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  李湘奇  王莹 《光明中医》2024,(6):1049-1052
目的 评价红金消结胶囊对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乳腺增生症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包含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对照组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观察组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托瑞米芬治疗,2组均治疗12周,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任失调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红金消结胶囊对乳腺增生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但对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须联合托瑞米芬,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方法:144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痰凝血瘀型患者80例(痰凝血瘀组)、肝郁气滞型64例(肝郁气滞组),乳腺正常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特定时期患者静脉血的雌二醇、孕酮以及睾酮含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郁气滞组患者的肿瘤再发率显著低于痰凝血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发、多发、伴发增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痰凝血瘀型组与肝郁气滞型组患者的雌二醇、血清性激素孕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睾酮、孕酮的分泌量有密切相关性,可以作为内分泌治疗的依据,但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Yang JJ  Wang LN  Xiao HL  Zhang SC  She YF  Bian WJ  Guo S 《针刺研究》2012,37(3):173-178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肉注射的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针刺组在大鼠第2对左右乳房进行围刺后,电针30min,并针刺"膻中"穴,留针30min,1次/d,共治疗30d;药物组每日予以三苯氧胺(1.8mg/kg)灌胃。于治疗前,治疗10、20、30d测量各组大鼠第2对乳头高度、直径;于末次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含量;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直径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乳头高度、直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E2、PRL、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E2、PRL、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P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乳腺组织形态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目明显较多,腺泡腔和腺导管明显扩张;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乳腺小叶、腺泡、腺导管数均减少,腺泡腔及腺导管萎缩。模型组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乳腺组织ER阳性细胞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刺配合电针能够改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其作用与调节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降低乳腺组织E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香贝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香贝汤,对照组服乳癖散结颗粒,观察两组综合疗效、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和钼靶X线摄影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E2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钼靶X线摄影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贝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型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组加用热敏灸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2、PR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与性激素、钼靶X线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钼靶X线的关系,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 34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型,测定其排卵期垂体性腺激素,包括雌二醇(E2)、孕酮(PP)、睾酮(PT)、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值,同时进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 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FSH、LH、E2值均明显降低(P<0.05),PRL、PP值明显增高(P<0.05),PT值无显著变化.冲任失调型FSH值高于肝郁气滞型(P<0.05),肝郁气滞型LH值高于冲任失调型(P<0.05);E2按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依次减低.乳腺钼靶X线图像表现为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以小叶型为主,结节型次之;冲任失调型以结节型为主,小叶型次之.结论 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垂体-性腺激素水平呈紊乱状态,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的性激素、钼靶X线影像学改变特征各不相同,性激素、钼靶X线影像学改变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肝郁痰凝型及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肝郁痰凝型(40例)和冲任失调型(40例,剔除1例,脱落5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治疗穴位:屋翳、乳根、膻中、期门、丰隆、三阴交。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5次,所有患者黄体期入组,下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复查,共治疗1个疗程,停止治疗后疼痛痊愈病人随访1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肿物、超声、性激素、全身兼症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对乳腺疼痛、肿物及超声下腺体厚度、结节大小均有改善(P<0.01);针对不同证型其对兼症调节有所不同,对雌二醇、孕酮、泌乳素无影响(P>0.05)。结论 针刺可有效减轻肝郁痰凝型及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症疼痛并缩小肿物,可有效改善全身症状,对性激素无影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的关系,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11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3型,测定患者排卵期雌二醇(E2)、孕酮(PT)、睾酮(TT)、催乳素(PRL)、促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值.观察不同证型患者性激素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LH、E2水平降低,PRL、PT水平升高,TT、FSH无显著变化.其中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的LH、E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RL、P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冲任失调型虽然LH、E2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值,但FSH水平却明显高于正常值.E2水平按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依次降低.结论:乳腺增生病患者排卵期内分泌呈紊乱状态,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性激素分泌各不相同,性激素的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及临床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刮痧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通络刮痧和中药)和对照组(乳癖消片)各40例。观察2组综合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症状与体征和钼靶变化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疗效(P<0.05),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水平(P<0.01或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孕酮(P)水平出现升高(P<0.05)。结论:通络刮痧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1号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用乳腺1号治疗1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黄体期108例,卵泡期5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E2、P、T、LH、FSH、PRL等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动物实验,用不同剂量乳腺1号治疗造模后的SD大鼠,观察治疗前后E2、P、T、PRL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中,无论是黄体期还是卵泡期,乳腺1号治疗后PRL、E2、E2/P的水平降低;黄体期P、T水平升高,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中,乳腺1号中、高剂量治疗组PRL、E2水平降低及P水平增高,与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1号可能系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小佩  庞玉霞  闫景彬 《新中医》2017,49(11):78-81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方治疗乳腺增生病(HMG)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HMG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方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2组血清孕酮(P)、睾酮(T)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T和FSH水平均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血清PRL、E2及LH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肿块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肿块最大直径比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疏肝解郁方治疗HMG肝郁气滞证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调节性激素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癖消颗粒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86例乳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乳癖消颗粒以及针刺联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P、PRL水平和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E2、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检测指标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两胁胀满、月经异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4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6个月时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乳癖消颗粒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可明显改善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且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乳汤联合刮痧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15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片口服联合刮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平乳汤,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疼痛评分以及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痛症状和乳房肿块分值,血清E2、PR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LH水平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平乳汤联合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刺配合电针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性激素含量及雌孕激素比值(E2/P)、乳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4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进行造模,于末次治疗后测定血清E2、P、PRL、T含量,计算E2/P比值;取大鼠第2对乳房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表现。结果 E2: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RL: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2/P: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与三苯氧胺组比较有下降趋势,更接近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组织形态:针刺组和三苯氧胺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表现相似,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明显。结论围刺配合电针具有降低模型大鼠血清E2、PRL、T,升高P,调节E2/P紊乱,改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散结方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及对血清E_2、P及PRL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散结方配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并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以及伴随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E_2和PRL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血清P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内分泌激素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解郁散结方配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可通过改善紊乱的内分泌状态,控制乳腺组织上皮的过度增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泌乳素(PRL)及孕酮(P)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降低E2、PRL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孕酮的影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柴胡皂刺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局部激光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局部激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增宁片治疗。治疗开始时间均为每月月经前15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三种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差异。结果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综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肝郁气滞型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局部激光治疗乳腺增生具有临床疗效,且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并分析石墨烯热疗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5例乳腺增生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石墨烯热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质指数及肿块最大直径),治疗前后肿块大小,血清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块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肿块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RL、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血清L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血清PRL、E2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清L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秩和检验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墨烯热疗能有效缩小乳腺增生结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7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7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丹仙汤口服,对照组给予乳增宁口服,疗程3个月,每组随机抽取30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清E2降低;P,PRL值回升;对照组经治疗后血清E2、PRL降低;P,值无明显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仙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对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失调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侍晓辰  周仕萍 《中医杂志》2011,52(12):1029-103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方法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85例受试者进行体质调查,其中病例组(乳腺增生病患者)623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62例,比较9种体质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分布;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痰瘀凝结证和冲任失调证,观察9种体质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体质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5种体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中肝郁气滞证335例、痰瘀凝结证128例、冲任失调证140例,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是患乳腺增生病的危险因素,肝郁气滞证和痰瘀凝结证患者以气郁质为主,冲任失调证患者以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