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物种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天然抗疟药物如奎宁和青蒿素来源丰富。但标准的抗疟活性测定方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为基础的,由于这些发展中国家通常不在抗疟药开发项目中,大量科研资源的获得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重点发展一种经济有效的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替代技术。以荧光物PicoGreen插入原虫DNA为基础的微量荧光分析法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抗疟药活性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2.
抗氯喹恶性疟的测定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氯喹恶性疟的测定和治疗张家埙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改变了全球的抗疟形势,大规模的抗疟计划受到挫折。后来发现恶性疟原虫对多种抗疟药也产生抗性,甚至同一株恶性疟原虫对几种抗疟药物产生抗性,即多重抗性。我国抗氯喹恶性疟地理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云南、...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半自动微量稀释技术测定氯喹及其主要代谢物,去乙基氯喹(DEC)和二去乙基氯喹(bis-DEC)的抗疟活性。实验使用的恶性疟原虫为Smith株和Camp株。抗疟药有甲氟喹、氯喹、去乙基氯喹和二去乙基氯喹。各药先用70%乙醇溶解,再用无菌水稀释。除甲氟喹最高浓度为13.35ngml~(-1)外,其它均为339ngml~(-1),氯喹和去乙基氯喹配伍时的浓度分别为271.2ngml~(-1)和67.8ngml~(-1)。RPMI1640培养液中含6%A型人红细胞及适量的HEPES、  相似文献   

4.
一种结合代谢的抗疟药体外筛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结合肝微粒体代谢的抗疟药体外筛选方法。方法 :在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筛选抗疟药的常规方法基础上 ,加入以大鼠肝微粒体及氧化型辅酶 等辅助因子组成的体外代谢系统 ,分别检测常用抗疟药氯喹、咯萘啶、环氯胍与氯胍的抗疟活性。结果 :除氯胍外 ,其它 3药的原药即有抗疟活性 ,但氯胍必须经代谢转化成代谢产物后才有抗疟作用。结论 :结合代谢的抗疟药体外筛选方法可以避免漏筛那些需经代谢转化后才具抗疟作用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氯喹 (CQ)在 30年代合成后即作为安全、有效而价廉的一线抗疟药物被迅速广泛使用 ,直至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在亚洲和南美证实了有抗性产生 ,非洲在 70年代末亦报道了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对氯喹的抗性 (CQR)。然而 ,氯喹作为抗疟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了数十年 ,但仍有许多未阐明之处 ,而这一现状又为 CQR产生机制的阐明带来困难。本综述对氯喹的抗疟机制及 CQR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1 氯喹的抗疟作用方式1.1 疟原虫对氯喹的浓集 氯喹是一种弱碱 ,去质子态时能通过膜自由扩散 ,一旦穿过酸性食物泡膜就被双质子化而不能再通过膜…  相似文献   

6.
疟疾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多重抗药性恶性疟原虫株的扩散和间日疟原虫出现对氯喹及伯氨喹的耐药性,使全球消除疟疾面临严峻挑战。疟原虫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为抗疟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抗疟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该文对近年来抗疟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监测疟疾病人是否按时服用抗疟药物,以达到抗疟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适于现场使用,测定尿中氯喹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简易方法。即用二氯甲烷将尿中氯喹和它的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用体外半微量法测定氯喹、二氯喹恶啉、甲氟喹及奎宁对66个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的抗疟活性。病例选自巴西等现场和法国的外来患者。在现场分离出64株,患者年龄在4岁以上,1个月内服过抗疟药或外出旅游者都除外,血检薄血膜原虫数为15,000~500,000/μl。在法国分离出82株,  相似文献   

9.
在加纳,恶性疟对氯喹抗性首次报道于1986年,但迄今未进行过氯喹和其它抗疟药敏感性的社区调查。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加纳三种生态区恶性疟在体内对氯喹的敏感性,从而为全国抗疟规划提供绘制恶性疟对各种现用抗疟药抗性的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于1985年在泰国测定了抗疟新药咯萘啶对恶性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及已克隆的具特征化的参考株的体外作用。比较了咯萘啶与阿莫地喹、氯喹、奎宁、甲氟喹、乙胺嘧啶和Enpiroline等标准抗疟药,对从泰国东部占他武里和达叻府及从泰国北部帕府第二行政区疟疾诊所分离的具多重抗性的恶性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一些活性很强的4-(7′-溴-1′,5′-二氮杂萘-4′-氨基)苯酚和4-(7′-三氟甲基喹啉-4′-氨基)苯酚衍生的曼氏碱体外抗恶性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和氯喹抗性株的活性。并将它们和一些常用抗疟药如氯喹、甲氟喹以及阿莫地喹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类似青蒿素结构的过氧环衍生的α-山道年的合成,以及它在体外对抗氯喹恶性疟原虫Smith株和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的生物测定结果。青蒿素是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应用的治疗抗氯喹恶性疟的新型抗疟药物。2000多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患者经各种不同的青蒿素制剂治疗,均获得临床治愈的效果。青蒿素是一种带特殊过氧环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如果破坏这种结构,此药物就会失去抗疟活性。近年的研究表明,去除倍半萜内酯结构的带过氧  相似文献   

13.
自1961年 Moore 等在南美洲首次发现抗氯喹恶性疟以来,相继在亚洲、非洲发现抗氯喹恶性疟。70年代后期国内外又陆续发现抗氯喹恶性疟对其他一些抗疟药(包括复方合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对新抗疟药亦有抗性征兆。抗药性疟疾的出现与扩散严重的阻碍了抗疟规划的进程。对此我国疟疾工作者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  相似文献   

14.
抗疟药和药物抗性 1960年以来,随着蚊虫对杀虫剂抗性的增加,抗疟用的杀虫剂的涨价和喷洒实施困难的增加,对化学治疗,特别是4-氨基喹啉类药物氯喹的依赖性更大。氯喹在治疗上和预防上常常用量不足,所以出现了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首先出现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其后在印度次大陆,东非和中非的广大地区。最近,氯喹抗性已在西非的  相似文献   

15.
新平县隶属玉溪地区,该地区自1969年开始用氯喹抗疟。1973年云南省报告恶性疟对氯喹产生抗性,嗣后日渐增多。1982年在该县漠沙公社进行了调查。选择15天内未服任何抗疟药,尿检氯喹阴性(浊度法),  相似文献   

16.
甲氟喹是一种抗疟药,迄今为止,它对恶性疟的疗效甚为理想。在泰国经常发生重型恶性疟,当地有一株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物有抗性,对抗氯喹恶性疟来说,甲氟喹可能是活性最强的杀灭裂殖体药物。在泰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1.目前应用的抗疟药抗叶酸类药物,如乙胺嘧啶,环氯胍等的抗疟机理为抑制疟原虫的脱氧胸腺嘧啶合成的关键酶,即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4-氨基喹啉类药物,如奎宁,阿的平,氯喹和甲氟喹等,曾被认为具有相同的抗疟作用机理,与药物和游离高铁  相似文献   

18.
近有报道,甘草根的乙醇抽提物在体外试验中能抑制大型热带利什曼原虫及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生物分析表明,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为主要活性成份。本文作者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抗疟活性。 体外试验为以Trager和Jensen法培养恶性疟原虫敏感株(3D7)及氯喹抗性株  相似文献   

19.
鉴于疟原虫对不少抗疟药产生抗性,迫使人们进一步寻求新的抗疟药物。N—甲基环叔胺基团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疟作用,具有类似结构的利福平对小鼠约氏疟原虫、伯氏疟原虫高度抗氯喹株、食蟹猴疟原虫以及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据此,我们于1989年9~10月在安徽省六安县对间日疟患者用利福平进行了治疗,并用传统的氯喹/伯氨喹(氯一伯)疗法作对照。一、材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具有间日疟临床症状、血检间日疟原虫阳性、半月内未用过抗疟药及病程在5d 以内的患者。利福平治疗组共21例,男13例、女8例;氯—伯组54  相似文献   

20.
对抗寄生虫新药阿托喹酮(Ato-vaquone,566C80)正在进行后期临床试验,以观察此药用于治疗疟疾、弓形虫病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效果。本文用同位素半微量药物敏感试验对该药的抗恶性疟原虫体外作用进行评价,并与氯喹、奎宁、甲氟喹、卤泛曲林、蒿甲醚、乙胺嘧啶和环氯胍进行比较。恶性疟原虫来源于非洲,包括直接从61位自非洲旅行回法国的无免疫力的病人血中获得的新鲜分离株以及3株保存的克隆(对氯喹敏感的L-3,L-6;对多种抗疟药有抗性的FCM-29)。以50%抑制浓度(IC_(50))表明各种药物的作用。氯喹抗性株IC_(50)与氯喹敏感株IC_(50)之比为抗性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