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告灭疟后期“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和计论,指出在灭疟后期,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应以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的发热病人为重点.对近2年内有疟疾史的发热病人应全部血检.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2年桂林市的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桂林市所辖五城区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桂林市居民发热患者血检623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116人次,检出7例疟原虫阳性,阳性率为6.0%,较2011年的4.4%有所上升.7例阳性病例中,有恶性疟6例(死亡2例),间日疟1例.结论:2012年桂林市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较2011年增多,且以恶性疟为主.  相似文献   

4.
1980年临沂市疟疾发病率下降到2.31‰,为了检索和及时治疗残存病例,巩固灭疟成果,我们从1980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四热”病人(初诊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血检疟原虫工作。现将1980~1990年的血检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灭疟后期,及时彻底地发现和处理传染源是疟疾监测的重要内容。镜检疟原虫是目前诊断疟疾感染较为确实的方法。本文对1982~1987年在五指山地八个乡(镇)场470(?)2人口地区采用的发热病人血检和居民疟原虫调查发现疟疾传染源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材料和方法1.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侦查,分主动侦查(ACD)和被动侦查(PCD)。  相似文献   

6.
1996年~2000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三个重点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五年,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7781例,检出间日原虫阳性53例,阳性率为0.68%,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403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48例(间日疟46例,恶性疟2例),阳性率为11.91%。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7.52%,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灭疟后期镜检疟原虫视野数的探讨杨兆民陕西省商洛地区卫生防疫站(726000)灭疟后期的首要任务是发现和根治疟疾残存病例,彻底消灭传染源,巩固灭疟成果,向净化迈进。检查发热病人血中疟原虫,迄今仍是监测和确诊疟疾病例的可靠方法.为给低疟区或灭疟后期疟疾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区2002年疟疾流行及控制现状,评价监测措施,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右江区近年疟疾病人较多的3个乡镇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2年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对村民和学生进行疟史、蚊帐使用情况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为0.15/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9885人次,年血检率为3.03%,未检出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419人次,检出5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1.19%。走访调查1004户4709名村民,查出1例疑似病例,居民蚊帐使用率为98.17%,中小学生经验积累型和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村民。结论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无当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村民蚊帐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疫情漏报现象,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
1996~2010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疟疾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远东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982+989-982,989
目的分析1996-2010年崇左市江州区疟疾监测结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0年原崇左县卫生防疫站和江州区的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崇左市江州区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0.60/10万下降至2006~2010年的0.00,流动人口血检6 030人次,共检出20例阳性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疟原虫阳性率为0.81%。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107 924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结论疟疾防治措施有效,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是巩固疟防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资源县1955年疟疾发病率为857.8/万,由于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综合性防治笔全面开展发热患者血检查源拨灶,1991年达基本消灭疟疾标本。为了巩固灭疟成果,1992~1996年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疟疾监测42395人次,未发现疟原虫。居民血清学5712人,抗体阳性3人,抗体阳性率0.05%。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疟疾监测,年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43%,8.0%,2.0%,6.4%和11.2%。从5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白沙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结果,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全县14个卫生院、9个农场项目执行单位、通过开展大量的疟疾诊断、治疗、预防、培训。同时加强对项目地区全面开展发热病人、疟疾带虫率(居民点)调查、流动人口的血检,以查明疟疾传染源。结果 2003~2012年白沙县疟疾疫情报共报告4 520例。疟疾病例数报告从2003年的879例,下降到2012年的1例;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1 254例,阳性率0.73%,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居民带虫者116例,带虫率0.66%,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流动人口疟原虫阳性445例,阳性率1.45%,2012年未检出阳性。结论疟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控制疟疾的传播,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崇左市疟疾基本消除后监测效果,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崇左市1997-2010年疟疾传染源监测、血清学监测数据,分析疟疾流行态势。结果 1997-2010年崇左市共血检当地发热病人575 438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5例;血检流动人口46 299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390例;2003年后未再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1997-2000年共开展居民疟疾荧光抗体检测38 914人次,阳性率0.04%(17/38 914)。结论崇左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病例主要以输入性为主,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与管理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该镇的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每年5-10月开展以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的"三热"病人,制作厚薄血膜血检疟原虫工作,以本镇人口数2‰比例为年监测任务数,对本月疟区的外来人员或从疟区外出回归人员使用荧光抗体筛检或血检疟原虫作为流动人口的监测工作.结果 共监测21年血检2835人次,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县疾控中心累计复检血片697张,结果与该镇检查结果相符.荧光抗体筛检2856人次,阳性35人.进一步血检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直接血检78人,疟原虫阳性的10人,阳性率12.82%,均为间日疟原虫.结论 由于该镇多年未发现疟疾病人,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程度已经很淡薄,在10例病人中该医院只查出1例,而其他病例则到县级医院或疾控中心查到.这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只要提高医务人员、学生、乡村医生的防治知识,积极开展临床教育工作,消灭蚊子孳生地,防蚊灭蚊,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对疟疾阳性者进行正规的治疗,定期随访,作好次年休止期的抗复发工作对病人真正做到全程按时足量的治疗原则.在县级政府支持下,防保人员积极努力,保证同本县同步在2014年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灭疟后期有效防治措施,于1984~1988年进行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实验研究,采取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开展主动和被动的病例侦查以及对检索出的残存传染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等“查灶拔源”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发热病人涂片血检,及时发现和根治输入病例,效果显著。年发病率由1984年0.28/万,1988年已降为零,流动人口中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61%(2/328)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07%(203/260858)的8.7倍,两者差异显著,实验证实上述措施对灭疟后期疟疾防治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了解白沙县的疟疾传染源,给当前控制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组织和卫生院镜检站,全面开展发热病人、疟疾疫点(居民点)调查、流动人口的血栓,以查明疟疾传染源。结果;在10年的血检中,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6217例,阳性事3.26%(0.79-5.85%);居民带虫者892例,带虫率1.37%(0.17-3.01%);流动人口疟原虫阳性4285例,阳性车6.71%(2.23-11.64%)。结论:血检疟原虫阳性数比疫情报告数多2021例.说明血栓疟原虫工作给疟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控制疟疾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应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2000~2002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温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收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临床诊断疟疾或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三种对象血检,凡发现疟原虫阳性血片,经市疾控中心复检后为确诊的病人作统计分析。结果温州市2000—2002年确诊疟疾病人133例,其中本地病例9例,外来人口输入103例,本地人口外出感染21例;间日疟119例,112例来自高疟区的外来人口输入;恶性疟14例除1例自云南外来输入外,都是本地人口外出感染。结论当地疟疾防治形势严峻,输入性疟疾仍是当前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建立健全监测机构,突出监测重点和落实监测措施,防止疟疾重新爆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州县疟疾监测点5年监测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疟疾监测点2005-2009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血检本地居民发热患者3780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员发热患者955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73%。媒介监测,共进行50次室外人工诱蚊和蚊帐内捕蚊,仅捕获中华按蚊1种5579只,平均叮人为53.52只/入夜。结论全州县疟疾监测点5年查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疟疾传播已阻断。但传疟媒介和输入性疟疾仍然存在,疟疾监测措施不能中断。  相似文献   

19.
疟疾的诊断目前仍以采集患者末梢血 ,制作血片染色后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作为主要手段和可靠方法。在各类疟区中对于“四热”(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 )病人的血检 ,是疟疾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和评价指标。为此 ,复检和分析基层疟疾血片的质量 ,对于准确反映疟疾疫情和加强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8年以来白沙、琼海、屯昌、澄迈 4个疟区市 (县 )的血片复核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复检血片来源 对 (1998~ 2 0 0 1年 )白沙、琼海、屯昌、澄迈 4个市县疟疾联防区“四热”病人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广西3个低疟区县疟疾监测措施和效果。方法在上思县、全州县和天峨县,采用定点、定时(19:00~22:00)、定人室外人诱和室内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计算媒介蚊虫叮人率。对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侦查传染源,用常住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和低年龄儿童疟疾抗体阳性率评估防治效果。结果上思、全州和天峨3个县,疟疾发病率从2005年的0.15/万下降至2013年的0.14/万;常住居民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005年的0.004%(1/24 949)下降至2007年的0%(0/11 249),2008~2013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疟疾二代病例。但是,当地疟疾传播媒介依然存在。结论疟疾监测措施有效,早期发现治疗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