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贵全  余冬梅  王强 《西部医学》2013,25(3):378-3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有冠心病且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66例患者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两项检查均在2个月内进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6例患者3支主要冠脉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198支中检查良好。冠脉CT结果显示病变(+)者共73支,显示无病变(-)者125支;冠脉造影像显示病变(+)者69支,显示无病变(-)者129支。冠脉CTA与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者49支,均为阴性(~)者96支。66例可疑为冠心病者冠脉CT诊断敏感性为82.93%,特异度为88.OO%。结论冠脉CTA是有效筛选、诊断CAD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冠脉造影与冠脉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准确性。方法:入选63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结果:共检测378支冠状动脉分支。冠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24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83支。冠脉CT显示轻度狭窄85支,中度狭窄14支,重度狭窄54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做为标准,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28.2%,准确性为53,1%;阳性预测值为46.49%,阴性预测值为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4例,均接受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评估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为99.43%,敏感度为83.93%,准确度为97.29%,阴性预测值为97.48%,阳性预测值为95.92%。结论:256层极速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和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 对80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层CT成像(MD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及分级诊断有无差异.结果 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2%、81.1%、62.3%和89.8%,二者分级诊断具有中度至高度一致性.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疾病作初步评估,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怀疑有冠心病且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68例患者检查资料。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68例患者4个主要冠脉包括左冠脉主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72支检查中显影良好。冠脉CT结果显示病变(+)者共97例,显示无病变(-)者175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者101例,显示无病变(-)者171例。冠脉CT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均为(+)者94例,均为(-)者167例。68例可疑为冠心病患者冠脉CT诊断敏感性为93.1%,特异度为97.7%。结论冠脉CT成像具有非侵入性、费用低、灵敏、特异、准确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64排螺旋CT联合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以及超声检查,将64排螺旋CT以及超声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为阳性的4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阴性,CT检查结果为阴性的31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阳性。根据患者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最大IMT为(0.90±0.32)mm,双支病变组最大IMT为(1.19±0.29)mm,三支病变组(1.33±0.30)mm,比较三组不同支数病变组最大IMT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结果为阳性的3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阴性,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的35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阳性。CT检查结果为阳性的5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阴性,CT检查结果为阴性的18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为阳性。CT检查联合超声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超声检查以及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以及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64排螺旋CT联合超声心动图能够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柏小川  徐敏  刘霞洪  李杰  聂鹏  颜彦 《吉林医学》2014,(23):5224-5224
目的:探讨MSCT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诊冠心患者51例,分别进行冠脉CTA和CAG检查资料,以CAG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及优缺点。结果:CT冠脉成像发现69支冠状动脉狭窄,冠脉造影发现62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狭窄53支,假阳性16支,假阴性9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致性。以CAG为金标准,MSCT诊断CA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0.6%、76.8%、94.5%。结论:MSCT对CAD诊断价值受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部位、血管大小和狭窄程度的影响,对病变严重程度判定的准确性较差,阳性不能肯定冠心病,阴性不能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CT诊断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其影像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观察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132例患者4个主要冠脉共检出544支病变,其中左冠脉主支150支、左回旋支124支、左前降支201支及右冠状动脉69支。其中冠脉CT共检出194支病变,350支无病变;冠脉造影共检出病变202支,无病变342支;136例患者经冠脉CT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7.7%、93.1%。结论冠脉CT成像具有无创性、特异性高、敏感度高等优势,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着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天海 《中外医疗》2014,(21):193-193
目的:观察分析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MSCT)、心电图(ECG)、冠状动脉造影(CAG)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疑似冠心病患者共60例,分析所有患者MSCT、ECG和CAG检查结果。结果该组患者中冠心病52例,52例患者 ECG 检查阳性41例、阴性11例,另有4例假阳性患者,ECG 诊断敏感性78.85%、特异性50.00%、阳性预测值73.33%、阴性预测值26.67%、诊断准确率75.00%;MSCT检查发现51例阳性患者和1例假阳性,诊断敏感性98.08%、特异性87.50%、阳性预测值98.08%、阴性预测值87.50%、诊断准确率96.67%;CAG检查发现52例阳性患者,未见假阳和假阴现象,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为100%。心电图ECG检查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低于MSCT及CAG检查方式(P<0.05),MSCT方式与CAG检查结果相近(P>0.05)。结论临床上可推广MSCT技术实现无创筛选检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诊断冠心病的缺陷,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石世强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29-1031,1035
目的:比较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每例患者的4支(左前降支、左旋支、左主干、右冠脉)血管共352支进行CT冠脉成像及选择性冠脉造影2种方法的检查,检测冠脉的图像特征,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2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冠脉成像的诊断敏感度为97.24%,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率为93.12%,阴性预测率为96.93%。2种方法对冠脉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结果呈高度一致性(P<0.01)。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结果可以与冠脉造影相媲美,检测方便快捷、无创伤、辐射量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赵旭  张磊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21):185-186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方便选择该院心内科2015年1—10月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400节段进行重建与分析,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判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与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96.1%。对不同节段病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患者损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对疾病分层治疗及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心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300例疑似冠心病者以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评价其准确性。结果268(89.33%)例冠心病者,32(10.67%)例非冠心病者,268例冠心病者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阳性者265例,阴性3例,32例非冠心病者多层螺旋CT阳性2例,阴性29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灵敏度98.88%,特异度93.75%,阳性预测值99.25%,阴性预测值90.9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各个病变部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冠状动脉近端的血管检查结果各指标均优于冠状动脉远端的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安全、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在疑诊女性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冠心病的62例女性患者,行双源CT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CT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731支冠状动脉节段中冠状动脉狭窄39处,正确诊断37处,漏诊2处,误诊3处,敏感度94.5%,特异度99.6%,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9.7%。结论双源CT对疑诊冠心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价值,可作为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用于临床疑诊冠心病的女性患者的筛查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结果与冠脉造影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对比两者检测结果。结果:将冠脉造影结果作为检测金标准,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81%、67%、95%。结论:64排螺旋CT和冠脉造影均能够有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准确性,且CT检查具有无创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2例病人先后接受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G)检查的影像学资料。CTA扫描时采用16排探测器,使用心电门控进行横断面影像重建,结合三维重建影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52例病人208支冠状动脉血管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段均完全显示(100%);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狭窄血管81支,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狭窄血管76支,误诊4支,漏诊9支。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6.9%,阳性预测值94.7%,阴性预测值93.2%。结论16排CT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1年2月间门诊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进行CT冠脉成像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40例均顺利完成两种检查,无过敏与并发症。CT冠脉成像发现72支冠状动脉狭窄,冠脉造影发现69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狭窄64支。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魏兆龙  郑玉飞 《中外医疗》2016,(30):196-198
目的:分析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来该院治疗的3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015年8月-2016年8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9例患者均实施冠脉CT成像技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39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实施冠脉CT成像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发现,共有156支血管,主要包括4个主要冠脉,分别为左冠脉主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及左回旋支;冠脉CT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6.21%,特异度为98.98%,准确率为94.23%,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脉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研究组进行冠状动脉CTA。比较研究组狭窄程度评分、两组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多支病变的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狭窄程度评分高于前降支单支病变(P<0.05),研究组前降支单支病变前降支狭窄程度评分高于多支病变(P<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CTA检查一致性的为50%~70%的狭窄共有65段,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判断≤50%的狭窄有2段,冠状动脉CTA检查为5段,冠状动脉CTA检查显影≥70%的有6段;研究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检查中,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结果更准确,应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6例疑似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冠脉造影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脏异常的检出率,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一致性。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76例疑似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阳性50例,阴性26例;冠脉造影检查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异常检出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异常检出率和右心室流出道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灵敏度为100.00%(50/50),特异度为92.31%(24/26),准确度为97.37%(74/76),阳性预测值为96.15%(50/52),阴性预测值为100.00%(24/24);Kappa检验结果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40,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