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因,病理学特征及有效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的尸检资料。结果冠心病40例(占64%),心肌梗死14例(占2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5例(占8%),剧烈活动后死亡的3例(占4%)。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尽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影像技术、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和采取实验室尸体解剖检查等来判断患者可能发病的原因。结果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78.57%)、心室肥厚(67.86%)、急性心力衰竭(58.92%)和瓣膜心脏病(48.21%)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率占首位,其比率达78.57%。结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要根据患者病史及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但因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的特点,所有应多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青年心源性猝死主要原因的预防对策,对1950 ̄1990年间青年(16-39岁)心源性猝死78例尸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27例(34.6%),心肌疾患19例(24.4%),风湿性以及病14例(17.9),其它心脏病18例(23.1%)。76.9%的病例有左心室肥厚和(或)心脏增大。上述结果提示,冠心病是青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增大和左心室肥厚是青年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防治冠  相似文献   

4.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事件导致的发生迅速而意外的死亡,是部分患者的首发心脏表现。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突然停止,是心脏性猝死的前期过程。目前被大多数教学者接受的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定义是: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h内先有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性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我院地处海拔2800米,回顾2001年3月~2008年7月我院内科心源性猝死47例,均符合上述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内科治疗的方法资料。结果 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冠心病32例,心肌病4例,心律失常4例。复苏抢救成功25例,15例死亡。结论内科治疗包括进一步的心脏生命支持和药物稳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病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因调查、体检、影像学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尸体解剖等,进行发生原因的判断.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占总例数78.69%,心室肥厚(LVEF减少)占总例数67.21%,急性心力衰竭占总例数57.37%.结论 心源性猝死病因复杂,应详细了解病史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入住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猝死发生的临床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在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所有临床病因中,有40%的患者为冠心病导致心源性猝死,13.33%的患者是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6.67%的患者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有60%的患者发现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结论导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必须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因素予以重视,对病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制定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更有效的减少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9.
猝死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心血管病死率的20%。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本文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比50例非心肌梗塞冠心病Q-Tc间期显著延长,且AMI的Q-Tc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心内科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导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以研究具体的方法加以干预,降低心源性猝死疾病发生率。结果对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原因加以分析,主要因为患有冠心病疾病以及患有高血压疾病。对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加以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在患者住院2周与3周之间,表现出猝死的患者90例(64.29%);在猝死率方面,夜间发生率同白天比较,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升高(P<0.05)。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疾病的原因较多,疾病原因主要因为患者患有冠心病,疾病危险因素主要表现为进行相关剧烈活动以及患者的情绪过激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11例心源性猝死的精神病患者,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11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9.7%,是继躯体并发症后的第二大精神病人致死原因。8例猝死发生在白天,3例发生在夜里。所有患者在猝死前均出现异常情绪反应,且10例为控制病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9例患者为两种及以上药物联合用药,8例患者为中到大剂量用药。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不当有关,应结合患者年龄、体质、基础健康、饮食情况、既往用药史等情况审慎用药并注意药物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间在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低钾血症、负面情绪刺激、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暴饮暴食、饮酒等。结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救治是心源性猝死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猝死以冠心病患者最为多见,约占75%,急性心肌梗死是医院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病变是发生猝死的基础,心肌一过性的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的改变,是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也有人是因为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冠状动脉有炎症而发生猝死。除冠心病外,尤以原发性心肌病中肥厚型心肌病最多见;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等多种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方法对我院2008年1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情绪不稳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多死亡于院外。结论加强对心源性猝死致病疾病的预防、检查和治疗,减少诱发因素,多进行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是降低该病发生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15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并探讨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吸烟、饮酒、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做好风险预后评估,规避危险因素,减少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激因素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作者对1990 ~1997 年所见19 例老年心源性猝死的基础疾病,应激因素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应激因素中情绪和饱餐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者居多。结论:加强对老年心源性猝死的防范意识,对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及时对策甚为重要。在诸多应激因素中心理应激尤为突出,故特别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方法40例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等检查,然后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发生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脏骤停、自发性持续性室速、猝死家族史、晕厥、负荷或运动后收缩压反应异常、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等。结论通过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和分析发现,引起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及18~24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3~6月及11~12月是猝死的易发季节。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81-181,184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复极化改变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2~2009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存在早期复极改变的体检者246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组),并且同300例正常心电图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1年后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比例差异。结果:观察组体检者1年后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2.0%),心律失常14例(5.7%),对照组无发生心源性猝死者(0.0%),发生心律失常4例(1.3%),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电图早期复极可能预示着心脏电生理行为的潜在异常,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其可能与突发的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发病时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