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比较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 1月至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按不同处理方法分为IVAP组30例和PICC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费用、并发症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指标差异。结果 IVAP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低于PICC组(46.67%);IVAP组患者在洗澡、穿衣、如厕及床椅移动等自理活动方面优于PICC组;但IVAP组患者平均每次化疗置管及维护费用[(1376.00±304.17)元]高于PICC组[(433.35±234.98)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AP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深静脉留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可缩短管路维护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观察组则采用IVAP。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入式输液港(IVPA)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乳腺癌化疗患者120例,按置管方式分为IVPA组和PICC组,各60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间隔时间、患者带管的舒适度、并发症和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IVPA和PICC均是乳腺癌化疗患者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IVPA在导管维护、并发症、生活质量方面相对优于PICC,而PICC为护士操作,其操作简单,费用相对较低等,因此IVPA和PICC均能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化疗的肿瘤患者65例,应用IVAP输液的32例患者作为甲组,应用PICC输液的33例患者作为乙组,评估两组置管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预后指标。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置管维护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甲组KPS评分、ZPS评分均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ICC置管,IVAP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安全性更好,且更有利于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与静脉输液港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研究组接受输液港置管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9%(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53%高于对照组的72.88%(P0.05)。结论:化疗患者采用静脉输液港护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提升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18例患者出现回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 VPA)对高耐药性胃癌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高耐药性胃癌患者共56例,随机将其分成PICC组和VPA组,每组28例,随访约13个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P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非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PA组A级比例显著高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需要多次化疗且高耐药性的胃癌患者, VAP可作为一种长期留置、方便、安全的输液技术。  相似文献   

10.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和护理体会。方法19例恶性肿瘤患者经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给药,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19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2例并发感染,占10.5%;1例发生堵塞,占5.3%,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为患者提供了永久静脉通道,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日常维护简单,应用方便,降低了医疗费用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庄红  谈学灵  李春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63-1465
目的评价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使用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化疗的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总样本量2943例次。PICC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堵管发生率、导管渗漏率、局部动静脉损伤率、导管漂移率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输入化疗药物时,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2种置管方式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PICC与CVC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采用Jadad量表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软件Stata对13项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6项研究,共4920例患者,其中PICC组2349例,CVC组2571例.PICC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CVC组.PICC组的血气胸发生率、误人动脉发生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VC组,但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留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直视下留置PI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直视下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 对23例经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大肠癌患者进行直视下留置PICC,从操作手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2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护理中重点要求解剖位置明确、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更换敷料.23例患者中穿刺成功后送管失败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结论 直视下留置HCC适合大肠癌化疗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失败后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患者顺利完成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sed in pediatric patient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when using this device in children with cancer.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PICCs and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for PICC-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malignancies.Patients and methods We attempted to place PICCs in 53 patients with a median age of 5 years ranging from 2 months to 20 years. PICCs were used to administer flui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ticancer agents, antibiotics, and blood products and also for the through-line blood sampling. The duration of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PICC-related complications requiring removal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diagnosis, sex, age and body weight of the patients, size, insertion site and tip location of the catheters, type of treatment, and duration of leukopenia.Results PICCs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in 109 of 112 attempts (97.3%) in 53 patients, and they were followed for a total of 11,797 catheter days (median placement, 87 days; range, 3 to 512 days). Fifty five PICCs (50.5%) were removed as a result of PICC-related complications with a rate of 4.66 per 1,000 catheter days.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catheter removal were occlusion (n=18), breakage/leakage (15), and infection (10). More than 70% of such complications occurred more than 30 days after placement. The catheter tip location in the superior vena cava or the right atrium might de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Other parameters did not influen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Conclusions PICCs were found to provide a reliable access for prolonge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and blood sampling in children intensively treated for hematologic and solid malignancies, thus leading to a reduction of physical pain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such patients. However, the long-term placement of PICCs may also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risk of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PICC管固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伯艳  岳建伟 《现代护理》2007,13(15):1440-1441
目的探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方法对3例PICC置管患者穿刺早期90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改进后的固定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妥善固定PICC能有效预防穿刺点出血,减少渗出及减轻患肢活动耐受的不适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罗莉蓉  鲜攀  彭福仙 《临床医学》2012,32(5):120-121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C平均置管时间(127±68)d。结论 PICC置管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解决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阙子文  谢燕芳  吕玉洁 《现代护理》2007,13(24):2257-2258
目的探讨两种导管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65例,按单双日随机分成中心静脉导管组(35例)和PICC导管组(30例),观察两种导管置管的应用情况。结果两种导管置管在操作时间、操作中渗血量、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置管天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组置管可用于肿瘤手术患者较长时间的补液和术后常规化疗的患者,而对于非手术、需长时间化疗、需大剂量使用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的患者,则应选用PICC导管置管。  相似文献   

19.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83例次PICC异常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异常拔管的因素分别是肢体肿胀61例,导管堵塞11例,静脉炎3例,导管脱落3例,可疑导管相关血液感染2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穿刺处持续严重渗血1例。结论肢体肿胀和导管堵塞是导致异常拔管的主要原因,防护重点在于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