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药源性肝毒性和中药组分、个体差异及配伍等方面关系密切。从化学成分、作用机制、临床与动物实验的比较3个方面对中药引起的肝毒性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生物碱、萜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引起中药肝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肝毒性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异常、肝细胞凋亡失调、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等。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关注其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所引起的肝毒性,才能进一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3.
何首乌及其炮制品为临床常用中药,对人体有多种有益效果。临床服用何首乌引起肝中毒问题时有报道,但由于何首乌导致肝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炮制后的何首乌仅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目前仍缺乏有效控制何首乌炮制品的科学方法。本文从何首乌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肝毒性、药代动力学等角度汇总分析何首乌研究进展,以探索何首乌质量控制方法和下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芳  陶钧  杨明 《海峡药学》2008,20(11):65-67
中药毒性的研究倍受世人瞩目,针对目前毒性中药炮制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何深入系统地研究毒性中药的炮制机理,建立毒性中药质量标准和炮制工艺的统一评判标准,构建"有毒中药多维管理系统",实现中药毒性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药物毒性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与转运体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或活性可明显影响中药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转运体的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的肝、肾毒性的研究十分广泛,而中药对转运体的作用也会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转运体角度来概述中药毒性及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  段琼辉 《海峡药学》2008,20(5):65-67
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的毒性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的毒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志军 《中国药房》2011,(15):1428-1430
目的:综述中药毒性研究的进展概况。方法:对中药毒性的分级、化学成分、作用机制等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毒性的分级、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制定中药毒性的试验标准,提高对中药毒性的重视程度,确保临床使用中药或中成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12):2087-2090
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菌、抗肿瘤、调节雌激素水平和促进骨生长等多种药理作用。但近年来,关于补骨脂肝毒性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文献对补骨脂肝毒性的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重点关注该药引发肝毒性的毒性成分以及毒理学机制,并总结了炮制与配伍对补骨脂肝毒性的影响,为补骨脂肝毒性研究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与掌握网络毒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简介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结了相关毒性预测工具与软件,概述了毒性预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重点综述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肝毒性、肾毒性成分、心脏毒性成分与急性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毒理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相关领域,尤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了中药的毒性成分,迫切需要用现代技术方法对中药毒性进行预测与评价,为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网络毒理学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抗风湿(炎)类中成药中同时检测醋酸泼尼松等7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4.0±0.05))=58∶4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7种成分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且在一定的进样量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法快速、简便,能同时对7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于鉴定抗风湿(炎)中成药中是否添加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30种中草药化学成分的防晒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张耕  陈军 《中国药师》2010,13(7):935-937
目的:为从中草药化学成分中寻找天然防晒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0—400nm对30种中草药化学成分样品液进行扫描,并进行紫外吸收特性的比较分析。结果:其中17种中草药化学成分具有防晒潜能。结论:中草药化学成分作为天然防晒剂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紫外吸收特性考察作为天然防晒剂的初筛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伏晓  林筱青 《中国药房》2011,(35):3265-3268
目的:纠正目前中药研究中出现的"废医存药"倾向,探索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废医存药"的现况。结果与结论:自近代以来我国中药研究确实存在"废医存药"倾向,其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非常有害的,再继续发展下去就是饮鸩止渴。日本汉方医药"废医存药"的历史教训警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决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4.
中药浸膏对中药橡胶膏剂黏附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中药浸膏的用量、相对密度、中药成份等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中药浸膏对中药橡胶膏剂黏附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中药浸膏对橡胶膏剂黏附力有重大影响,并提出了在现实生产中,如何提高中药橡胶膏剂黏附力和防止黏附力下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衡  李慧 《中国药事》2011,25(4):354-357
目的加强中药领域专利保护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结果与结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结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保护中药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现代化是我罔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化技术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更高效和简便。文章综述了现代生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鉴古籍中医药思维,探讨中药临床处方审核思路。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中医药古籍,提取古籍中关于遣药组方的有效条文及思维,指导中药临床处方审核工作。结果 从中药自身性质、药对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经方适应证、经方禁忌证、中药剂量等方面入手,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审核中药临床处方的合理性,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本文为中药临床处方的审核提供了新思路,可以进一步完善中药处方审方工作,为判断临床疗效提供依据及为避免不良反应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10月茂名市中医院门诊各科因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合理导致的113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例不良反应中,轻度54例(占47.79%),中度31例(占27.43%),重度28例(占24.78%);年龄<15岁患者39例(占34.51%),15~60岁患者18例(占15.93%),>60岁患者56例(占49.56%);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最多,为53例(占46.90%),其次分别为中药固体剂与西药注射剂联合应用(26例,占23.01%)、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固体剂联合应用(18例,占15.93%)、中药固体剂与西药固体剂联合应用(16例,占14.16%)。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阶段临床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配伍不合理也会降低药物安全性,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抗过敏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近年来文献中有关中药抗过敏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以及各种主要抗过敏单方及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显示中药的抗过敏反应是多环节的整体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