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9岁,于2011-08因左下腹痛伴左侧腰痛,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腹部CT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累及左肾,于2011-08-23行腹膜后肿物切除及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坏死性肉芽肿。术后3个月仍有腹痛,伴发热、盗汗,行PET/CT提示胰头内侧、腹膜后大血管旁可见多发团块样软组织影,考虑肿瘤复发可能,侵犯双侧腰大肌、腰方肌及周围淋巴结,最大7.5 cm×4.5 cm(见图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腔入路和腹膜后入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在2010-10~2017-05期间收治的87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行经腹腔入路肾上腺切除术47例,行腹膜后入路肾上腺切除术40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8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较腹膜后入路短,术中失血量较经腹膜后入路少(P0.05);经腹膜后途径患者术后进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经腹腔途径患者短(P0.05)。结论两种入路均可切除肾上腺肿瘤,应根据病变性质、肿瘤大小、位置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4岁,因腹部包块伴左腰部隐痛不适3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可触及约16cm×12cm质硬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性差。术前B超示腹膜后有约16cm×12cm囊实性肿瘤,内回声不均质。术前诊断:腹腔肿瘤。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膜后有约16cm×12cm囊实性肿瘤,与乙状结肠系膜、左肾下极脂肪囊粘连。探查胰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在老年人腹膜后肿瘤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老年病人腹膜后肿瘤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12例老年腹膜后肿瘤病人,行腹腔镜腹腔探查和腹膜后肿瘤活检,其中2例术中同时行肠粘连松解术。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腹腔探查和术中肿瘤活检。术中分别取出1~3枚0.4-1.0cm大小的肿瘤组织,行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5例病人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终止手术,7例病人完成肿瘤切除手术。结论腹腔镜可以对老年腹膜后肿瘤疾病的病人进行诊断和分类。减少盲目的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1例朱坤祥杨裕树常万和解放军第466医院外二科北京市100081主题词腹膜后肿瘤脂肪肉瘤分类号R7355病例报告男,68岁。因腹部肿物切除术后1年半,腹胀6个月于1993_12_17入我院。患者于1992年4月因腹部肿块1年余...  相似文献   

6.
刘宇清  陈坚 《内科》2007,2(3):480-480
1病例摘要患儿,男性,12岁,北海市合浦县学生。因吞咽困难于2006年11月1日外科行剖胸探查术,术中发现食管下段贲门部一肿物大12cm×8cm×8cm,不规则,累及胃小弯及腹膜后、肝、脾、胰等脏器,粘连紧密不能分离,肿瘤无法切除。手术医生向家属解释病情后,拟行“肿瘤活检、食道胃吻合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36岁,因“腹胀、发现腹部包块1月余”于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血液科。患者2020年11月自觉下腹胀,双下腹部可触及直径约8 cm包块,近1个月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无腹痛、便血、黑便,无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于当地医院行盆腔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下腹及盆腔见两个实性肿物,病灶内信号不均匀;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2000年2月至2003年6月,我院对44例肾囊肿患者施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其中22例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实用腹膜后腔扩张器扩张后腹膜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44例肾囊肿患者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54岁;病程2个月至10年。肾囊肿直径4.5~14cm,平均为6.4cm。囊肿位于左  相似文献   

9.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9):461-466
背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肿瘤,其病因多种多样.分级、切除范围和肿瘤完整性等参数已被证明影响预后.目的探索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73例腹膜后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分为无瘤生存组(47例)、复发死亡组(26例).收集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首发症状、肿瘤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等.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为64.4%(47/73).对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5),肿瘤长径(P0.05),淋巴结转移(P0.05),首发症状(P0.05),肿瘤类型(P 0.05),肿瘤分化程度(P 0.05)共6项因素与腹膜后肿瘤术后无瘤生存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首发症状(P0.05)以及肿瘤类型(P 0.05)影响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发症状以及肿瘤类型是影响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例57岁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和体征,伴睾丸肿胀、血清 AFP 水平升高。腹部探查,肝脏单个巨大肿块,腹膜后大量肿大的淋巴结。右侧阴囊探查发现一个4cm 睾丸肿瘤,进行了睾丸切除术及腹膜后活检。肿瘤由巢状,片状、小梁和嗜酸性胞浆的多形细胞成簇及核仁显著的细胞核组成。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5岁,因"腹膜后脂肪肉瘤(RPLS)术后10月余,腹部不适伴腹胀2个月"于2012年2月1日入院.10月余前,因"上腹部不适伴腹胀1个月,加重1 w",行腹部彩超提示腹膜后肿物,于外院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类球形,直径超过12 cm,有包膜.术后病理诊断为:混合型脂肪肉瘤(主要为高分化脂肪肉瘤组成,含有黏液样脂肪肉瘤成分).  相似文献   

12.
1病历简介例1.患者男,42岁。以“反复中上腹痛半个月突发加剧半天”为主诉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消化道穿孔”,于2003-09-18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上段空肠系膜表面多发3~15cm暗红色、鱼肉样结节。距屈氏韧带65cm处空肠扩张达5.0cm,见巨大穿孔,并有大量血性腹水。行空肠病灶及部分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2例周卫国程玉美主题词腹膜后肿瘤/诊断;脂肪肉瘤/诊断;畸胎瘤/诊断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41病例报告例1男,29岁.腹部膨隆6a,心慌气短,呼吸困难7mo.临床诊断畸胎瘤收住院.术中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做了大部分切除术.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3岁。因“结肠癌术后9个月,发现大肠多发隆起1个月”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间断口服止泻药物可缓解;2个月后出现大便带血伴腹痛,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18cm处见一巨大新生物,向腔内生长,肠腔明显狭窄,内镜无法通过,  相似文献   

15.
<正>支气管源性囊肿是罕见的良性先天性气管支气管树畸形,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见于肺和后纵隔,发生于腹部和腹膜后者极少见。本文对1例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治认识。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8天”入院。既往行剖宫产、阑尾切除术。查体:下腹正中可见一长约8 cm手术瘢痕,右下腹可见一约5 cm手术瘢痕,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肾区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对穿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dock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SDER治疗的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并发症、住院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病变平均长径为4.0 cm,均位于贲门。所有患者成功完成SDER治疗,手术时间为23~42 min。术后病理提示4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胃肠间质瘤,所有病变完全切除。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胃镜恢复良好。结论 初步认为,利用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对穿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 dock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SDER治疗的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 分析手术记录、术后病理、并发症、住院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例患者, 病变平均长径为4.0 cm, 均位于贲门。所有患者成功完成SDER治疗, 手术时间为23~42 min。术后病理提示4例为平滑肌瘤, 2例为胃肠间质瘤, 所有病变完全切除。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复查胃镜恢复良好。结论初步认为, 利用SDER治疗贲门巨大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周渝  景攀  付应波  余升  何坚 《山东医药》2010,50(11):91-92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经腹膜后途径对37例患者的无功能。肾行肾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一般情况。结果3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2.9±22.3)min,术中出血量(48.6±14.2)ml,平均住院7.5d;1例术中分离粘连时腹膜撕裂,余病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1—15个月,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肾结核患者B超及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微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姜剑婷  赵丙翠 《山东医药》2008,48(12):52-52
患者女,52岁,因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术后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月经量明显增多,B超示多发子宫肌瘤,最大2.8 cm×2.3 cm,在外院行右腿插管介入治疗.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术后1月余月经来潮,量明显减少,随之出现腰酸、腰痛、下肢无力感,当眼睑浮肿出现后始来我院检查发现肾积水、双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分析比较经腹膜后途径与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原发性老年肾癌患者61例,无其他肿瘤及肝脏疾病病史,肾肿瘤分期T1N0M0。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1例,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0例。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5.1±2.2),(4.8±1.7)cm。记录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比较手术对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经腹膜后途径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肝功能各指标接近正常。经腹途径组患者术后第1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增高,术后给予保肝药物,第3天ALT、AST明显下降,第7天ALT、AST恢复正常值,γ氨基酸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IL)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肝功能影响低于经腹途径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肠道功能恢复快,提示经腹膜后途径手术创伤程度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