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试验组(急性发作期38例和缓解期42例),根据哮喘症状评分分为轻度25例、中度28例和重度27例;同期收治的80例肺部病变者(非哮喘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检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比较对照组、非哮喘组、试验组及试验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症状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重度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轻、中度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高于缓解期患者(P 0.05)。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IL-8、ECP、MPO与哮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气道炎症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气道炎症指标的监测,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儿血清EC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23例哮喘缓解期患及17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以PharmaciaCAP系统检测血清中ECP的含量,外周血Eos按常规法记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相互之间呈正相关性,而三组的Fos计数无显性差异。结论 ECP是哮酸粒细胞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监测血清ECP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炎症细胞及其组分均参与了哮喘慢性气道炎症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1]。除消除症状外,减少急性发作和保护肺功能是哮喘治疗的长期目标,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气道抗炎药物是目前哮喘控制最有效的措施。鉴于慢性气道炎  相似文献   

6.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可逆性气道高反应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逆性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作用.方法:64例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用抗生素、茶碱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淋巴细胞亚群、IL-3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肺功能、纠正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IL-3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性布地奈德可以调节免疫失调,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及炎性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为目前治疗哮喘最常用的药物,雾化吸入可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迅速起效而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病机十分复杂,实质是气道EOS、Th2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气道重塑和气道慢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改变,后者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是炎症细胞迁移、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支气管大鼠气道炎症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姜黄素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OV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气道炎症情况及免疫组化染色后NF-κB的核着色情况。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最明显,姜黄素组大鼠症状轻,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明显炎细胞浸润,且以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姜黄素组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姜黄素组。肺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发现哮喘模型组NF-κB的核着色最强,姜黄素组较弱,正常对照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哮喘大鼠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支气管大鼠气道炎症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姜黄素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OV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气道炎症情况及免疫组化染色后NF-κB的核着色情况。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最明显,姜黄素组大鼠症状轻,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明显炎细胞浸润,且以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姜黄素组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姜黄素组。肺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发现哮喘模型组NF-κB的核着色最强,姜黄素组较弱,正常对照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哮喘大鼠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哮喘是因接触刺激物引起的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可逆性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其变应性炎症与多种免疫细胞有关,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1]。其中嗜酸粒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以及与嗜酸粒细胞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的ECP和IL-5水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健脾益肾推拿法配合心理干预在小儿哮喘缓解期进行防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方法:将60例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儿均吸入糖皮质激素6个月,治疗组30例患儿同时获得健脾益肾推拿法治疗6个月和心理干预治疗2个月。观察2组患儿总体控制情况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心理行为量表评分变化、外周血EOS计数。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有效率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76.67%。2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外周血EOS计数表明,治疗组较之对照组EOS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健脾益肾推拿法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较好的控制哮喘的发作,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虑症状,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改善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l%)表现为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77;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檀卫平  吴葆菁  麦贤弟  徐小彩  范玲玲 《新医学》2009,40(12):800-801,840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气道炎症的细胞多型性,分析不同分型的患几对治疗的反应。方法:54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根据痰涂片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分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组及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EA)组,分别检测2组的血常规,观察其血细胞形态,记录痰涂片结果,并对其入组时及接受常规联合治疗3个月后达缓解期的肺功能进行检查,比较2组差异结果:EA组25例,NEA组29例。EA组96%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无中性粒细胞升高寺,血细胞形态异常者多为偶见异形淋巴细胞(占44%);NEA组则有21%中性粒细胞升高,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血细胞形态异常者以中性粒细胞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改变者(24%)砭偶见异形淋巴细胞者(24%)居多。EA组的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NEA组(P〈0.01),NEA组的疾涂片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EA组(P〈0.01)。2组缓解期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急性发作期改善(均为P〈0.05),其中EA组的FEV。改善程度明显高于NEA组(P〈0.01)。结论:哮喘是一种多型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可参与其气道炎症,EA患儿对联合治疗反应优于NEA患儿,应根据哮喘患儿的痰涂片细胞分类了解其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儿童的痰液进行诱导痰细胞学分类。结果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绝大多数均能成功诱导取痰,诱导过程中呼气峰流速(PEF)未见明显下降(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为(11.4±9.1)×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18.50±12.21)%、肥大细胞为(1.08±1.04)%、中性粒细胞(23.26±12.16)%。缓解期患儿诱导痰细胞总计数为(8.2±3.65)×10^9/L、嗜酸性粒细胞(7.21±4.31)%、肥大细胞为(0.31±0.32)%、嗜中性粒细胞(18.44±6.5)%。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在哮喘发作期气道中明显升高(P〈0.01)。结论 诱导痰细胞学分析是评价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支气管哮喘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活化为主的多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13-1314
探讨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临床治疗情况。选择接受治疗的410例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5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喘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和主要碱性蛋白含量、疗效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上下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道高反应性是导致上下气道产生炎症的主要因素,也是支气管哮喘临床病症之一,对诊断和治疗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干预对哮喘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气道重塑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组、茶碱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活性TGF-β1表达的变化,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测定管腔基底膜周长、气管壁总面积、气道平滑肌面积、ASMC核数及TGF-β1在ASMC的灰度值。结果:(1)哮喘组出现管壁、平滑肌层增厚及ASMC增殖等气道重塑的特征,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2)茶碱组与哮喘组比较炎症反应减轻,管壁、平滑肌层增厚及ASMC增殖减少,TGF-β1表达减弱;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反复的变应原吸入可导致气道重塑尤其是ASMC增殖,TGF-β1在ASMC增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小剂量氨茶碱干预可能减缓气道重塑尤其是ASMC增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荣 《临床荟萃》1998,13(10):433-434
支气管哮喘的牲征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嗜酸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微血管渗漏、粘膜水肿,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液分泌增加.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从抗炎和扩张支气管着手。巳证实一氧化氧(NO)有抑制气道粘液分泌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外源性NO吸入在支气哮喘的疗效及副作用已有报道。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NO的适应证、禁忌证、浓度、时间、疗效、副作用的综述,旨在探讨NO吸入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及炎性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1].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为目前治疗哮喘最常用的药物,雾化吸入可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迅速起效而成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商品名: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公司)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