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疗效。方法: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6例。结果:总有效率93.46%。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减具有平降肝胃、肃肺止咳、标本同治的作用,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良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旋覆泻心止咳汤(自拟)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虚实错杂、肺胃失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用旋覆泻心止咳汤,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两组均服药4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00%、对照组78.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覆泻心止咳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虚实错杂、肺胃失和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针对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胃郁热、脾虚痰阻等不同证型,灵活选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汤、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经方加减化裁,治疗本病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4.
姜程帆  彭君伟  陈江 《河南中医》2020,40(8):1159-1162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胆)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胃热上泛食管,发展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治当平肝扶胃,采用抑木扶土法,以"苦辛泄降,少佐酸味"为遣药原则,采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化裁治疗。脾不升清,胃(浊)气挟热上逆,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调和阴阳,祛其寒热偏盛,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应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思路之一。吴门医家对脾胃升降失常的治疗各具特色,薛己治脾,以升为主,遵循李东垣"大升阳气"之法,以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之虚,升下陷之清阳;叶天士调胃,以降为先,遵循张仲景"急下存阴"法,创立"胃阴学说"。胃食管反流病与肺脏有一定关联,肺主肃降,助胃使浊阴下降,肺胃不和,胃气上逆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之一。当降肺降胃,用药以"轻剂清降,以及苦辛寒开肺"为原则。吴门医家着眼于全身气机升降平衡,论证了脾升胃降和肝升肺降对维持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升降治法中既疏肝肃肺,又善补胃阴,调和脾阳胃阴。  相似文献   

5.
介绍田正鉴教授从肺胃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经验。田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失调,久而导致肺气失宣发为咳嗽;治宜益气健脾,兼顾降肺胃之气,同时滋养肺阴、润肺止咳,标本同治;临床采用旋覆代赭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气机失调,胃失和降,以正虚为本,气滞、郁热、湿热、痰浊、瘀血为标。辨证为胆热犯胃、肝气犯胃、肝郁脾虚、脾虚湿盛、痰气郁阻、寒热错杂六种证型,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居多,治则多以清利湿热为主,较少顾及虚证,尤其是脾虚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和治疗与脾虚证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病日久可产生脾虚证表现,脾虚证进一步促进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中,脾虚证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张进军主任医师传承并发扬徐经世国医大师“调肝”学术思想,在消渴诊治方面具有独到见解,认为随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消渴病可责之于肝,故从“调肝”论治。提出消渴以肝气郁滞、化火伤阴为始动因素,日久延及肺胃脾肾四脏腑,从五行生克理论入手,将消渴分为上消—肝火犯肺证,中消—肝郁胃热证、肝郁脾虚证,下消—肝肾阴虚证的3期4型。运用旋覆代赭汤合竹叶石膏汤泻肝清肺治上消,黄连温胆、泻心合白虎汤分消走泄治肝火犯胃型中消,养真汤理脾养阴治脾阴亏虚型中消,一贯煎合二至丸补益肾水、清平相火治下消,临床疗效颇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刘绍能教授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刘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而与脾、胃、肝等脏腑关系密切,在病变过程中可合并气虚、痰湿、瘀血、寒热错杂等多种因素,主要分为肝胃不和、脾虚胃热、脾虚胃弱、痰热互结、瘀热互结5型进行辨证治疗,同时,在治疗中常加入和胃降逆、制酸抗损的药物,以消除胃酸对食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GERC)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一种类型。朱佳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并结合前人经验,总结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气机上逆,针对病位涉及肝胆、脾胃、肺等,从脏腑入手,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气逆证、痰气交阻证、胃虚气逆证4种证型。治疗上强调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还应顾护肺脏本体,内外治疗相结合,注重患者日常调护,医患双方共同合作,形成了中医特有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诊、治、管”一体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1.
郭绍举主任医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丰富,提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总以肝郁胃弱为本,气逆泛酸为标;治疗上当气、酸、肝、胃同治,标本兼重,才能紧扣病机,全面兼顾病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以肝胃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制酸安胃、降气健胃与舒肝和胃并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证时将旋覆代赭汤、反左金丸、四逆散、乌贝散、半夏厚朴汤等经方组成...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位在肺胃,与肝、脾、肾相关,辨治过程中当以气机失调为中心环节,围绕"肺胃气逆、胃失和降、肺失清肃"这一基本病机,治以宣肺止咳、和降肺胃为主,辅以疏肝调木、温中纳肾。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脏腑相关病机特点进行阐述,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方法 检索1994-2014年中医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提取辨证分型、用药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Crosstabs方法分析各证型、方剂、药对出现频次.结果 共纳入文献350篇,常见6种基本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胃虚寒证;共使用方剂109个,中药143种.GERD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湿热证以半夏泻心汤居多;肝胃郁热证常用左金丸;痰气交阻证以半夏厚朴汤为主;中虚气逆证以旋覆代赭汤为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半夏-黄连、黄芩-黄连、芍药-甘草、柴胡-白芍等共19对.结论 中医药治疗GERD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消化病中的构成比,揭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证实并阐明其中医病因病机.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1000例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的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一般资料、相关症状以及舌苔脉象资料。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亲自询问填写问卷,并分别根据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作出GERD诊断并辨证分型。由SPSS统计软件处理,对两所医院消化科病人中的GERD患病构成比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消化病人中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94人,GERD患病构成比为29.4%。GERD患者中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多于脾虚胃热、气虚血瘀证,但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表明,GERD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29.4%,应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脾胃虚弱、肝气郁滞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消化病中的构成比,揭示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特点,从流行病学角度证实并阐明其中医病因病机,以更好地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1 000例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的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一般资料、相关症状以及舌苔脉象资料.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亲自询问填写问卷,并分别根据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作出GERD诊断并辨证分型.由SPSS统计软件处理,对两所医院消化科病人中的GERD患病构成比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000例消化病人中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94人,GERD患病构成比为29.4%.GERD患者中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多于脾虚胃热、气虚血瘀证,但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本研究表明,GERD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29.4%,应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证患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以脾胃虚弱、肝气郁滞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会仍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经验。和胃止咳汤是王会仍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方,由旋覆代赭汤、左金丸、芍药甘草汤、二陈汤等经典方剂化裁而来,具有平肝和胃、理气健脾、化痰止咳利咽等功效,广泛运用于慢性咳嗽,证属肝胃不和者,疗效较著。  相似文献   

17.
刘绍能教授认为和胃降逆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治法,具体应用的方法有温中健脾、清热和胃、活血化瘀、清胆和胃、疏肝和胃、理气通腑等,并强调肝、脾、胃、肺之功能协调,在治疗中常加入制酸抗损之药,以消除胃酸对食管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GERC)在慢性咳嗽中属比较常见的病因之一,属祖国医学"胃咳"范畴。肝胃失和、气机上逆是其主要病机。王新华教授选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胆汗反流性胃炎证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法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秩调或胃肠吻合术后所致,辨证分为肝气犯胃证、肝胃瘀热证、湿热瘀阻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弱证,分别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化肝煎合左金丸、温胆汤合成己丸、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合异功散化裁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可同时由几种疾病引起,但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是鼻后滴综合征(41%-50%),咳嗽变异性哮喘(24%-59%)和胃食管反流(21%-41%)[1]等。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并胃食管反流亦多见,机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咳嗽反射感受器或吸入支气管产生炎症有关[2]。导师薛汉荣教授认为肺胃相连,肺胃同病;肺部疾病与胃食管反流相关;和胃降逆为治疗咳喘的治疗环节[3];呃逆病机关键在胃气上逆动膈,但与肝气之条达密切相关[4]。肺气以肃降为顺,肝气以升发为调,肝气郁结或升动太过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5]。兹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