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阻性黄疸大鼠应激时胃H2受体和胃粘膜血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大鼠应激时胃H2受体密度的变化与胃粘膜血流的关系。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体外标记铰链接触法测定梗阻性黄疸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H2受体密度的变化,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粘膜血流的变化。结果 梗阻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应激均可引起胃体粘膜及粘膜下微小动脉H2受体密度降低,胃粘膜血流减少。结论 H2受体下行调节能部分地保护胃粘膜血流。  相似文献   

2.
应激时甲氰咪胍对胃粘膜血流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甲氰咪胍对胃粘膜血流的影响,方法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甲氰咪胍对正常及梗阻性黄疸大鼠冷束缚应激时胃粘膜血流的影响。结果 应激前甲氰咪胍可使正常及梗阻黄疸大鼠应激时胃粘膜血流增加(P〈0.01),胃液pH升高(P〈0.01)。胃粘膜损伤减轻(P〈0.05)。结论甲氰咪胍胃粘膜血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参预防梗阻性黄疸所致急性胃粘膜损害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参预防梗阻性黄疸所致急性胃粘膜损害的作用机理孙家邦,刘福进作者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在应激后所发生的急性胃粘膜损害进行了实验观测,并对中药党参是否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和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1.方法:本实验采用SD大鼠,体重在200~250g之间,随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血浆内皮素(ET)含量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7只犬行胆总管结扎术,对照组3只犬行假手术,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l、4及7d血浆ET含量,并于术后7d取胃粘膜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术后ET含量持续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光镜下见毛细血管扩张,胃粘膜充血水肿,电镜下见毛细血管扩张、瘀血,粘液细胞间质水肿。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血浆ET含量增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时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在合并应激时胃运动和胃肠肽类激素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 4组 :(1)假手术对照组 ;(2 )梗阻性黄疸组 ;(3)假手术应激组 ;(4)梗阻性黄疸合并应激组。建立梗阻性黄疸和约束水浸应激模型 ,同步记录胃电活动及其运动波 ,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的免疫活性。结果 梗阻性黄疸大鼠胃电慢波频率和胃运动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加快 ,(t=2 10 9和t=3 335 ,P <0 0 1) ,并伴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受到应激刺激的梗阻性黄疸大鼠胃运动振幅升高 ,频率下降 ,仍有高频率的簇状收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免疫活性在梗阻性黄疸和应激时明显下降 (t=2 2 2 8和t=2 32 6 ,P <0 0 5 ) ,P物质无显著变化。结论 梗阻性黄疸大鼠在应激时胃电慢波频率节律紊乱 ,出现高频率的簇状收缩可能是导致胃蠕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等胃肠肽类激素失调可能与其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以肠系膜为微循环观测窗,探讨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和梗黄组,每组分1、3、7d三个观测时相。将大鼠腹腔内一段回肠袢肠系膜平铺于恒温灌流盒作为微循环观察窗,用微循环显微镜及视频图像分析系统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并记录结果。结果梗黄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从微血管形态、微血管流态及微血管周围状态三个方面均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与微静脉扩张,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微栓形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出血等,与对照组各相同时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可引起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硬变时血浆、胃粘膜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ug Ⅱ)的水平与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胃粘膜血流(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胃粘膜病变(Gastric mucosaldamage,G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并饮用乙醇水制备的Wistar大鼠肝硬变模型为实验组,该组又分两个亚组,即肝硬变中期组(纤维增生期)和晚期组(肝硬变形成期)。对照组为用橄榄油并饮用自来水制备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病期血浆、胃粘膜中Ang Ⅱ与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胃粘膜血流、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关系,以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Enalaprili后对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胃粘膜血流、胃粘膜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 肝硬变各组大鼠血浆、胃粘膜Ang Ⅱ水平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P<0.01)而胃粘膜微血管密度、胃粘膜血流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胃粘膜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Enlaprili(5mg/kg体重,术前连续7d,每天一次)灌胃后,胃粘膜微血管密度明显升高,胃粘膜血流下降明显减少(P<0.01),胃粘膜损伤程度降低(P<0.01)。结论 在肝硬变胃粘膜病变中内源性Ang Ⅱ具有重要作用,ACEI-Enalaprili对肝硬变胃粘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在合并应激时胃运动和胃肠肽类激素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4组:(1)假手术对照组;(2)梗阻性黄疸组;(3)假手术应激组;(4)梗阻性黄疸合并应激组。建立梗阻性黄疸和约束水浸应激模型,同步记录胃电活动及其运动波,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的免疫活性。结果 梗阻性黄疸大鼠胃电慢波频率和胃运动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加快,(t=2.109和t=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全身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消炎痛的调节作用,作者将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分为〈60岁非消炎痛组(A1组),消炎痛术前组(A2组)消炎痛术后组(A3组)和老年梗阻组(A6组)检测其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演变化。并与胆囊结石(B组)患者比较。结果:梗阻性黄疸各亚组每博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显著低于B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和胆囊结石患者全身和门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消炎痛的调节作用,作者将7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分为<60岁非消炎痛组(A1组)、消炎痛术前组(A2组)、消炎痛术后组(A3组)和老年梗阻组(A6组),检测其全身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胆囊结石(B组)患者比较。结果:梗阻性黄疸各亚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显著低于B组(P<0.01);A2、A3两组与其余各亚组比较,其平均动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门脉血流虽有显著改善,但与B组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消炎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应激性溃疡发病率的上升,胃粘膜血流量的测定引起临床科研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胃粘膜血流不仅在胃酸分泌中起着重要作用,更是左右胃粘膜防御功能的主要因素。各种测定方法已陆续应用于实验工作中,包括人及动物模型。使用这些方法就能进一步认识胃牯膜血流在防御急性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本文着重综述现今对胃粘膜血流和防御机制的认识和各种测定粘膜血流方法及其优缺点,以便外科工作者概括了解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梗阻性黄疸对全身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术前梗阻时间长,黄疸程度重的患者,诱导前后血压变化明显、术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血压波动明显,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下降。本文通过对112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为合理指导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麻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溃疡泛指各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肠道急性浅表性糜烂或溃疡及出血性病变。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外科疾患,若行中大手术则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很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乃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上预防和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重要意义。一、对象与方法我院肝胆外科自1992年1月至1997年10月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而接受胆肠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直间接胆红素及白蛋白等化验检查上均无显著差别。第一组为观察组(SST组):…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黄疸猪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胃粘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及其在胃粘膜病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辅以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阻塞性黄疸时猪胃粘膜上皮细胞表上生长受体的表达。结果 阻塞性黄疸猪胃粘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本明显减少,呈弱阳性或阴性,正常对照组为强阳性。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较多见。一旦发生大出血,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故积极来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本文对209例梗阻性黄疸手术患者(其中3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进行分析,选用12项指标用逐步逻辑回归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处理,筛选出发病的高危因素,认为术中低血压、术后并发症及肾功不全是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应用预防措施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胆道手术后近期黄疸的鉴别诊断与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3例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的病人,分析认为,当黄疸发生在胆道手术之后时,应鉴别黄疸是非梗阻性还是梗阻性,非梗阻性黄疸,一般只需内科治疗,梗阻性黄疸,属医源性胆道损伤者需要手术治疗,而由术后胆道残余结石所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观察。通过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实验,发现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明显低于非黄疸患者,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ICRT),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的活性明显高于无黄疸组患者。提示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其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观察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和39例单纯胆囊结石(C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吲哚美辛的调节作用。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非吲哚美辛组(A组)和吲哚美辛组(B组)。结果表明A组每博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平均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SVR)和门静脉血流速度(PVBF)显著低于C组(P<001)。B组术前MAP,SVR和PVBF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术后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但与C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结果显示,术前口服吲哚美辛有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循环功能、门脉血流和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国内外研究较多,本文将它们作简要综述,以便为再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德 《腹部外科》1999,12(5):235-237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征象,可由结石、炎症、肿瘤、畸形等原因引起。临床上要鉴别梗阻性黄疸抑或肝细胞性黄疸,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大多数是可以鉴别的。在梗阻性黄疸中,要进一步了解引起梗阻的原因,有时是困难的。梗阻性黄疸有良、恶性之分,在治疗上截然不同,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如B-US、CT、PTC(PTCD)、ERCP、MRI、MRCP等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检查在定位和定性上各具优点,相互补充。现就上述影像学在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作简要叙述。一、B-US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