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住院患者共149例,结合血栓栓塞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INR在治疗范围的时间比例(TTR)等对其抗凝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9例患者中有144例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其中使用华法林的110例(TTR≥60%76例),使用阿司匹林24例,使用达比加群酯10例。经血栓栓塞风险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有80例、46例、23例。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治疗患者中8例发生非严重的出血事件。年龄大、合并疾病多、栓塞及出血风险高等因素影响抗凝药物的选择。结论: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现状较好,与国外指南推荐使用的抗凝方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低强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低强度组及对照组。低强度组66例,对照组71例,所有患者均服用抗凝药华法林,低强度组使其INR值控制在1.5~2.0之间,对照组使其INR值控制在2.0~3.0之间。随访1年,观察用药期间脑栓塞及全身出血情况。结果低强度组治疗期间脑栓塞发生率为7.6%,对照组发生率为4.2%,略低于低强度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相近,分别为4.5%和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和标准强度华法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治疗差异不显著,对于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要注重其个体差异性,理想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值是要为每一例患者制定个性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调节剂量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分别运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比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两年内我院接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79例,随机分配至调节剂量华法林小组(初始剂量2.5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和阿司匹林小组(100mg/d)。常规门诊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脑栓塞的观察数据表明,华法林组明显少于阿司匹林组,P<0.05;在死亡和脑出血方面,两个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华法林可显著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但出血反应方面,要高于阿司匹林组,多数出血反应发生在INR>3或INR<2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口服,对照组则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彩超的检查结果,并统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全身性栓塞、大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全身性栓塞、大出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可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脑卒中、血管栓塞及大出血。提高心脏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计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同时观察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卒中、肢体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出血发生率(包括颅内出血和胃肠道出血)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间未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对照组患者INR指标均较观察组显著升高;两组患者动脉血管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12.22%比1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显著降低(2.22%比10.00%,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安全、有效,还能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11):1459-1462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为其规范化抗凝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 056例,按照《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和出血风险评估,并评价其抗凝治疗规范化情况。结果:血栓栓塞危险评分≥1的例数为1 028例,占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97.3%。763例患者接受抗血栓治疗,而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仅有139例。服用华法林患者出院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仅30.9%。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药师主导管理模式对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采用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6)。两组均采用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对照组由临床医师主导抗凝管理,观察组由临床药师主导抗凝管理并提供全面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服药依从性、INR达标率及抗凝知识知晓程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对于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师主导管理模式对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华法林标准化抗凝治疗效果有积极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INR达标率,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NOACs在治疗NVAF中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贝曲西班等NOACs相较于华法林在NVAF患者中,能显著降低卒中、颅内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NOACs服用方便、无需检测凝血指标、无需频繁调整剂量,在最新的房颤指南中得到推荐,但临床研究有限,价格昂贵,缺乏有效的拮抗药。结论:NOACs在治疗NVAF中有可观的临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定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中抗凝治疗的标准方案及处方审核细则。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房颤诊疗指南、华法林说明书、临床路径和专业文献,并结合专家调研意见及临床用药经验,从适应证、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相互作用、监护要点、出血事件等16个方面梳理华法林处方审核细则,在临床药学实践中加以修订。结果:华法林处方审核细则信息全面、便捷高效,明显提高了处方审核的权威性及规范性。结论:华法林处方审核细则可为药师开展处方审核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临床效果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内科住院治疗的NVAF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华法令组32例,予华法令1.25~5 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32例,予通心络胶囊0.78 g,3次/d,阿司匹林片100 mg/d;阿司匹林组32例,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脑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华法令组(3.33%)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7.2%)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令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华法令组有1例脑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4例出现上腹痛、恶心,1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3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令治疗的NVAF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基因分型指导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基因检测技术在华法林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CHA2DS2-VASc≥2分(即卒中高危者)、无用药禁忌且初次使用华法林抗凝的NVA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个体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3 mg·d-1起始治疗;个体化治疗组检测CYP2C9*2、CYP2C9*3和VKORC1(G-1639A)基因多态性,依据国际华法林遗传药理学联盟的权威公式计算的初始剂量进行治疗;两组常规监测INR,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INR达标所需时间、主要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组INR达标所需时间短(P<0.05);常规治疗组有1例发生脑卒中,6例发生轻微出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淤斑和血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初始剂量预测模型对实现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INR达标时间更早且临床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比较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8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43例: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与B组(43例: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9.3%VS 32.6%),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低抗凝强度与中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甘肃省金塔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0例,依据华法林抗凝强度分为低强度组(62例)和中强度组(68例),分别采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主要和次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强度组患者出血事件总发生率高于低强度组(P <0.05)。结论低抗凝强度与中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高龄冠心病伴非瓣膜性房颤在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及死亡风险方面效果相近,但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有助于预防出血事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楼颂羔  过向群 《海峡药学》2022,(11):116-11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随访干预模式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随机的对照组,一组为临床药师干预组,进行出院宣教并定期电话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值(INR)达标情况、服用依从性、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每月INR达标率、稳定达标率及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则相反。(P=0.016)。结论 临床药师随访干预可提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治疗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效果.方法 238例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低强度组(58例)、标准强度组(65例)、高强度组(56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低强度组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0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标准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分析,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其中40例接受华法林治疗(对照组),另40例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出血率为2.50%、卒中率为2.50%、血栓栓塞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7.5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凝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PLT、FIB、PT、抗凝血酶Ⅲ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后得知,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其疗效与华法林一致,但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丁振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6-497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的最佳药物,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每日予华法林1次,起始剂量3.0mg,连服3d,根据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100~300mg/d。观察和比较两组出现血栓栓塞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1例血管栓塞,对照组出现8例血栓栓塞,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能够明显减低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临床药师根据该患者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及进食状态的改变对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提出建议,并联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结果 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及医药护的密切配合,患者病...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27):3763-3767
目的:为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保证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部分在我院住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和华法林用药知识量表(WRKS)评估患者华法林用药依从性及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应用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患者华法林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29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86.82%。受访患者MMAS-8平均得分为(6.54±1.61)分,用药依从性好者占42.86%。受访患者WRKS平均得分为(7.95±1.65)分,用药依从性好者平均得分为(9.31±0.83)分,用药依从性差者平均得分为(6.92±1.34)分。单因素分析发现,用药依从性好者与用药依从性差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合并症种数、WRKS得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RKS得分、性别、文化程度、合并症种数与受访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用药依从性较差,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其中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8年1—6月收治39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抗凝治疗分为非抗凝组(169例)和抗凝组(221例).比较2组患者的男性比例、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付费方式、入住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