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TCAVB)的预后意义。方法:对5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TCAVB者为I组(n=6),无TCAVB者为I组(n=50)。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平均放电次数、释放能量、放电时间及A/V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消融电极位置偏高者I组占66.7%,I组占12.0%(P<0.001)。在随访期间,I组2例(33.3%)发生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I组则无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P<0.001)。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出现的TCAVB与术后发生的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放电过程中预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l2月期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分析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前的心电现象。结果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412例,慢快型347例,84.2%;快慢型45例,10.9%;慢慢型20例,4.9%。均采用选择性改良房室结慢径治疗,成功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0.5%,均在第二次消融成功。永久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罹患率为0。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为7例,罹患率1.7%。出现早发交界心律31例,罹患率为7.5%。总共放电1406次,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67次,发生率4.8%。在出现早发交界心律的放电过程中,即刻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3%;延迟停止放电组一过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是2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早发交界心律也是预示三度AVB的指标之一,出现早发交界心律即刻停止放电是避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大约占PSVT的40%~50%。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AVNRT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达到96.1%~98.3%。房室结慢径道与快径道在解剖位置上相毗邻。射频能量不仅可以产生瞬间效应,同时可使局部组织发生水肿、炎症,重者临床上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RFCA术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1%[1]。本研究针对1993年—2007年11月共489例AVNRT病人进行慢径消融术,共有4例病人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植入永久起搏器。余3例病人发生了一过性(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选择性消融慢径术后的晚期完全性房室阻滞。方法 对112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下位法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结果 9(0.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2、3和17天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其中8例在消融术中有一过性完全性房室阻滞。平均随访2年.8倒的完全性房室阻滞持续存在,1例为间歇性;均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慢径消融过程中一过性完全性房室阻滞可作为术后发生晚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先兆,术后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凝固性坏死灶外周损伤区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晚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射频消融方法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方法 使用常规射频消融方法对5只猪的房室结区进行消融,术前预防性安装起搏器.观察其操作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局部的损伤情况.结果 手术后,5只猪心脏均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操作时间为(107±49)min,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观察2周,仍然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只猪2周内全部存活.2周后处死见Koch三角处见平均大小1.12 cm×1.51 cm的损伤区,累及心内膜及内膜下心肌.结论 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可快速、安全、有效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猪动物模型,且无并发症,对动物心脏的影响小.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了一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ablation,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开展,选择性消融慢径被一致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部分患者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使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其发生率仍为0~3%,可发生在消融过程中,亦可发生在消融术后.我们对我院开展RFCA工作以来发生的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以避免今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病例:对56例AVNRT病人进行了房室结慢径消融,其中2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岁、32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超过十年,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传导阻滞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室结慢径改良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异性心电改变及预防,方法:2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分三组:一组:81例,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异性心电改变;二组:82例,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放电过程中特异性心电改变701次,且放电时间小于3s,三组:69例,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放电过程中特异性心电改变97次,但放电时间大于3s,结果:23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其中发生一次性Ⅲ度AVB11例,永久性Ⅲ度AVB7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改良房室结慢径时可发生Ⅲ度AVB,但只要我们术中发现特异性心电改变立即停止放电并选择适当的消融方法。可将Ⅲ度AVB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慢径致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下位法消融改良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VNRT消融成功率100%(52/52),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三度AVB)包括一过性与永久性发生率为9.62%(5/52)。其中永久性三度AVB5.77%(3/52),一过性三度AVB 3.85%(2/52)。结论:消融改良慢径治疗AVNRT,成功率高,痛苦小,主要并发症是三度AVB,寻找有效靶点,缩短消融时间以及识别三度AVB前特征心电改变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效果。方法6l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随机分为心房起搏组(n=30)、常规组(n=31)进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消融放电次数、时间、能量及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心房起搏组缩短总放电时间(132.6±48.2svs178.4±58.4sP<0.05),增加单次持续放电的成功率(93.3%vs6.5%,P<0.001),同时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和降低术后复发率,常规组有3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1例永久性房室阻滞,3例术后1年内复发,而起搏组无一例出现上述现象。结论房室结射频消融术中采用心房起搏法进行放电比常规法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静  郑萍  罗秀锋  梁月香 《山东医药》2007,47(36):53-54
对56例房室结双径路(DAVNP)行慢径射频消融(RFCA),其中6例采取下位法拉线式消融术。54例患者一次射频消融成功,2例慢径消融后发现同时合并特发性室速行第二次射频消融术消融成功。56例患者中4例并发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发永久性Ⅱ度Ⅰ、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发气胸。认为DAVNP行慢径射频消融成功率高,相对安全。消融术中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冠状窦口较大,横位心,青少年相对心腔较小等致His束与冠状窦口的解剖距离相对较短患者下可考虑应用下位法拉线式消融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能量滴定法”在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中对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65例;消融过程采用“下位法+能量滴定法”。结果治疗成功率98.9%,复发率为2.08%,10例患者出现I°房室传导阻滞,无III°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靶点数≥5.0、有效靶点/总靶点<70%和累计消融能量(W*S)≥2300的患者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减少累计消融能量、控制总靶点数和提高靶点有效率能有效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过程中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选择性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过程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仍为严重并发症。我们从小功率(10W)放电开始,根据放电时的反应,逐步增大放电功率或改换较为安全的放电部位。本组65例病人,64例消蚀慢径成功,无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的并发症。最大放电功率18±3.8W,中位数15W。消蚀慢径成功部位分布在从希氏束下方到冠状窦口附近这一相对较大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发生的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不同时期发生的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法监测466例Q波型心肌梗死病人AVB的发生率和药物治疗反应及演变。其中65例病人发生AVB,按发生的不同时期分为两组:①早发组,15例为发病8小时内出现AVB;②晚发组,50例为发病8小时后出现AVB。结果:466例心肌梗死中,发生房室传导阻滞65例(14%)。晚发组比早发组死亡率高(P<0.05);晚发组泵衰竭多于早发组(P<0.05);用阿托品治疗后早发组比晚发组有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VB早发组比AVB晚发组病情较轻,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160bpm)和/或房室(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387例,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99例,有一次或一次  相似文献   

16.
下位法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卢才义刘宣力郗晓红田赫华黄丛春毛树森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房室结存在着传导速度和不应期不同的两条径路,即快径路和慢径路[1~3]。由于慢径路是这一折返环的关键部位,而且在窦性心律下其激动并不...  相似文献   

17.
报道房室旁道射频消融发生房室结损伤患者4例,其中左侧、中间隔右侧、左游离壁+右前间壁及右前间隔各1例。2例房室结损伤为一过性,1例安置起搏器,1例双旁道保留1条“旁观者”旁道。术后随访3~20个月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对房室结损伤的X线影象原因、心电图特征及右前间隔和右中间隔旁道消融术中希氏束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蚀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4例(24%)房室结折返性室上速经射频消蚀慢径,随诊2个月以上。在希氏束近端记录到一低振幅波(小B波),AB间期35~65ms,较AH间期平均短29ms。小B波随慢径而飞跃,射频并不使之消失。心动过速时该处VA间期最短。找到小B波处放电可用较低电能量、较短时间取得成功。1例产生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需安装永久性起搏器。1例复发再消蚀成功。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时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阻滞的预后意义[FenelonGd'AvilaA,MalackyT,等,AmJCardiol,1995、75(10):698(英文)]应用直流电或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时,可出现一过性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