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痒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针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而灸法却处于一种逐渐萎缩的状态。近年来,腧穴热敏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灸法的临床运用及学科发展,现就热敏化穴位探寻、热敏化现象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章海凤  陈日新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2):177-178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60例健康人,通过灸感法探查方法查找出热敏输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讨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腰阳关、关元、子宫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次移、三阴交、阴陵泉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热敏灸疗对慢性盆腔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腧穴存在“静息”与“敏化”2种状态,静息态即生理性的腧穴状态~([1])。Li L等~([2])发现随机体状态的改变,穴位的功能会从静息态转变为致敏态。热敏灸是对具有喜热、透热、传热特性的点,以艾灸热对其刺激,患者感觉表皮不热深部热,局部不热远处热,不觉灼痛,而感到舒适;并且在热敏点上施灸易激发感传,气至病所~([3]),也就是疾病的对应腧穴被艾灸热所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文献计量为基础研究方式,对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文献进行归纳,探索其热敏高发区域及选穴规律。方法:按照文献检索策略,对四大医学文献库进行高级检索,筛选出契合热敏灸治疗CPID要求的文献,应用Note Express2.9软件管理数据,总结出热敏腧穴应用规律。结果:27篇文献符合要求,应用穴位前三位的分别是关元(24,88.9%)、子宫(20,74.4%)、三阴交(19,70.4%);涉及经脉频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6,23.1%)、任脉(5,19.2%)、足太阴脾经(4,15.4%),经过盆腔的经脉有7条。结论:2013—2015年文献数量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是关元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选穴以关元和子宫穴为主,以局部探穴为主,募穴是CIPD热敏点的高发穴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宫寒型痛经热敏化腧穴分布规律.方法 观察32例宫寒型痛经患者在膝关节周围及以下部位腧穴热敏现象及其归经和表现形式.结果 热敏化腧穴分布在足太阴脾经最多,其次为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最少;腧穴热敏化的表现以复合感觉最多,最少为酸胀感;腧穴敏化频率最多的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三阴交.结论 宫寒型痛经膝关节周围及以下部位的热敏化腧穴分布以脾、肾、肝经为主,并以复合感觉最多.  相似文献   

7.
段权  袁锋  梁美爱  董嘉怡  钟平  古志林 《新中医》2014,46(7):171-17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拟定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的相关经穴及经外奇穴共57穴,据远近配穴原则,每次选取膝关节周围及远端穴位3~5个,对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热敏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记录是否出现热敏化现象及其具体表现。结果:共完成治疗数115例,脱落5例;出现热敏灸感者113例,无热敏灸感者2例;共完成8条经脉的临床观察,出现热敏灸感现象最多的前5条经脉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共完成57个穴位的临床观察,出现热敏灸感的穴位按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10名依次为: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犊鼻、膝阳光、血海、阴陵泉、膝关、内膝眼、鹤顶;共出现5种热敏灸感,按出现频次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透热、传热、扩热、局部不热远处热、非热感。结论:热敏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腧穴热敏化出现率较高,穴位分布与经穴有一定重合率。  相似文献   

8.
皮肤病包括细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病、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疾病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等。腧穴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以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方法。因其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副作用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不断在皮肤科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腧穴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以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方法。因热敏灸法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在中医外科皮肤病、泌尿男性病、肛门直肠疾病、乳房疾病等多种病症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腧穴热敏灸在中医外科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中医外科临床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探讨临床腧穴热敏化现象,阐述腧穴热敏化的特征及其与l临床疗效的关系,提出了腧穴敏化的概念。认为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可能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感传,表明灸法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妇科临床检查未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属于中医“经前腹痛”、“行经腹痛”的范畴。笔者2005—2008年共收治本病患者69例,采用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临床尤其在各类药物难治性疾病的应用中疗效明显。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治疗较为棘手,常以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为主,但收效欠佳。王万春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腧穴热敏灸运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腧穴热敏灸为操作时取热敏穴位而进行悬灸,继而激发其透热、扩热、传热功能,以经气传导为方式,促使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的创新方法.它不仅临床安全性好,而且具有经济、简便易行、无显著的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将其应用于白癜风、痤疮、脱发、疣等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介绍热敏灸技术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损容性皮肤病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悬灸热敏化腧穴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全部经直肠镜检查或X线钡灌肠造影检查确诊.共计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病程少于5年者41例;平均年龄38.77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在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常规西医镇痛治疗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半年后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5.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45.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实施治疗时,可以采用中药配合热敏化腧穴灸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复发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16.
腧穴热敏灸为操作时取热敏穴位而进行悬灸,继而激发其透热、扩热、传热功能,以经气传导为方式,促使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的创新方法.它不仅临床安全性好,而且具有经济、简便易行、无显著的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将其应用于白癜风、痤疮、脱发、疣等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介绍热敏灸技术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经验,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损容性皮肤病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潘玥  李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18-620
目的 归纳腕踝针的临床治疗病症,总结腕踝针临床优势病种.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所有1994年至2010年的有关腕踝针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的篇数(即频次)、有效率.结果 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8个科90种疾病的腕踝针疾病谱.腕踝针临床各病种的总有效率大都在80%以上.结论 腕踝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神经科疾病中,骨科疾病优势病种为扭伤、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痛;神经科优势病种为中风及其后遗症、神经性疼痛、面神经麻痹、头痛.腕踝针对急性痛症的治疗具有优势.腕踝针对经筋病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火针临床优势病种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了43种针灸治疗的适应证,有力地推动了针灸走向世界.同时,这也开始了全面回答针灸到底能治疗哪些病的第一步,但是从临床角度观察可以发现,不仅各种针刺手段的优势病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即使是同一针刺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疾病,其优势也有所偏重.为了客观评价火针疗法的优势病种,笔者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别从年代分布、病种分布、治愈率等方面对1994年至2007年我国火针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火针的优势病种,以期指导火针的临床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热敏腧穴分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纳入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对照60例健康受试者,通过灸感法探查出热敏腧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探讨热敏腧穴与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结果:(1)三叉神经痛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3.3%.(2)三叉神经痛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下关、四白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夹承浆、风池、鱼腰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三叉神经痛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热敏灸疗对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临床灸疗实践中,笔者发现在艾灸过程中医者和患者双方共同守神易激发热敏灸感,同时热敏腧穴存在着"喜热"特性,即热敏腧穴较非热敏腧穴更耐热的临床现象,同时热敏腧穴存在着潜伏期、激活期、高峰期和衰退期的时间-灸感强度变化规律,其表现在一次治疗的全过程和治疗疾病疗程的全过程,发现和研究以上热敏腧穴规律现象可以更好的了解热敏腧穴特性,激发热敏灸感,增强经络感传,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