特应性皮炎患者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以风湿蕴热型、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型常见,其每一型均有好发年龄段。结论立足于临床研究的临床辨证分型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玉屏风散中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对应靶点以及靶标基因,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特应性皮炎相关靶标基因,将药物靶标基因与疾病靶标基因映射得到的玉屏风散作用于特应性皮炎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DAVID6.8在线工具进行潜在基因的基因本体(GO)分析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玉屏风散作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成分有24个,相关靶点47个;GO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转录,细胞对乙醇、营养、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增殖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潜在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玉屏风散治疗特应性皮炎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过程,主要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发挥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特应性皮炎中西医发病理论的共性与差异。笔者从遗传、免疫、肠道菌群和皮肤屏障功能四个方面阐释了中西医观点间的交融、差异与启发,发现中、西医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医学理论对特应性皮炎的现代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AD)作为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疾病,其剧烈瘙痒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医内治法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回顾近7年中医内治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从脏腑、外邪、气血津液、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方面对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论治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当前中医内治法对该病辨证论治方法多样,临床疗效确切,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又叫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近年来成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本病病程较长,容易复发,大多秋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笔者于2004年7月~2007年6月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显示,心神不调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因病机.镇心安神法注重心神的影响,以重镇安神、清心止痒、补益脾肾作为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原则,在临床实践中以此理论为指导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煎剂对特应性皮炎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丙酮激发豚鼠,模拟特应性皮炎皮损,分别造成A组急性特应性皮炎模型与B组建立亚急性/慢性特应性皮炎模型,2组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应用生理盐水、盐酸西替利嗪片、补肾养血煎剂治疗。对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摘取肾上腺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特应性皮炎豚鼠A、B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肾上腺系数降低(P <0.01)。与A、B模型组比较,A、B阳性药物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肾上腺系数均明显增高(P <0.01)。A组阳性药物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高剂量可提高肾上腺系数(P <0.05)。结论补肾养血煎剂可以提高豚鼠模型肾上腺脏器系数,对实验性特应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与变应性皮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与变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变应性皮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正常人或无变应性皮炎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大鱼际掌纹的走向、纹间的距离、纹沟的深浅、纹间相互构成的花纹特征,以及大鱼际表面皮肤的润燥、柔软光滑程度等,将大鱼际掌纹分为3级。结果观察组共82例,其中Ⅰ级11例,Ⅱ级Ⅰ度17例,Ⅱ级Ⅱ度31例,Ⅲ级23例。对照组共86例,其中Ⅰ级71例,Ⅱ级Ⅰ度5例,Ⅱ级Ⅱ度6例,Ⅲ级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大鱼际掌纹形态分级之间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变应性皮炎患者大鱼际掌纹形态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其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的形成与肾虚有关,变应性皮炎患者存在着肾虚这一体质(称之为“肾虚质”)。变应性皮炎患者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则是“肾虚质”的外在体征,此体征可作为变应性皮炎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与汉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日本汉方医学对特应性皮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特应性皮炎汉方药、食疗、药浴等方面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9.
特应性皮炎是常见慢性皮肤疾病的一种,西医临床上常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实施治疗,远期效果不够理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中医药在特应性皮炎治疗中的优势逐渐被临床重视,不仅可使患者症状有效改善,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文章对近年来特应性皮炎治疗中中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1933年Wise和suizimrger 命名Atopic deimatitis(AD),译为特应性皮炎,国内又名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亦或称遗传过敏性皮炎,与祖国医学中提及的“四弯风”、“奶癣”等相似。本病常见于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