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并总结其技术难点与临床策略。方法2005-12/2008-12月,采用国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行封堵治疗,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37例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全部成功行封堵术,技术成功率100%。其中11例采用封堵瘤体法,26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随访时消失。结论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疗效可靠,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术中要根据假性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封堵方法进行封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疗效.方法21例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结果术前经TEE检查示ASD直径6~32mm,平均(20.5±7.1)mm.ASD球囊伸张直径9~34m,平均(23.3±7.7)mm.Amplatzer封堵器直径10~38mm,平均(25.9±8.1)mm.21例均获得封堵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应用Amplatzer非对称形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探讨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4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5例患者共接受46次手术.1例3岁患儿经导管检查证实为双孔VSD,因检查时间过长和造影剂已用足量,改日手术成功;1例患者术后4小时发生溶血,保守治疗4天无效,改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一个月发生偏头痛,经治疗痊愈.结论: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为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可取代部分病例的外科治疗.通过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缺损直径4~8 mm.结果成功植入VSD封堵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膜部VSD,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28岁,平均年龄(13.8±5.6)岁;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VSD为(6.2±3.3)mm(3.6~10.6mm);术中左室造影测得VSD为(6.1±1.6)mm(4.1~10.0mm)。应用国产双盘闭合伞对上述病人经导管封闭。术中采用经胸超声监测闭合伞的释放。术后即刻、1周、1个月、3个月复查心电图、胸片、TTE。结果28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其中1例超声及左室造影示少量云雾状分流,48h后复查UCG分流消大。另1例闭合伞释放后脱落,卡在右髂总动脉,再穿刺左股动脉建立轨道后封闭成功,脱落伞经手术取出;还有1例出现一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随访3个月无心律失常、无溶血、无栓塞、无心内膜炎,封闭伞位置良好,无分流,主动脉瓣及房室瓣未受影响。结论国产双盘闭合伞封闭膜部VSD近期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在全机器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修补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全机器人膜周部VSD修补的18例住院患者的术中TEE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TEE的时间及目的:① 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转机前,进一步明确VSD 解剖类型、数目及大小,术者参考上述信息拟定手术方案;② 建立外周CPB 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置放;③ 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心室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①以外科医生术中所见为标准,TEE 诊断VSD 解剖类型的准确性为100%,所有患者修补VSD 均按术前拟定方案进行。②术中证实,所有患者下、上腔静脉内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均放置于适当位置,TEE 引导置管成功率为100%。③心脏复跳后,TEE显示所有患者心室水平均无残余分流,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术中TEE 在全机器人膜周部VSD 修补中是有益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的4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20±11)岁(1-67)yrs,体重(45.4±13.9)Kg(8-74)Kg。44例患者中TIE测得ASD直径为(18.6±7.2)mm(8-36mm),对于21例偏心性或直径大于20mm的房间隔缺损采用食道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28±9.1)mm(13-36)mm,43/44患者中测得ASD球囊伸展直径(19.8±5.9)mm(10-34)mm,6例直径小于15mm的ASD Qp/Qs平均(1.5±0.3)(1.3-1.6),43/44患者Amplatzer装置放置成功,在我们早期临床实践中,有1例患者因为左房较小导致Amplatzer装置放置失败。置入的Amplatzer封堵器直径(22.8±6.1)mm(10-38)mm,有12例患者ASD直径大于25mm,平均手术时间(46.5±21)min(30-135)min,X线暴露时间(18±14)min(6-45)min。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临床随访安排在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每年一次。43例患者中有40例实现即刻封堵成功,3例残留少量分流,3天时复查超声心动图,43例全部实现完全封堵。在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无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无封堵装置钢丝断裂情况发生,无封堵伞移位或丢失,无房室瓣功能障碍。结论:经导管  相似文献   

9.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Ⅱ)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ASO治疗的49例成人ASDⅡ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5.6%(47/49例);ASDⅡ平均大小(28.2±5.3)mm,ASO平均大小(31.1±6.5)mm;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39.3±13.4)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血流量/主动脉血流量(Qp/Qs)平均为2.4±1.1,ASD的成功封闭率即刻为91.5%(43/47例),术后24 h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3%(2/47例);平均随访(11.7±3.6)个月,无ASO移位或破损。结论:成人ASD Ⅱ的ASO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在有适应证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在房、室间隔缺损围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围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食管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室间隔缺损围封堵术。结果 ASD有73例封堵成功,超声检测缺损大小和球囊注水测值相关良好(26.1±7.4)mm和(26.3±6.4)mm,r=0.94,P<0.001。6例VSD超声测量大小为(4.9±1.3)mm(4~6mm),选用(6.3±1.3)mm(4~8 mm)的封堵器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超声心动图(TTE和TEE)利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闭合器放置指导和术后疗效评价以及随访有无残余分流,是该手术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超声监测途径的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缺损过大,边缘短小或缺如以及TTE成像不满意时宜行TEE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MTEE)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TEE筛选符合封堵条件的 2 4例ASD患者行导管封堵术。在超声和X线引导下 ,以ASD伸展径加 0~ 4mm为标准 ,选择相应型号的封堵器 ,导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 ,依次释放左房面伞、腰部及右房面伞 ,观察位置合适时撤出导管 ,完成手术。结果 :2 4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了封堵 ,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 ,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MTEE测量的ASD最大直径显著小于ASD伸展径 [〔 2 0 .2± 5 .6 )mmvs (2 4 .5± 5 .4 )mm ,P <0 .0 1\〗 ,平均相差 4mm。所有患者术后 2 4h、1个月及 3个月经胸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MTE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 ,其在病例选择、选择封堵器型号及放置封堵器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的封堵效果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22例患者中有20例封堵成功,占90.9%.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10.6)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2.6±17.4)kg,在手术前需要使用胸经超声心动图(TTE)对缺损的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初步确定,患者的VSD平均为(4.7±1.1)mm,封堵器平均为(7.1±1.2)mm;在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封堵器进行正确的放置,VSD平均为(4.8±1.1)mm,封堵器平均为(7.8±1.5)mm.术前TTE测量VSD数据组与术中经TEE测量数据组比较;术中实际确定封堵器型号与术前初步选择封堵器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封堵回声清晰,并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瓣膜反流和室水平室残余分流.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的病例认真﹑细致筛选﹑术中封堵以及术后疗效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1 and February 2013, we collected 4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ventricular closure via a small lower sternal incision(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aged 15.5±3.5 years(12 months to 32 years) with a body weight of 24.2±7.5 kg(10.8-58.0 kg). The mean size of VSD was 5.6±0.5 mm(2-14 mm). Another 4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the surgical group, receiving the conventional surgical repair of VSD. The device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as relea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Success rate, cardiac indica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2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surgical group and thos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showed similar results in success rate(both 97.5%). The procedure time,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hospital sta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i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surgical group(58±21 minutes versus 145±26 minutes, 2±1 days versus 8±3 days, 5±1 days versus 16±6 days, 3±1 days versus 90±20 days, all P〈0.05).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conduction anomalies(17.5% versus 2.5%, P〈0.05). In the follow-up period of 3-12 months, there was no new residual shunt, noticeable aortic regurgitation, significant arrhythmias, or device failure except for new complications in the surgical group. Conclus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ventricular device closure of VSD unde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guidance is simila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surgical repair, but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the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is much better. Long-term follow-up is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应用膜周部室隔封堵器关闭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应用价值。方法 膜周部VSD 15例,年龄3~14岁(平均5 .5岁) ,应用TTE在术前显示VSD大小及其边缘的解剖特点,术中指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评价疗效。结果 TTE测量缺损大小3.0~8.0mm (平均4 .6mm) ,与造影结果具有良好相关性(r =0 .75 88,P <0 .0 5 ) ;缺损距三尖瓣和主动脉瓣附着点均在3mm以上。在TTE监测下进行封堵术,封堵成功率93.3% (14 / 15 ,) ,其中包括5例合并假性室隔瘤形成者。封堵术后3例出现微量残余分流,2 4小时消失。随访1个月~1年(平均7.9个月) ,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和残余分流。结论 室隔封堵器用于经导管关闭儿童膜周部VSD效果良好,TTE在病例筛选、封堵器选择和放置以及在术后进行疗效评估及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和作用.方法:术前经临床及超声筛选符合经导管封堵适应证的ASD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在TCASD术中以RT-3DE监测引导ASO的置入.结果:术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面积(26.43±7.24)cm2,释放封堵器腰部面积(27.02±6.87)cm2,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t=1.78,P>0.05),但二者具有良好相关性(r=0.671,P<0.05).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结论:RT-3DE在TCASD术中可以实时监测引导封堵器的置入和释放,是指导ASD封堵的可行、有效、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8例成功地经导管闭合先心房缺的患者。方法 用美国AGA公司生产的Amplatzer房缺闭合器,分别对8例年龄7~58岁的房缺患者进行了经导管闭合术,房缺直径18~28mm,局麻下通过股静脉插入7F~10F导管,在X线透视及体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Amplatzer闭合器。结果 所有患者在闭合后即刻,术后24h和1月后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房缺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无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Amplatzer闭合器经导管闭合房缺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的治疗房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mn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侧重点的观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ASD封堵的成功率.方法 门诊ASD患者行TTE检查,主要观察缺损孔直径大小和缺损边缘距周围功能结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心房分流情况以及ASD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筛选适合封堵的16例ASD患者行TIE引导经导管封堵治疗,术中,TTE引导鞘管将封堵器放置缺损处行封堵,多切面观察封堵器放置的位置,左、右面伞是否平行夹于房间隔边缘两侧,规整呈"(三)"形.CDFI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 16例ASD患者均经TI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术后1周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是否成功,术前病例的筛选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TTE只要能观察到ASD及周围残余房间隔状况,ASD边缘至周边功能性结构距离符合封堵条件者,TTE是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此外,对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成功进行导管封堵术治疗VSD的183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1周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由同一心电专业人员分析.结果 183例中,25例(13.7%)于术前检测出右束支传导阻滞.封堵术后检测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95例,新发心律失常70例(包括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以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在术中及术后迟发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与腔内传导参数改变的关系.方法经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50例,使用腔内电图观察封堵术前后腔内心电参数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心律失常20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16例,包括完左2例,完右4例,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例,在随访中大多可恢复正常;(2)封堵术前、术后心腔内电图示:房室传导参数 A-H、H-V 值(75.10±14.34) ms vs (80.67±23.03) ms 及(47.9±12.61) ms vs (50.07±15.23)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导管VSD封堵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新的心电改变,表现为1周内束支传导阻滞增多,但大多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2)术中发生A-H、H-V延长与术后出现各类缓慢心律失常无关;(3)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常见的并发症,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严格选择适应症,避免采用直径过大的封堵器是减少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超声探讨与小儿室间隔缺损(VSD)自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超声诊断并随访212例VSD自然愈合小儿,观察年龄、VSD大小、VSD部位、心脏大小及肺动脉流速与VSD自然愈合的关系。结果:212例VSD自然愈合小儿中6岁以内175例。VSD直径≤0.5cm172例,~0.9cm33例,≥1.0cm7例。膜部155例,隔瓣后54例,肌部3例。203例VSD自然愈合小儿中心脏大小正常151例,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