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癌痛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对阿片类药物进行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癌痛分布、癌症患者出院疼痛评分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292例已填写癌痛评估表的治疗患者中,癌痛控制不佳的有89例,占30.48%;其余203例疼痛强度≤3。阿片类长效制剂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及芬太尼衍生物类占据DDDs前列,为我院主要类型癌痛患者治疗的主要用药。临床部分科室存在不合理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现象。结论 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要求,但尚存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加强对麻醉药品使用的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11-2012该院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阿片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 调取2011-2012年癌症患者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的药品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单位,通过用药频度(DDDs)分析用药情况.结果 该院2011-2012年门诊阿片类镇痛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在剂型的选择上主要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制剂为主.结论 2011-2012年该院门诊癌痛阿片类药物从品种,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肿瘤科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提高癌痛治疗药物合理使用的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统计分析某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2014~2018年癌痛治疗药物的金额,DDDs、构成比及癌痛病例抽查点评。结果癌痛治疗药物中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的销售总金额及DDDs都位居首位;2015年"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评审活动以来,强阿片药物金额构成比占90%以上,DDDs构成比占74%以上;剂型以无创途径给药为主,DDDs构成比在95%以上,注射剂型的DDDs构成比低于5%;三阶梯强阿片类用药中,速效吗啡DDDs构成比低于4%,2015年以后芬太尼透皮贴剂DDDs构成比在60%~80%之间,羟考酮缓释片DDDs构成比在17%~35%之间,吗啡缓释片DDDs构成比小于2%;通过评审活动,该肿瘤病区癌痛治疗用药不合理情况明显减少。结论该肿瘤病区癌痛治疗用药符合WHO三阶梯止痛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门诊癌痛患者三阶梯治疗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门诊疼痛科治疗癌痛患者三阶梯治疗用药情况,通过Excel软件对三阶梯药物利用分析指标包括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金额排序/DDDs排序位次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该院使用的癌痛三阶梯药物主要有16个品种,用药以第三、第二阶梯的药物为主,首选阿片类药物。结论:该院门诊癌痛患者的三阶梯治疗用药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用药经济性不合理的现象。药师需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改进癌痛药品的管理和临床使用,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惠恒龙  张月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45-146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使用情况,分析该类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方法:统计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了解常用药品及其用法、用量等,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计算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结果:收集处方共936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品共5种,药物的使用频度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结论:本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用药结构基本合理,并且临床医师把硫酸吗啡缓释片作为癌痛治疗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院癌痛患者三阶梯止痛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11 -10 ~2012 -06癌痛治疗用药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各药物总用量、总金额、总天数、DDDs和DUI,并进行分析.结果 各阶梯止痛药物DUI均小于1,表明用药合理.总用药频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第二阶梯镇痛药、第一阶梯非甾体类镇痛药和第三阶梯强阿片类镇痛药.复方制剂氨酚曲马多的用药频度排名第一.结论 本院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但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加强.  相似文献   

7.
万正兰  谢蓉芝 《北方药学》2014,(11):122-123
目的:了解某院肿瘤化疗科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下简称"示范病房")前后癌痛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创建"示范病房"前(2011~2012年)、后(2013年),该科癌痛药物销售金额、数量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DDDs的变化追踪使用相关药物的病例,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该科癌痛药物年消耗金额及总DDDs逐年增长;口服类癌痛药物DDDs由60.9%上升至71.6%;羟考酮缓释片(40mg)的DDDs取代吗啡注射液进入前4位;按阶梯给药、按时用药、滴定规范化及爆发痛处理等方面均明显改善。结论:创建"示范病房"后,该科癌痛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癌性疼痛患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规范化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IS系统统计2010—2012年我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癌性疼痛患者所使用的镇痛药种类、数量及销售金额,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我院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DDDs在住院患者中逐年上升;硫酸吗啡缓释片(30 mg)的DDDs在门诊患者中稳居第1位;DDC最高的为芬太尼透皮贴剂。结论:我院癌性疼痛患者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GPM)前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癌痛规范化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金额排序法、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对比分析我院2014~2015 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情况。结果 我院创建GPM 以来,麻醉性镇痛药DDDs 总量呈上升趋势,使用增加到16 个品规,DDDs 排名前三的仍是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吗啡缓释片,金额排名前三的是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和美沙酮片。金额排序与DDDs 排序同步性较好,说明药物费用较合理。大部分麻醉性镇痛药的DDC 基本稳定,其B/A 值接近1。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合理使用在创建GPM 以来卓有成效。但仍存在整体麻醉性镇痛药DDDs 偏小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于向涛  宋霞  杨晓 《中国药事》2014,(11):1277-1280
目的了解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用药频度(DDDs)作为药物评价单位,统计2011~2012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对12 518张麻醉药处方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40岁以上患者发病快速增多;DDDs居前的是吗啡制剂、可待因、布桂嗪及羟考酮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该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亳州市人民医院自2011年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来麻醉药品用于治疗癌痛的现状及趋势,为麻醉药品的规范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该院2011—2013年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药品使用相关数据,计算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及其构成比,并以DDDs构成比的变化分析医师选用某种药物的倾向。结果:经过本次创建活动,该院麻醉药品用量增长幅度较大,医师选用羟考酮和吗啡的倾向比较明显,至2013年,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规格:10 mg)和盐酸吗啡缓释片(规格:30mg)的DDDs分别达75 482.5和71 520,二者的DDC分别为37.95元和18.70元。结论:该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药品使用日趋合理,但仍需在个体化给药、降低癌痛治疗成本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临床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麻醉性镇痛药的种类、数量、销售金额及处方量等进行统计,以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并结合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和销售金额逐年上升;3年来DDDs排序前3位的药品主要为注射用枸橼酸芬太尼、硫酸吗啡缓释片和注射用盐酸吗啡;在临床应用方面,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和羟考酮控释片主要用于癌性疼痛患者,注射用枸橼酸芬太尼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主要用于手术患者。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应用中基本合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施新慧  ;李森浩 《中国药房》2014,(46):4338-4340
目的:评价我院肿瘤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2-2013年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处方,对麻醉药品的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盐酸吗啡注射液用量比2012年增加了约4.5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硫酸吗啡缓释片和阿桔片用量均增加了约1倍。DDDs居前2位的均为芬太尼透皮贴剂(8.4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 mg)。2012年DUI>1的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2013年为盐酸吗啡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结论: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癌痛患者镇痛以阿片类药物口服为主,但仍存在用药合理性问题。医师在使用中应参照《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加强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合理使用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14.
王丽媛  李彩霞 《中国药业》2007,16(23):40-41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应用止痛药物治疗的情况。方法统计分析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4—2006年癌症患者止痛药物的用药金额、数量、DDDs及日均费用,并列表排序进行分析。结果该院口服镇痛药用量呈上升趋势,吗啡控释片用药金额最高,布桂嗪片用量于2006年跃居首位;注射剂用量呈下降趋势,而哌替啶注射液已极少用于癌症患者。结论该院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郑晓林  张三平  李俊明 《中国药房》2012,(46):4341-4343
目的:考察药师实施处方干预行为对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应用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我院药师采用对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进行实时审核、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出现疑义处方时及时向医师反馈,并对疑义处方进行归纳统计;同时采用自身对照干预方法,统计我院2008-2011年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对麻醉药品处方数量、疑义处方数、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癌症患者用药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经药师干预后,我院麻醉药品疑义处方大幅减少,处方合格率由81.09%上升至99.43%;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于癌症疼痛治疗的处方比例下降明显,由2008年的21.04%下降到2011年的2.77%;至2011年,所有吗啡制剂用于癌症疼痛治疗的处方比例超过95.00%,盐酸吗啡缓释片的DDDs排序4年来均居首位,盐酸吗啡片与注射液用量均小幅增加;磷酸可待因片用于癌症疼痛治疗的处方比例占30%~50%,较少作为镇痛药使用。结论:通过实施药师干预,有效促进了我院门、急诊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提高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性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PDCA循环前后的患者资料,评估PDCA循环对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的影响。结果 PDCA循环后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从20.24%升高至87.59%,其中,强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从34.19%升高至91.20%,弱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从3.45%升高至66.67%,阿片类复方制剂合理使用率从6.12%升高至62.50%。结论 PDCA循环管控模式有效提高了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