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14例(21.5%)、中残10例(15.4%)、重残7例(10.8%)、植物生存7例(10.8%)、死亡27例(41.5%).结论: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残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大部分采取保守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临床诊断,以及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DAI病人的致病原因、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56例DAI伤者中预后良好26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20例.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综合早期诊治Ⅱ型、Ⅲ型患者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DAI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166例DAI患者。存活92例(55.42%),其中56例恢复良好,23例中残,10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74例(44.58%)。(2)DAI的临床特征:头部暴力损伤病史;伤后即刻昏迷,且持续时间长;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重,但无明确定位神经系统体征。(3)DAI的诊断要点:头部外伤史、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4)DAI的治疗: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降低脑代谢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为主要措施。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的最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其临床特征,掌握诊断要点,有效地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表现,评价CT在DAI诊断中的价值,为治疗DA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行颅脑CT平发,诊断DAI87例,其中车祸致伤68例,高处坠落19例。结果 73例出现弥漫性脑肿胀,含液性腔隙变小或消失,但无中线结构偏移。32例脑质中见到一个或数个点状出血灶,其中大脑半球21例,基底节6例,胼胝体3例,脑干2例,结论脑CT扫描对临床DAI诊断提供影像学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临床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MRI资料 ,对其病灶的分布特点、信号特征及不同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例DAI患者 ,共发现病灶 1338个 ,其中双侧大脑半球皮髓交界处病灶 4 6 9个 ,脑叶白质 4 6 0个 ,基底节区 2 0 2个 ,胼胝体 89个 ,小脑 70个 ,脑干 4 8个。DAI病灶在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征不同 ,所显示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 ,T2 WI及FLAIR为高信号 ,SE EPI弥散像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 ,FLASH为显著低信号。病灶在不同序列的显示程度不同 ,FLASH序列能得到显示的病灶 ,SET1WI仅能显示 15 3% ,FSET2 WI能显示 38 9% ,FLAIR能显示 5 4 7% ,SE EPI能显示 6 3 6 %。DAI合并症的显示各序列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异性 ,但敏感性略有差异。结论 MRI对DAI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不同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能力不同 ,FLASH序列能显示常规序列所不能显示的出血灶 ,可作为MRI诊断DAI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7.
8.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头部伤,就诊时多病情危重且预后不良,过去统称为“重型颅脑损伤”。近年多数学者倾向于将其分为弥漫性和局灶性两类,前者主要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者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对DAI的研究也表明,两者在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预后都有很大差别。笔者通过对DAI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对DAI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象为1993年~1996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例,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且无其它脏器复合伤和既往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弥漫性轴索性损伤的临床发病机制、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6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主要采取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对于中线明显移位的患者采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脑干受压和环池闭塞以及第三、四脑室明显受压甚至消失的脑肿胀、脑疝患者则及时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14例(22.3%)、中残17例(25.7%)、重残15例(24%)、植物状态生存5例(9.1%)、死亡15例(18.9%)。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23例(17.96%)、中残23例(17.96%)、重残25例(19.53%)、植物生存11例(8.59%)、死亡46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11名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别使用CT和MRI对患者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分别用CT和MRI检查,发现CT检查共发现141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所占比例为7.1%,非出血性病灶所占比例为6.4%,MRI检查共发现429个病灶,其中所占比例为20.5%,非出血性病灶所占比例为19.8%。MRI检查在脑深部病灶以及非出血性的病灶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急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由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7-04~1999-06,收治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5例。4例为交通伤,1例为井下工人乘矿车致伤头部。伤后3~8h来院,经头颅CT检查后,以重度脑伤入院。1临床资料 5例病人中。男4例,女1例,年龄19~48岁,平均34.6岁。入院时3例为深昏迷,2例中度昏迷,双瞳缩小、左:右=1.0:1.5MM,光反射消失2例;3例瞳孔左:右=2.0:2.5MM,一侧光反射消失,另一侧光反射迟钝.本组病人昏迷时间最短为12d。入院CT平扫: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可见点片状高密度灶,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因头部高速旋转后的剪切力引起神经轴索断裂及毛细血管撕裂的广泛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断裂的轴索回缩形成轴索球。早期CT表现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的小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伴脑实质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肿胀、变形,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弥漫性脑肿胀。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33例,其中符合弥漫性脑损伤诊断标准者25例,占颅脑损伤18.79%,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资料完整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0例,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本组20例患者CT共检出出血性病灶39处,20例MRI共检出出血及非出血病灶64处,且DWI(磁共振弥散)序列全部显示清楚。结论CT扫描对出血性病灶较敏感,MR/对非出血性病灶显示清晰,其中DWI序列是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比较敏感的MRI序列。 相似文献
16.
17.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以往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近年来由于头颅CT和MRI(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自1986年1月~1993年10月收治的86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1~65岁,其中15~40岁52例,占65%。 1.2 诊断标准:(1)受伤时头处于活动状态。(2)伤后即刻出现昏迷。(3)头颅CT脑弥漫性水肿或肿胀伴有脑白质的广泛挫伤、胼胝体、脑干、小脑等处点片状出血,但无明显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6例诊治体会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焦保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冯斌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以往主要依靠病理诊断。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表现符合DAI的病例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MRI表现为中线未见移位,85.2%病灶较小且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损伤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本病常伴有其他类型脑部损伤。结论MRI是DAI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外伤病史和临床表现,能对DAI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