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医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有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首,涉及中药32味,其中用药频次≥10的中药有15味,其中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蜈蚣。药物分类中,补虚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43.48%;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四气分布中,温性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1.18%;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分布中,甘味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9.72%;其次为苦味药、辛味药等。归经分布中,前5位分别为脾、胃、肝、肾、肺经,共占全部药物归经的78.20%。将支持度个数设为10,得到使用频数≥15的药物组合62组,排名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白术-山药、白术-茯苓、山药-茯苓、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白术。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26个,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5个,同时得出“丹参、白芍、薏苡仁、半边莲、砂仁、半夏”“党参、蒲公英、白芍、炮姜”“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黄连、半夏”“蜈蚣、白芍、薏苡仁、黄芪”“丹参、五味子、黄芩、地榆、淫羊藿”等5个新方组合。结论石志超教授临床治疗结肠癌恪守扶正祛邪之大原则,善于从络病角度采用补益脾胃而温养肠络、化瘀散结而祛邪通络之中药,同时尤为重视清热解毒药和虫类药的灵活应用,以增强全方祛邪之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邓铁涛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取185例有明确用药记录的医案,将其首诊信息录入到数据库,规范各种名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邓老临床常用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185例医案中最常用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柴胡、当归、五爪龙等。常用药物可聚成六类,分别为活血养血类、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益肾精类、茯苓、化痰类。结论:邓铁涛教授临证尤其重视脾胃,治疗虚损证时兼顾养血益精固肾,并且注重对气血痰瘀的调治。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邓铁涛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刘红旭教授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刘红旭教授2011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医案,筛选出治疗AF的病案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对处方所涉及药物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分布、组方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刘红旭教授治疗AF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处方955首,中药223味,基于辨证论治分析得出,刘红旭教授治疗AF所用药物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肺、脾、肝、心经;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太子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赤芍、牡丹皮、黄连、炒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茯神、石菖蒲、生龙骨、煅牡蛎等;经典药物配伍组合有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炙甘草-阿胶-火麻仁、黄连-牡丹皮-赤芍、茯神-远志-柏子仁-炒酸枣仁等;并演化出10首新处方。结论 刘红旭教授治疗AF常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为常用治疗法则,随证兼顾活血通阳、安神养心等治法,常以“生脉散”“炙甘草汤”“调脉饮”“安神定志丸”等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的收集整理,分析高明利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核心药物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首次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明利教授专家门诊的首诊处方,采用数据挖掘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对所有处方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运用R语言进行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通过TCMSP数据库查找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在DisGeNet数据库中预测治疗靶点;对预测的治疗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构建治疗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重要治疗靶点的筛选;以重要治疗靶点作为蛋白受体,核心药物活性成分作为配体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研究共纳入中药处方169首,涉及中药216味,高频用药为穿山龙、甘草、延胡索、白芍、桂枝、川芎、黄芪、透骨草等;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兼有寒性等;五味以甘味为主,兼有苦味等;归经以足厥阴肝经为首;功效以补虚为主,兼活血化瘀、清热、祛风湿等;聚类分析得到以穿山龙、延胡索、透骨草、川芎、桂枝为首的处方3类;关联规则分析根... 相似文献
5.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8,(6)
目的:探讨分析刘兰林教授治疗痤疮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刘兰林教授治疗痤疮的门诊处方单100张,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数据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药物类别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药物类别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清热药、化痰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位居前五位;性味以苦寒药物为主,以辛甘平药物为辅;归经主要入脾(胃)、肺(大肠)、心(小肠)、肝(胆)经。聚类分析得出蒲公英、枇杷叶,大青叶、陈皮、泽泻、白花蛇舌草,连翘、败酱草,甘草、桔梗,瓜蒌、浙贝母,夏枯草、皂角刺,玄参、金银花,薏苡仁、茯苓、猪苓、淡竹叶等8种组合。结论:刘兰林教授临床治疗痤疮时,运用温病学理论,主要从湿热和血热入手,认为热邪是导致痤疮的基本因素,饮食不节、风热外袭、情志失调是主要致病原因;治疗上祛湿热、清血热、气血双清为主,化痰散瘀、消肿排脓为辅;用药上清、透、渗并用,使热有出路。 相似文献
6.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3)
目的应用varclus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胡珍渊教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门诊及住院病房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验方,将收集到的110张中医处方输入到Excel中整理,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30次的4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5类:(1)黄芪、炒山药、炒白术、薏苡仁、甘草、黄精、党参、太子参、补骨脂、炒白芍;(2)山萸肉、金樱子、芡实、女贞子、旱莲草、熟地、菟丝子、益智仁、五味子、莲子、枸杞子、肉豆蔻;(3)姜黄、生地榆、虎杖、丹参、蝉蜕、丹皮;(4)牛膝、炒杜仲、桑寄生、狗脊、骨碎补、续断;(5)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药子、山慈菇。结论聚类分析能够客观地反映胡珍渊教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的194首处方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系统,采用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算法,从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核心组合和潜在新方等多方面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194首处方共包含148味中药,以温、寒、平味药多见,辛、苦、甘味药较为常用,归经以脾、肺、胃、肝及心经为主,使用频次前三的中药为半夏、茯苓、桂枝。共得到22组药对组合,白术和茯苓的关联度最高,挖掘出22个由3味药组成的核心组合,并得到4首新方组合。结论 赵海滨教授治疗双心疾病重视调畅气机,常用理气清热、化痰利水、补益气血、活血通络及安神之法,注重标本兼顾和通补兼施。 相似文献
8.
张厂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4,21(6):13-15
目的 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 选择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66份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初诊处方进行统计,建立用药信息的Excel数据库并进行单味药使用频率分析,选择其中药物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味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66张处方中共使用药味106种,1 131频次;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味34种;系统聚类分析结果,34种常用药味结合临床意义聚为2类.Ⅰ类是田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基础方药;Ⅱ类是随证加减之方药.结论 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药注重调肝泄热、和胃降逆、肝胃并治,有明确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文献进行梳理,建立合格文献的方药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对复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45篇临床文献中筛选出40篇符合标准的合格文献,包含159个处方,涉及137种药物,使用频次为1 773次。通过聚类分析,将使用频次最多的前18位味药物分为7类。结论:从使用频次来看,老年性痴呆以补益脾肾、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聚类分析结果初步表明,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常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痰四法并举,且补肾益精为治疗所必需,活血与化痰常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6)
目的 :探讨尹建平治疗湿热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尹建平门诊治疗湿热病有效或显效病案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中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取累积频率在90%以内的中药作为高频中药,采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了444例病案,总计中药处方500首,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中药40味,出现频率前5位的为苍术、甘草、黄连、厚朴、干姜,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方,C1:苍术、甘草、黄连、厚朴;C2:干姜、藿香;C3:半夏、陈皮、薏苡仁;C4:茯苓、西洋参、黄芩;C5:黄柏、茵陈、桑白皮、白术;C6:神曲、救必应、砂仁。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尹建平治疗湿热病分消湿热、宣肺开闭、降肺气利湿、行气通阳、辛寒降湿热、顾护中阳以及湿热病后期调阳补阴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
本文对徐学义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清肝热泻火或清利湿热药、滋阴补血药、活血化瘀药、温经散寒药、益气健脾药、疏肝理气药等六类肝病治疗常用药物的规律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胃息肉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胃息肉的文献,筛选有效的方药信息,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方药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和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相对高频药物应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获得80首方剂,159味药物,药物使用总频次共计1 072次;使用频次≥9的相对高频药物共36味;使用频次>30的药物为甘草、白术、黄芪、丹参、莪术、陈皮;对36味相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2组聚类组合和53条关联规则,涵盖了补气药、理气药、祛湿药、祛痰药、活血药、清热解毒药等药物的配伍组合;与补气药相关的配伍组合最多,补气药常与活血药、理气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整理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方药,分析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不孕症患者14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分析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最多依次为茯苓、仙灵脾、生地;法则以治肝肾、补脾胃、调气血为主,方药多为补虚药,代表药物有仙灵脾、生地、菟丝子、当归等。药物归经多归肝经,其次为肾经、脾经、胃经。[结论]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以益肾疏肝为主,兼以顾护脾胃,养血调经,以通为合,用药推崇益肾填精、疏肝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总结全国名老中医凌湘力教授治疗癌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就诊于凌湘力门诊的患者信息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凌湘力教授治疗癌病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231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195味中药,18组核心组合,挖掘出5个新方组合。结论:凌湘力教授治疗癌病经验丰富,临证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治则。 相似文献
19.
<正>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导致筋骨失衡,引发临床表现的症候群[1]。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2]。目前西医治疗颈椎病主要方式是西药及手术,但西药副作用大,手术费用高风险大且可有并发症,而中医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与康复上具有独特优势[3]。王庆来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庆来教授潜心骨伤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载,尤其对中医药治疗颈椎病颇有经验。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收集近3年来王庆来教授治疗颈椎病相关病例,从大量的病案数据中分析、总结王庆来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技术采集近20年来在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总结出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网络检索1997~2017年收录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上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方,将符合要求的文献组方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药性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统计有效处方146首,使用中药181味,使用频率最高中药主要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祛风湿药,以温性药和辛味药最多,主要归经为肝、脾、心经,聚类分析可将中药分成六大类。结论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聚类分析其用药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明确其机制提供了中药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