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介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IBS-D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脑肠肽指标及直肠敏感性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 10%)高于对照组的(76. 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腹泻评分及总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腹痛阈值、排便阈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 08%,1. 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IBS-D可有效缓解患者腹胀、腹痛及腹泻等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脑肠肽水平,改善其直肠功能,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精灸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各脑肠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受诊疗的IBS-D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匹维溴铵+常规针刺疗法)和观察组(匹维溴铵+精灸疗法)各46例。运用自制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检测并比较两组脑肠肽5-羟色胺(5-HT)、P物质(PSP)、血管活性肠肽(VIP)与神经肽Y(NPY)指标水平;比较两组直肠敏感性指标,包括排便阈值、腹痛阈值、直肠感知阈值及肛肠静息压;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第6周、第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便性状、大便频次、排便不尽感、有无黏液便、腹部不适评分及各症候积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5-HT、SP及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阈值、腹痛阈值、直肠感知阈值及肛肠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单纯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稀溏、腹痛及排便次数)积分、血液指标[胆囊收缩素(CCK)、酪神经肽(NPY)及P物质(SP)]及直肠敏感性(直肠感知阈值、腹痛阈值及排便阈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便稀溏、腹痛、大便次数积分及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浆CCK、NPY及S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CK、SP水平降低(P0.05),NPY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CK、SP水平降低和NPY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直肠感知阈值、腹痛阈值及排便阈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增加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明显(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CCK、SP水平,提高NPY水平,减少胃肠蠕动,降低直肠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肠道运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积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44%(34/36),对照组为72. 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腹痛、腹胀、腹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孟浩  何宁  张庆伟 《新中医》2017,49(10):139-141
目的:观察三伏天脐疗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于三伏天给予温肾止泻方脐疗加匹维溴铵片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评估2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4项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天脐疗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匹维溴铵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中散外敷与特定电磁波谱(TDP)热疗,并配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 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虚弱型IBS-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煎服参苓白术散加味,2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中散外敷并联合TDP治疗,1次/d,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观察组为13.6%,对照组为50.0%,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 05)。结论:中药外敷热疗法配合参苓白术散内服治疗脾胃虚弱腹泻型IBS-D疗效优于常规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匹维溴铵和单纯匹维溴铵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廊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血糖控制平稳状态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并对2组中治疗有效者随访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8/30),对照组为73.3%(22/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gG、IgM、Ig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2%(4/28),对照组为40.9%(9/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性腹泻较单纯匹维溴铵治疗疗效更突出,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且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申丸治疗腹泻型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肠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IBS-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申丸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并观察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 00%,高于对照组的68. 00%(P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VI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通申丸治疗腹泻型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调节血清脑肠肽类物质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64例腹泻型IBS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2人,单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观察组:共32人,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维溴铵治疗,所有患者均规范治疗3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生化指标的变化;停药后1月随访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据此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 1%)比对照组(83. 8%)高,腹痛、腹泻症状的缓解效果更显著,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WBC计数、ALT、AST、Cr、BUN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匹维溴铵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时能更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缓解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8):944-945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D-IB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5-HT、VIP和SP等脑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9.8%)(χ2=4.49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vs 7.0%,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艾灸治疗D-IB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80例IBS-D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调肝温肾方,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急迫感情况并检测直肠敏感性。停药4周后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急迫感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症状终点记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便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痊愈率为24.3%(9/37),总有效率为81.1%(30/37);对照组分别为19.4%(7/36),80.6%(29/36);金分析集(FAS):治疗组的痊愈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80.0%(32/40);对照组分别为17.5%(7/40),77.5%(3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对两组痊愈和显效的病例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12例复发或加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敏感性:治疗后两组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调肝温肾方治疗IBS-D有效,且改善黏液便方面优于匹维溴铵,远期疗效也优于匹维溴铵。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敏感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丽珠肠乐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用匹维溴铵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联合丽珠肠乐治疗,疗程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丽珠肠乐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七叶皂苷钠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对照组为90. 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肿胀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予自拟肠宁方煎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2周、4周后对腹痛及腹泻应答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判定IBS-SSS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腹泻应答率(77. 14%)及腹痛应答率(82. 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 55%及60. 61%)(P 0. 05)。治疗组治疗4周后IBS-SSS总有效率(82. 86%)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 57%)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食少、腹胀、肠鸣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及急躁易怒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安全指标治疗后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肠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患者整体病情及肝郁脾虚证候,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虚湿盛证)疗效及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IB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匹维溴铵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毫火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神经递质含量、临床相关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大便溏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大便溏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神经肽Y(NY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NYP、5-HT、S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IBS-S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IBS-QOL评分较前均上升(P <0.05),观察组治疗后IBS-SSS以及IB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无明显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脐疗法联合匹维溴铵(得舒特)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脾肾阳虚型IBS-D 7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得舒特,观察组采用脐疗法联合得舒特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 9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8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组内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均0. 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的8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 05),且观察组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脐疗法联合得舒特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效果优于单纯服用西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及帕罗西汀;对照组仅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感觉阈值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治疗组痊愈率为30%,对照组痊愈率为15%;两组均可改善患者肛管静息压及直肠最大感觉阈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方面两组疗效相似。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帕罗西汀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与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和艾灸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血清脑肠肽[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水平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6.7%(20/30),对照组为33.3%(10/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腹泻、腹痛2项症状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5-HT、VIP和SP水平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与艾灸治疗D-IBS的临床疗效优于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ALT、AST、TBIL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 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 33%(P 0. 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合并硫唑嘌呤治疗小肠克罗恩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单纯硫唑嘌呤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参苓白术散合并硫唑嘌呤方法进行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IL-10、IL-12、TNF-α水平和临床症状缓解,小肠溃疡数量,肠腔狭窄,腹腔脓肿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L-10、IL-12、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小肠溃疡数量、肠腔狭窄、腹腔脓肿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参苓白术散合并硫唑嘌呤用于治疗小肠克罗恩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