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导线心房同步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DD)起搏系统的心房电极的感知功能特点和房室同步起搏率。方法:为11例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单导线VDD,并随访观察。结果:术中心房感知电极位于心房中、上部的A波振幅高于位于下部者,深吸气、深呼气、咳嗽对A波振幅略有影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心房感知电极的阀值稳定,无显著性变化。房室同步起搏率9例为100%,1例为80%,1例为70%。无发生肌电干扰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单导线VDD起搏系统具有简便、心房感知功能稳定、房室同步起搏率高的特点,适用于窦房结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2.
植入永久起搏器发生接口松动二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植入永久起搏器324例,共436根心房及心室电极,有2例发生接口松动现象,发生率0.6%,现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70岁。2年半前因阵发性心悸、头昏入院。查体:血压130/70 mmHg。听诊双肺无啰音,心界不大,心率42/m in,律不齐,无杂音。行心电图检查示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MedtronicSD203 DDD永久起搏器。取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植入ZE0036656VIS心房电极(SP4523)及LAK171241V心室电极(SP4023),起搏参数:心房起搏阈值0.66 V/0.4 ms,感知阈值2.1 mV,阻抗747欧姆,心室起搏阈值0.45 V/0.4 ms…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脏起搏是应用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置于心房及心室的导管起搏电极,向心肌发放脉冲电流刺激心肌,使心肌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到心脏的其它部位,导致整个心室兴奋收缩,使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的搏动。常用于心脏起搏传导功能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而不能正常搏动的病人。我科自1989年12月至1992年1月,共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5例,其中首次植入29例,占64%,更换植入16例,占36%。植入指征:病窦综合征(sss)22例。占49,<,Ⅲ°房室传导阻滞23例,占51%。起搏类型:心室起搏心室感知抑制型(vvI)39例,双腔程控多功能起搏器(DDD)3例,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AAI)1例。术后评价:成功43例,成功率96%。另外2例,其中1例因上腔静脉畸形,电极导管不易插入右心室,而迫使手术终止,转外院行心外膜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另1例因术中电极导管插入不畅病人出现休克而终止手术。  相似文献   

4.
本科迄今已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30余台,发生3例起搏与感知障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75岁,因快慢综合症(SSS)反复黑朦及发作性心动过速,植入Medtronic8081VVI型永久起搏器。采用导管为Medtronic4003型术中测定导管参数:电压阈08mA、电极阻抗574、R波高度为84mV,术毕摄全胸片。出院时Holter示起搏感知功能良好。由于有频繁心动过速发作,加用胺碘酮治疗,患者误服为12g/d,共计5d。因复现头晕、黑朦发作,于术后3周再次入院。Holter示部分起搏脉冲不能激动心肌,感知不足而出现竞争心律…  相似文献   

5.
动物实验证实[1,2 ] 心室起搏可导致局部心肌灌注缺损和起搏部位血流减少及氧耗量降低。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人类长期右室起搏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因Ⅲ°-AVB(非冠心病 )安装VVI起搏器随访中符合下述条件者入选本研究 :①安装起搏器时间 <2年或 >5  相似文献   

6.
崔俊玉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5):333-335,F003
3 2 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活动涉及心房与心室两个心腔 ,需在心房和心室内各放一电极导线。心房电极导线常用J型电极置于右心耳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心房的任何部位 ,还可用冠状窦电极置于冠状窦内。心室电极常经静脉置于右室尖部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或其他部位 ,还可经冠状窦将电极置于左室后侧壁的静脉内 ,需开胸置于心室外膜者已极少。常用的双腔起搏器包括VAT、VDD、DOO、DVI、DDI、DDD等几种 ,它们都属于生理性起搏器。3 2 1 心房同步型心室起搏器 (VAT) VAT相当于VAT +VOO的功…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外膜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5年1月~1998年6月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363例,术中安置心外膜起搏器1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3-5~47岁。其中二尖瓣病变4例,室间隔缺损5例,单心房1例,不完全性房室通道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心跳恢复后即刻有4例发生Ⅲ°AV-B,3例Ⅱ°二型AV-B,1例高度AV-B,2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房颤平均心率<50次/分钟。循环不能维持,即于右心尖置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起搏频率80~100…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脏起搏器的迅速发展,起搏治疗的适应症也有了新的涵义,不仅限于传导系统病变或心动过缓。近年来已提出一种不单纯只为恢复右侧房室电活动同步的多部位心脏起搏技术(Multisite cardiac pacing technique),目的是通过起搏器调整心脏除极路径,恢复心房或心室的电机械同步,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作用[1].多部位心脏起搏可定义为自心房和域心室多于一个部位或位点的起搏和域感知。自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同时起搏称为双心房(Biatrial)、双心室(Biventricular…  相似文献   

9.
Ⅲ度AVB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是小儿急症。完全性AVB时 ,所有心脏冲动都不能从心房通过房室结区到达心室 ,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 ,彼此无关 ,心室率慢于心房率。临床表现不一 ,最严重的表现为阿 -斯综合征发作 ,即急性心脑缺氧综合征。因Ⅲ度AVB时心室收缩减慢 ,心输出量明显减少 ,造成心、脑及其他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 ,导致突然晕厥 ,患儿知觉丧失 ,甚至死亡 ,故应高度重视。1 典型病例患儿男 ,9岁。因查体发现Ⅲ度AVB 8个月 ,伴晕厥发作 2次 ,门诊以心律失常 (Ⅲ度AVB)收住院。查体示 :T 37 3…  相似文献   

10.
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 1997年 3月以前 16例永久起搏患者囊袋并发症的常见原因 ,对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8月安置的 2 7例永久起搏器患者加强了观察与防护 ,减少了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安置永久起搏器 43例中男 30例 ,女 13例 ,19~ 82例 ,1997年 3月前的16例为A组 ,此后 2 7例为B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断、心功能均无明显差异。A组安装起搏器类型为VVI型 15例 ,AAI型 1例 ,B组安装起搏器类型为DDD型 7例 ,DDDR型 6例 ,VVIR型 11例 ,VAI型 3例。B组由于起搏器重量减轻 ,并加强了对囊袋并发症的观…  相似文献   

11.
l 生理性起搏概念与类型 生理性心脏起搏,是相对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而言。传统概念是指起搏时保持房室顺序收缩,和(或)随机体代谢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起搏方式。近年来,更完善的生理性起搏还包括双心房或双心室同步起搏。使心肌激动顺序更接近自身生理活动。生理性心脏起搏主要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AAT),心房同步心室起搏(VAT,VDD),全自动起搏(DDD),频率自适应型起搏(rate responsive pace)。2 各类生理性心脏起搏适应证、禁忌证及进展2.1 心房生理性起搏 心房按需起搏是最简单…  相似文献   

12.
3 2 5 双灶按需型起搏器 (DDI) DDI系双腔起搏和感知、不跟踪型起搏器 ,它属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室顺序感知的抑制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A/VI/O/I,相当于AAI+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 ,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 ,使房室顺序起搏。还有两个感知电路 ,能分别感知心房和心室的电信号。感知心房波后将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 ,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的发放。由于心房感知不能使心室发生跟随 ,故不影响心室脉冲的频率及节律 ,这点与VAT、VDD及DDD不同。心室感知后可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实际上DDI是DVI的增强型 …  相似文献   

13.
8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起搏治疗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最可靠、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够接受这种治疗方法。我院自 1998年 9月至今已为 8例病人安置了永久起搏器 ,现将 8例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 8例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0岁~ 84岁 ,平均年龄 6 5岁 ,其中Ⅲ°AVB3例 ,病窦 5例 ,安置VVI型永久起搏器 7例 ,DDDR型永久起搏器 1例 ,均为美国Metronic公司产品。2 术前护理2 .1 术前护士深入病房与病人交谈 ,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意义和优点 ,…  相似文献   

14.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郭继鸿 《新医学》2003,34(5):328-329
1引言1958年10月1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Karolinska医院植入了世界首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此后的四十多年起搏器技术进展迅速,已成为临床心脏病学的一项重要的治疗与诊断技术。2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的发展最初植入的起搏器为心室的单腔起搏器,起搏电极导线经周围静脉插入,最后在右心室心尖部肌小梁处被固定,进行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此后又有心房电极问世,用同样方法植入的心房电极导线在右心耳的梳状肌中固定而进行心房起搏。双腔起搏器是将上述单腔起搏器组合在一起,二支电极导线分别植于右心耳及右心室,并与起搏器的心房、心室孔相连,进…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双极电极单极模式和双极模式急性期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我院2004-06/2005-07收治住院患者30例,因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植入时电极固定后分别测定单、双极起搏阈值,起搏阻抗及心房P波,心室R波振幅。结果:心房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低于双极起搏阈值。心房单极感知P波振幅和双极感知P波振幅无差异。心室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和双极起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单极感知R波振幅和双极感知R波振幅亦无差异。结论: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略低于双极起搏阈值,而单极感知和双极感知P波或R波振幅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永久型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永久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参数的变化。方法 :更换永久型起搏器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 ,年龄 64.7± 14 .8( 3 5~ 87)岁 ,病窦综合征 2 2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0例。在更换过程中 ,应用临时起搏器及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心室电极参数。结果 :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96.4± 2 2 .6( 2 5~ 186)个月 ,首次埋置时的起搏阈值为 0 .5 8± 0 .2 6V ,更换起搏器时为 1.5 9± 0 .74V(P <0 .0 0 1) ,起搏阈值增加幅度为 196.2 %± 13 8.3 % ( 2 0 %~ 5 64% ) ,增加的绝对值为 1.1± 0 .6( 0 .3~ 3 .0 )V ,更换起搏器起时 ,原心室电极阻抗为 65 8.7± 14 3 .2Ω ,R波振幅为 2 .8± 0 .9mV。更换起搏器后 ,继续使用原心室电极 2 3例 ,术后随访 63 .7± 4 1.4 ( 6~ 15 6)个月。 3例因更换时测出原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或阻抗增高 ,重新安置新电极 ,2例因伤口感染不愈而在对侧安置新电极 ,2例因微脱位、另 2例因改换其它公司起搏器而重新安置新电极 ,其余病人均起搏与感知功能良好。结论 :埋植式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 10年后大多数电极参数的直接测量数据仍在良好范围内 ,可以继续使用 ,但必须随访 ,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7.
AUTHORANDSUBJECTINDEXESZHONGGUOKANGFUYIXUEZAZHIChineseJournalofRehabilitationMedicine双月刊Bimonthly第 1 7卷 2 0 0 2年 1月 2 6日至 1 1月 2 6日Volume 1 7,2 6JANUARYTHROUGH2 6NOVEMBER ,2 0 0 2第一作者索引AUTHORINDEX(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B毕胜 .腰椎牵引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 .84 .白玉龙 .经颅磁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 .347.C陈璧 .大面积Ⅲ°烧伤早期大片自体皮移…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病人的随访 ,是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的一项重要的、必要的、定期的工作 ,而心电图则是用以记录、评价起搏功能最常用的工具。本研究旨在比较电话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在心室起搏心电图上的差异及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在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 2 6例患者 ,男性 2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6 8.2± 8.7(46~ 78)岁。均为R波抑制心室 (VVI)起搏器 ,电极安置在右心室尖 ,使电极嵌在心肌小梁内 ,均为美敦力(Medtronic ,PREVAIL 80 81~ 80 85型 )产品。1.2 检测方法 所有被观察者均作同步 2种…  相似文献   

19.
一例起搏器埋藏术后电极导管断裂的启示万代华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型(VVI)心脏起搏器埋藏术,已成为目前医院抢救和治疗某些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医疗措施。我院于1988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施行埋藏VVI型永久起搏器60例,仅...  相似文献   

20.
小儿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常由急性心肌炎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A -VB)及 /或心室停搏引起。如抢救及时得当 ,常可转危为安。1 临床资料例 1,王某 ,男 ,14岁 ,发热、呕吐半个月 ,反复抽搐一天 ,以急性心肌炎入院。心电图示Ⅲ°A -VB ,伴心室停搏 ,心室率在 10~ 2 0次 /分之间 ,给予阿托品 ,异丙肾上腺素 ,激素等治疗无效 ,在反复抽搐中 (心率 10次 /分 )行起搏器安置术成功。 5天后恢复窦性心律 ,观察 2天后 ,拔出起搏器导管 ,住院 18天痊愈出院。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邮  编  1 61 0 0 5  收稿日期  1 999- 0 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