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78年至2003年5月所行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243例病人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肌无力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243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15例(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危象44例,占18.1%,术后死亡3例(1.2%).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预防及正确处理术后危象是保证手术安全,降低术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08年10月手术治疗的30例胸腺瘤合并MG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原则及围手术期处理等。结果:本组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6例,改善8例,无效4例,死亡2例。其中术后早期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7例,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后痊愈5例,2例死亡;术后发生MG危象23.3%,病死率为6.6%。结论: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MG可获良好疗效。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切除的彻底性与胸腺瘤合并MG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方法 对13年间外科治疗的35例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例(11.4%).33例获术后随访,临床有效28例(84.8%),无缓解3例(9.0%),死亡2例.结论 MG患者,特别是胸腺瘤或胸腺增生者手术疗效肯定;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4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及肌无力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 45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6.6%),危象4例(8.8%),无死亡病例.治疗半年后判定疗效:缓解17例(37.7%).改善20例(44.4%),无效5例(11.1%),恶化3例(6.7%).结论 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彻底切除肿瘤及清扫前纵隔,呼吸机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切开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30例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京  何海生  林涛  金哲 《医学争鸣》2005,26(13):1162-1162
0引言 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有效方法,有效率可达80%[1],但胸腺瘤术后常并发MG危象,导致死亡. 1992 02/2003 02我们共手术治疗89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术后发生MG 危象 30例,均抢救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4年1月~2008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半,3例术后早期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痊愈.手术后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4例,在术后4个月因重症肌无力、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1例,还有1例术后半年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其余16例情况良好,有效率77.7%.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与术后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防治并发症及危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胸腺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病人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评价其疗效。方法:54例重症肌无力病人,手术前处理合并症、口服皮质类固醇、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肌无力,术中彻底清扫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术后防治危象。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住院死亡。结论:重症肌无力病人,只要围手术期处理恰当,均可安全接受胸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患者39例,术前均给予抗胆碱酯酶及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给予呼吸机支持及药物等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肌无力及胆碱能危象,痊愈出院.随访30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缓解25例(83.3%),明显改善5例(16.7%).结论:在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完整良好的术前评估,完全而彻底的胸腺瘤切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围术期抗胆碱酯酶及激素治疗,呼吸机支持治疗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及危象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5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力  杨双强 《重庆医学》2008,37(13):1447-1449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6月至200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路径及术后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发生术后肌无力危象21例,发生率36.2%。术后死亡5例。术后随访47例,肌无力症状消失19例,缓解15例,改善不明显或加重13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置胃管,术中经胸骨正中切口彻底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脂肪组织,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通气,合理、及时使用胆碱酶抑制剂及激素,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及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路  李成继  周厚清 《吉林医学》2008,29(10):854-85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围术期处理的方法,降低术后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病例。结果:加强改进围手术期处理后,30例患者术后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胆碱能危象,无手术死亡。结论: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改进,降低了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对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总结。方法:36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经前胸第二肋间横断胸骨小切口行胸腺切除术。术前口服皮质类固醇、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肌无力症状,处理并发症;术中彻底清扫胸腺及前纵隔脂肪;术后继续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329例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36例发生术后危象,其中治愈28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3例。结论:规范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保证MG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02例,分为常规正中开胸手术组(常规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两组各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危象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总有效率。术前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控制肌无力症状,术中完整切除胸腺并清扫前纵膈脂肪,术后联合使用激素、胆碱酯酶抑制剂及血浆交换疗法防治肌无力危象。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死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4±34.82),(130.46±28.71) min]和术后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85.8%,8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危象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93.77±21.64) mL,(174.65±39.18) mL,7.84%,(14.23±3.17) d]均高于胸腔镜组[(45.42±10.96) mL,(101.33±28.76) mL,1.96%,(8.37±1.1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失血少,结合细致的围术期处理,能减少术后危象的发生,血浆交换是治疗术后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9年8月因MG行胸腺切除术病人174例,44例于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占总数25.3%,38例发生危象、占总数21.8%,分析了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病期、是否伴有胸腺瘤、术前肺功能情况和术前抗胆碱能药物用量等因素与肌无力危象之间的关系及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适应症。结果 MG病人病程长、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剂量大、临床分期为Ⅱb型以上,术前有肺功能损害及合并有胸腺瘤者,特别是伴有侵润型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较高;需气管切开的比例也相应较高。结论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及时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辅助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术后立即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不能滥用,以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ymectom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fter thymectomy.
Methods  Clinical records of 243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ho underwent thymectom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 gender, age, duration of symptoms, Osserman stage, history of myasthenic crisis, concomitant diseases, preoperative pyridostigmine dose, preoperative steroid therapy, operation approach, operation time, presence of thymoma,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Forty-four patients experienced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during the first month after thymectomy.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sserman stage (RR=0.0976, P=0.000), history of myasthenic crisis (RR=0.2309, P=0.012), preoperative pyridostigmine dose (RR=0.4349, P=0.016), thymoma (RR=0.0606, P=0.000),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0.1094, P=0.000)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sserman stage (IIb+III+IV) (RR=0.0953, P=0.000), thymoma (RR=0.0294, P=0.000),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0.0424, P=0.000) independently predict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Conclusion  Osserman stage (IIb+IIIb+IV), thymoma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ho underwent thymectomy.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防治(附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防治措施的改进,以改善预后。方法:我科1997~2002年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98例,分析其危象易发时间、危险因素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4例,其中死亡1例。MG术后危象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MG临床及病理分型、术前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术前是否曾发生危象、肺通气功能和病程长短等危险因素有关,术后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危象的最主要诱因。对于术后可能会发生危象的高危患者,须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抗胆碱酯酶药及激素用量;术后危象发生后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而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可进一步改善危象的预后。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危象的患者,应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防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34例经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VATS组),并与2005年11月-2008年5月27例经胸骨正中劈开行胸腺切除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胸骨劈开组,TS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剂量、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VATS组34例患者成功完成胸腺切除及前纵隔脂肪清除,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1例(2.94%)。VATS组与TS组比较,术中出血量[(102.64±65.51)mL vs (187.40±68.08)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 vs 11.76%)、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剂量[(19.11±30.19)mg vs (62.96±77.94)mg]及术后住院时间[(9.64±5.53)d vs (13.89±6.75)d]均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TS组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7个月,症状改善率84.85%,完全缓解率27.27%,与胸骨劈开组(84.62%,23.0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经胸腔镜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可行、效果良好,并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切口美观等优点。与传统胸骨正中劈开方法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