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转运新生儿的发病情况,了解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救治水平,为指导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成功转运的132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运病种排列前5位分别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以胎龄32周的小早产儿为主;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早产低出生体重仍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建设区域性的新生儿转运网络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和降低本地区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康文清  唐蕾 《医药论坛杂志》2011,(9):126-127,129
目的通过分析1825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情况,总结经验,查找转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25例转运新生儿胎龄、体重、日龄、疾病谱的分布以及转运成功率和转运失败的原因。结果①转运的早产儿占38.9%,足月儿占61.1%;②以早期新生儿为主占83.5%,3d内占65.3%;③转运的前3位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和败血症,占总转运的69.8%;④转运成功率为95.89%,转运病死率为1.04%;转运失败的原因有:病情重、转运晚、转运时处理不当等。结论以NICU为依托的新生儿转运系统是目前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有效转运模式,备好转运设备,转运前认真评估及转运中密切病情观察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转运疾病种类及转运病人来源,进一步提高对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的认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开展的新生儿转运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转运疾病的种类,探讨转运的模式。结果开展新生儿转运共405例,其中双向转运223例,单向转运182例,223例双向转运患儿。转运原因:窒息位居第一;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新生儿肺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位居第二,早产儿位居第三,分别占41.26%、29.59%和21.52%。结论实施危重新生儿三级转诊能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需提高早产儿的管理水平,重视早产儿的保温及围产期孕妇的感染问题,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通过单程或双程转运方式转运的危重新生儿的过程、病种及转归.结果 自2012年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本院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47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入院后经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仅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99.32%.转运新生儿占同期分娩新生儿总数的8.28%.转运病种排列前4位的是:早产儿占32.0%、呼吸系统疾病占29.9%、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占16.3%、新生儿窒息占13.6%.结论 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敖桢桢  林乐欣  王静 《安徽医药》2013,17(7):1173-1175
目的建立河源市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探讨适合该市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模式。方法建立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为网络中心,河源市共40家基层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通过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对新生儿进行转运。结果 2年来共转运409例危重新生儿,且无1例在途中死亡,转运新生儿死亡率从2011年的5.88%降至2012年的1.47%。转运病人数占同期NICU住院病人的比例及床位使用率逐年增高,治愈351例(治愈率为85.82%),放弃治疗46例(11.25%),死亡人数12例(2.93%)。转运网络中40家基层医院在实施转运工作后,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差异有显著性(χ2=22.14,P0.01)。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系统可以提高该市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改善危重新生儿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区域性的NETS是适合该地区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危重新生儿区域性转运对提高危重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完善盐城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对近三年区域性转运542例新生儿救治效果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 542例新生儿得到安全及时转运、专业救治.结论 危重新生儿区域性转运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41-243
目的探讨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对新生儿转运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0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后分为观察组213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前,观察组为新生儿转运流程规范化后。结果观察组转运前处理时间及转运后安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77%优于对照组(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2%较对照组(12.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新生儿转运流程,能有效的缩短转运前及转运后处理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产儿转运疾病种类及转归,提出预防早产的措施以及强调早产儿出院指导的重要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和伤残率,并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开展的早产儿转运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转运疾病的种类,探讨预防早产的措施,减少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结果开展早产儿转运共285例,早产新生儿肺炎位居第一位,其中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占新生儿肺炎58.82%,新生儿肺透明膜位居第二,早产低体质量儿位居第三(65.61%,27.02%,13.33%)。其他占8.41%。结论院前急救及掌握好转运的指征及转运时间固然重要,预防早产儿出生也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NETS)的运作特点及临床意义,促进NETS的完善。方法:用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我院NETS转运的147例新生儿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总结NETS运作经验。结果:我院NETS已具有较强的专业人员及完善的设备配置,与重庆地区及周边区域31家基层医院建立稳定的转运协作关系,NETS运作较规范、有效,确保转运新生儿的安全;转运患儿中,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为常见疾病,发生率分别为85%、73.5%、48.3%、32%;早产儿胎龄多小于35周,平均(33.96±2.36)周,双胎或多胎占15.7%;147例均安全转运回院,治愈好转率89.8%。结论:规范化的NETS使危重新生儿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途中有专业人员严密的监护和积极救护,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危重新生儿安全地转运至上一级NICU,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后遗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2011年6月共完成危重新生儿转运108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转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2011年6月共完成危重新生儿转运108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适于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高危新生儿转运服务模式,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方法 将转运模式分为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产后高危儿的传呼式转运、当地医院或家属自行转运.将3种模式在转归、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转运前后1年的新生儿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保驾式转运、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总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2.5%、86.1%、81.5%;病死率分别为7.5%、13.8%、18.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5).保驾式转运分别与传呼式转运、自行转运者在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呼式转运与自行转运比较,其病死率、住院天数前者均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开展介入产房的保驾式转运是最适于无NICU医院的转运服务模式,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轻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有数据显示,危重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病死率比普通患儿高9.6%,71%的患儿在转运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目的探索危重症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方法分析危重症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安全隐患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608例新生儿住院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1991年新生儿住院病例608例,占儿科同期住院人数的6.8R。死亡31例,死亡率为5.1%,占儿科同期死亡总数的15.66%。共22种疾病。感染性疾病占91.78%。前五位疾病分别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破伤风、硬肿症、败血症和肠炎。治愈率以破伤风最低(15.96%)。病死率以败血症最高(30.43%)。早产儿及围产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高于一周以后的病例(P<0.05)。冬春季病死率高于夏秋季(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院院前急救与转运患儿的疾病谱,旨在提高危重患儿的临床救治率。方法统计本院院前急救的386例急救网络转运协议书,通过对出诊医师填写的出诊记录及第6版儿科学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并分类,并对运转范围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患儿占83.9%;余患儿约占16.1%;新生儿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早产儿(129例,39.9%)、新生儿肺炎(39例,12.0%)、缺血缺氧性脑病(36例,11.1%);儿科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重症肺炎(25例,39.7%),先天性心脏病(6例,9.5%),颅内感染(6例,9.5%),其中室内运转患儿约占44.3%,市外运转患儿约占55.7%;运转半径为0.5~330 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3~215 min。结论对院前急救与转运的疾病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可有效的制定急救的工作重点,从而能够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6.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护理。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重症救护转运中心1年来转运的314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转运中的正确处理和合理护理,成功地将患儿从基层医院转入NICU进行救治。结论 转运前的正确处理。转运中的护理是保证转运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高危新生儿转运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2004年11月起我院NICU与周边50公里以内的27家乡镇医院建立了有关的业务联系,并配置专用抢救设备及专业人员,将高危新生儿转运至我院NICU治疗。包括产前介入产房的转运,产后高危儿的转运以及现场的急救措施和途中的监护,并对近几年27家医院新生儿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几年来共转运高危新生儿284例次,占同期NICU总住院病人的66.82%。其中介入产房的高危儿保驾式转运80例次。转运患儿治愈好转256例,放弃治疗及自动出院22例,死亡6例。27家乡镇医院新生儿病死率由2003年的7.16‰降至2007年的3.51‰。结论:规范的专业化的转运急救技术服务于基层医院,使危重新生儿得到及时的现场急救,途中的严密监护和及时的专业救护,大大保障了危重儿安全地转运,对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罗乐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11-3612
目的:总结成功转运和救护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22例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护理.结果:322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无死亡,转运成功率100%.结论:转运前充分的准备,转运中恰当的救护,转运后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现代复苏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4年2月危重新生儿转运中接受心肺脑复苏(CPCR)的26例息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危重新生儿转运中CPCR程序及其要点。结果:在26例息儿中,转运前给予CPCR 18例,占69.2%;转运途中给予CPCR 8例,占30.8%;除2例息儿复苏失败于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余24例均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2.3%。结论: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CPCR程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郑州市儿童医院危重患儿转运网络的病例特征。方法以1944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转运病例的年龄、疾病分布、转运半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年龄分布,新生儿46.1%(897例),婴幼儿36.6%(712例)。疾病分布,新生儿疾病为46.1%(897例),呼吸系统疾病30.1%(586例)、神经系统疾病26.1%(261例)。转运半径的分布,100 km以内的53%(1031例),100~200 km的24.9%(484例),200 km以上的22.1%(429例)。结论转运中疾病构成的前三位是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转运半径200 km以上长途转运占有较大比例。结合本区域转运特点,加强培训,提高急救医护人员运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