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 UA> 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入院后24 h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32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AMI组、UA组、SA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UA组、SA组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有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尿酸和超敏CR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UA)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6例AMI患者血浆hs-CRP、UA水平,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测定QT离散度(QTd).结果:AMI患者hs-CRP和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其中合并2型精尿病,者hs-CRP和UA高于单纯AMI组(P<0.05).hs-CRP,UA水平均与QTd相关(P<0.01,P<0.05).结论:血尿酸和超敏CRP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浆hs-CRP和UA有助于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UA)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互关系.方法 8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健康体验正常者30例.分别检测血清UA和cTnT.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血清UA和cTn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UA和cTnT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UA和cTnT浓度变化与病情相一致,且血清UA与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坚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5-273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意义.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50例,采用ELASA双抗夹心法检测D-D水平,CLAUSE法检测Fg水平.结果 SA组D-D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0、18.334,均P<0.01);UA组D-D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P<0.01).SA组Fg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6、11.730,均P<0.01);UA组Fg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D-D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7、15.603,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2,P<0.01).Fg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7、11.855,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D-D、Fg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D-D和Fg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34例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梗(AMI)37例,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和64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的cTnT值较UA组、S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UA组、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值在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对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MMP-2、MMP-9对UA的预测判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住院患者UA组26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1例,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ml,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MMP-2、MMP-9.结果:UA组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SA组血清MMP-2、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MP-2、MMP-9对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或破裂起重要作用,可能对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各30例,运用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DD,运用凝血酶凝固时间测量FIB,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AMI组、UA组的血清hs-CRP、FIB、DD的水平比SA组、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的血清hs-CRP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组的FIB、DD水平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的血清hs-CRP、FIB、DD检测,可反映出CHD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11例冠心病患者和72例非冠心病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各组UA、hs-CRP水平明显高于CG组(P均<0.01),AMI组UA水平明显低于SCHD组及UAP组(P均<0.01),AMI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1),UAP组hs-CRP明显高于SCHD组和CG组(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UA和hs-CRP水平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高UA血症、高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促发炎性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时CRP水平增高的同时伴有UA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7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47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纳入观察组,28例非冠心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ysC水平差异.将观察组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急性心梗(AMI)三个亚组,比较CysC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高CysC亚组和低CysC亚组两亚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亚组、AMI亚组 CysC 水平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UA亚组;SA亚组与UA亚组Gensini积分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AMI亚组;观察组CysC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gt;0.05).观察组147例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高CysC亚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CysC亚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ysC 水平升高,AMI急性期 Cys C 水平会降低,其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高水平CysC 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76例心绞痛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4例为研究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2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经正规治疗后的hs-CRP浓度,随访6个月,观察心绞痛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s-CRP浓度在人院时及经正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访中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ClI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对评估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水平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SA)将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5例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PARγ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肌梗塞组hs-CRP水平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升高(P<0.01),PPARγ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hs-CRP与PPARγ负相关(P<0.01).结论 hs-CRP和PPARγ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影响,且随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程度不同而变化,在临床上可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对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评价作用.方法 82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均于术前检测hs-CRP,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至少有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40% ~ 70%,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超声检查,明确最小管腔面积( MLA)≤4 mm2(非左主干)或≤6 mm2(左主干)后行支架植入,将患者分为hs-CRP升高组(≥3 mg/L)和hs-CRP正常组(<3 mg/L),比较两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血管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hs-CRP升高组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P <0.01);hs-CRP升高组再狭窄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组(P<0.01).结论 hs-CRP能预测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术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对hs-CRP升高的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术后应强化抗血小板、抗炎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脑钠肽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测定其血清中高密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脑钠肽的含量,将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内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SA)的LDAL-C、hs-CRP以及BNP等均明显低于心肌梗死组(AMI)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组间比较以及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组间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冠心病组患者(CHD)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UA组明显高于SA组,BNP比较,AMI组以及UA组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LDL-C、hs-CRP和BNP水平的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检测各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BIL、UA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MMP-9、TNF-α、hs-CRP、TBIL及UA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仅血清hs-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hs-CRP和TNF-α水平的升高可作为提示斑块不稳定的标志;血清UA、TBIL升高提示机体应激情况下氧化程度加重,同时代偿性抗氧化能力亦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按照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选择26例冠脉造影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清hs-CRP及BNP浓度.结果 AMI、UAP、SAP组血浆hs-CRP及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hs-CRP及BNP浓度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三支病变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双支、单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完全闭塞组hs-CRP及BN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高度狭窄组(P<0.01),高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P<0.01).结论 hs-CRP、BNP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