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搐也称惊厥,俗称惊风、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紧急症状。抽搐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某些病的症状表现,它的严重性不在于抽搐的表现,而在于引起抽搐的原因,为了探讨小儿抽搐的原因,本院于2006年元月至2007年12月收治2—14岁儿童抽搐患儿120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发作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而导致智力低下,个别患儿发展为癲痫[1].因此,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笔者近年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因产期胎儿脑组织受到缺氧性损害或初生时有严重窒息致出生后表现一系列脑病症状,如阵发性青紫、抽搐、烦燥或嗜睡凝视等。该病是围产期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4.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小儿惊厥常见的原因可由任何突发的高热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性、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多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发作多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反复发作可致脑损伤,进而导致智  相似文献   

5.
万学东  吴乐平 《贵州医药》2008,32(7):653-654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由传统电抽搐治疗改良而来,国内精神卫生机构陆续开展已有十多年,但普及不够.设备投资高固然是其原因之一,但更为重要的因素还在于该技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治疗中对医生和麻醉师的要求高.该方法首先予麻醉和肌肉松弛剂,通电后病人抽搐明显减轻,焦虑、恐惧等痛苦体验小,治疗过程安全性高,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1].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宇哲  陈华建  魏娜  贾琦  周霞 《贵州医药》2012,36(12):1090-1092
低钙血症是甲状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7%~68.0%,差异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表现为口周和指(趾)端针刺麻木感、易激动、烦躁,严重者可出现手足抽搐、喉和支气管痉挛、癫痫发作,甚至呼吸暂停.现将我院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业贤 《海峡药学》2000,12(Z1):44-45
面肌痉挛是口腔临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半侧面神经支配的部份或全部表情肌的阵发性抽搐.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因尚不明了,并缺少理想的治疗方法.作者从1994年至1999年间对面肌痉挛的患者,进行了曲安缩松合剂茎乳孔处面神经干的封闭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中毒抢救护理3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化学名称: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分子式:C4-HO4-S2.质轻,呈粉末状.熔点为:250℃~254℃,在水中溶解度约0.25mg/ml,微溶于丙酮、甲醇和乙醇,在酸和碱性环境中均稳定[1,2].毒鼠强毒性为氟乙酰胺的1.8倍,磷化锌的15倍.氰化钾的100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拈抗γ-氨基丁酸,使γ-氨基丁酸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3].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强直性抽搐及癫痫样发作、惊厥和昏迷为主要特点,常因强烈频繁发作的惊厥、抽搐并发严重的心力衰竭致脑、肺水肿和持续的痉挛窒息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高热惊厥是小儿引起惊厥的最常见原因,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多数有意识丧失[1],发病率占5%~8%.初次发生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多在体温骤升时发作,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若不能尽快止惊,易引起复发,影响患儿智力.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热性惊厥又被称为高热惊厥,是小儿群体中一种常见的惊厥症状,大多数小儿经过治疗之后,预后良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较多见,一般6岁以后由于大脑发育完善而惊厥缓解。该病症一般发生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上升过程中大于38℃便会出现惊厥症状。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简单来说,小儿热性惊厥就是小儿在高热时出现的抽搐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常伴有癫痫症状。笔者在临床上协助医生护士成功治  相似文献   

12.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也见于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饥饿感、心悸、多汗、头晕等,但也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精神症状和抽搐等,极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现将笔者收治的以急性脑血管病形式起病的低血糖症20例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半面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痉挛(facial spasm)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多数为单侧,少数为双侧.多为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脑神经疾病,进展缓慢.半面痉挛病因复杂,主要有:(1)血管因素:这是比较公认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4.
周海川  周力  王岚  陈晓琴 《贵州医药》2012,36(5):438-440
高乳酸血症常见于低氧血症、休克、呼吸心跳骤停、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癫痫发作、抽搐、剧烈运动、哮喘、肝功能不全、败血症、慢性酒精中毒,而急性胰腺炎临床常见,严重高乳酸血症及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非霍杰金氏淋巴瘤(NHL)合并高乳酸血症或NHL合并急性胰腺炎国内有零星个案报道,而以高乳酸血症同时合并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NHL国内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以高乳酸血症同时合并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NHL.  相似文献   

15.
产前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的一种特殊的、严重的临床表现[1],且是妊娠期颅内出血最常见的产科原因。子痫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严重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可有意识消失,眼球固定,由部分肌肉抽搐到全身抽搐,约1min后转入全身松弛昏迷状态,抽搐和昏迷反复  相似文献   

16.
面肌痉挛是指半侧面肌表现为不规则的抽搐、常为阵发性,亦称面肌抽搐、阵挛性面肌痉挛.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其症状开始仅有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它肌肉,严重的口角也会一起抽动,直扩展至整个面肌发生痉挛.发病时间短、数十秒至几分,严重者频繁发作.临床上常因治疗不当,难以痊愈.总结近5 a临床用毫针浅刺法的治疗经验,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孕妇吸毒,其血液中海洛因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使胎儿在宫内即已形成对海洛因的躯体性依赖.出生后,由于失去原有经胎盘的药物供应,新生儿血液中海洛因浓度逐渐下降,在此过程中如果有戒断样症状出现,即称:“新生儿海洛因撤药综合征”(Neonatal heroin with-drawal syndrome,以下简称NHWS).常见症状是烦躁不安、易激惹、尖声哭叫、抽搐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近年来,由于女性吸毒者增加,NHWS发病率亦相应增高,以下就作者所见20例的临床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68例妊娠高血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发生在妊娠20w以后或产褥早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重症时表现为持续上腹痛、头痛、视力模糊、抽搐、昏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如何做好妊高征产妇的观察和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黄艺婧  刘赛  田永攀  郭霞  徐平 《贵州医药》2013,37(3):247-248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病毒入侵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引起的炎性或非炎性的改变.临床上常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抽搐、发热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且各种诊断VE的方法具有不同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3~9月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辅助检查对于诊断VE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本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常见的脑神经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无征兆的突发性、剧烈性疼痛.文献报道称,TN患病率约182/10万人,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微血管压迫导致三叉神经痛是得到医学界一致认可的一种假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