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e,CE)在小肠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诊断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期间已确立结肠CD诊断(established CD,eCD)的20例患者和疑诊小肠CD(suspectedCD,sCD)的21例患者的胶囊检查资料.结果 eCD组13例发现小肠CD病变,sCD组10例诊断小肠CD,所有诊断小肠CD的23例患者中12例表现为糜烂/浅溃疡、11例深溃疡,7例溃疡合并狭窄,5例溃疡合并出血,4例溃疡伴结节样改变;病变位于在空肠3例(13.0%),空及回肠16例(69.6%),只在回肠4例(17.4%).回盲瓣通过率70.7%(29/41),3例胶囊无症状滞留,1例肠镜下取出,另外2例分别在26 d和53d排出.结论 在eCD和sCD患者中,胶囊内镜可作为小肠CD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判定小肠CD黏膜损害的程度、范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国安 《疑难病杂志》2010,9(2):122-123
目的总结常见肠道疾病的内镜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常见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45例,克罗恩病(CD)28例,肠结核25例,缺血性肠病14例对其内镜下病变分布特征及主要内镜表现进行分析。结果UC多为弥漫性或连续性分布的不规则浅溃疡,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CD以累及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为主,呈节段性分布为主;肠结核病变局限,多累及回盲部,特征性镜下表现为环形溃疡;缺血性肠病以累及左半结肠为最多,病变与正常肠段界限明显。结论内镜检查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大大提高了对肠道病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检查评估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炎症程度及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明确诊断、资料完整的活动期CD患者30例。对这些患者均完善检查计算CD疾病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dctivity index, Best CDAI)、CD简易内镜下评分(simplified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 SES-CD),CT小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 CTE)评分,后通过腹部超声测量肠壁厚度(bowel wall thickening, BWT),狭窄肠段经剪切波弹性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测量弹性模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同时测定血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红细胞沉降率。入组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对比CD患者治疗前后BWT、SD值等相关数据,分析BWT与CD活动程度、复发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总结小肠克罗恩病(Crohn desease,CD)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例CD的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分析病灶MSCT的影像特征,观察病灶的部位、范围,肠管的改变,肠管周围血管的改变,周围淋巴结有无增大,有无肠管周围脓肿或蜂窝织炎等。结果 2例(16.67%)病灶位于回肠(不包括回肠末端及回盲部),10例(83.33%)病灶位于回肠(包括回肠末端及回盲部),2例(16.67%)病灶位于回盲部、升结肠。所有12例CD均表现为肠管增厚、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肠壁呈明显层样或整体强化,肠管轴位像见"靶"征,系膜血管增多、粗大。8例(66.67%)见"梳样"征。4例(33.33%)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边缘清楚。未见肠周围脓肿或蜂窝织炎形成。结论 CD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MS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及病灶周围的病变,对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血清25(OH)D检测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比较CD患者48例(观察组)和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的25(OH)D水平,对观察组的25(OH)D水平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随访7例CD患者治疗前后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和25(OH)D水平。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AI评分是影响CD患者25(OH)D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3)7例CD患者临床治疗后CDAI评分显著性下降(P<0.01),25(OH)D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25(OH)D水平与克罗恩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DAI评分为影响其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田元军 《吉林医学》2011,(36):7688-7689
目的:探讨内镜结合病理检测在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CD的患者48例,术前均经过内镜检查并取活检标本,并对患者的手术标本和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克罗恩病多发于回肠末端、右侧结肠以及上消化道,基本不累计直肠,内镜下标本活检有非干酪样肉芽肿、鹅暖石样改变、裂隙状溃疡、累及结肠全层、淋巴细胞聚集,手术标本的活检阳性率高于内镜下标本活检的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恩病是一种缺乏诊断金标准的结直肠炎性疾病,内经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联合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测可以为克罗恩病的诊断提供依据,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近年来收治的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患者以青少年为主,男女为11.52.病变可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常同时侵犯多个部位.回盲部、末端回肠、右半结肠最多;小肠型克罗恩病占20.69%;腹痛与腹泻为主要的肠道症状,但尚有发热、贫血、消瘦及皮肤、关节与肛周等多系统症状.结肠镜可见跳跃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改变等破坏与增殖病变并存的特点.结论: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检查可成为诊断克罗恩病的首选方法,但活检组织学缺乏特异性.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朱金波 《河北医学》2014,20(2):246-248
目的:通过整理肠结核及克罗恩病患者的X线和内镜检查结果,明确X线及内镜检查在鉴别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我院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共121例,比较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息肉样改变、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典型的临床检查症状在两种疾病中发病情况,并比较两者发病部位的差异。结果:X线和内镜下的检查结果显示:肠结核组病人与克罗恩组患者在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末端回肠病变及回盲部病变的发病情况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从发病例数及发病率来看,肠结核组以环形溃疡、回盲部病变为主,P〈0.05;而克罗恩组病人的裂隙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为主,发病部位以末端回肠病变为主,P〈0.05。结论:X线和内镜检查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3例CD患者,检测所有患者SA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浓度,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镜检查并行CD简化内镜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in CD, SES-CD),探讨各炎症指标与SES-CD的相关性。结果SAA、CRP、ESR、IL-6、TNF-α浓度与SES-CD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585、0.552、0.400、0.297、0.208,均P<0.05,IL-1β浓度与SES-CD无相关性;SAA、CRP、ESR预测SES-CD的曲线下面积值(AUC)分别为0.809、0.766、0.721,均P<0.001。结论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SAA能够更好地预测CD患者黏膜愈合情况,尤其适用于经济能力有限或内镜检查依从性差的反复复发的CD患者疾病活动性的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2):88-90+9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回肠末端溃疡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回肠末端溃疡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回顾性分析其镜下表现。结果 34例患者肠道准备条件均比较满意,胶囊内镜排出时间约24~72 h;33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例患者电池耗尽未进入结肠,共检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0例,克罗恩病11例,白塞氏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各1例。患者在整个检查中无不适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回肠末端溃疡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受累的克罗恩病(C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第30周回末及结肠和小肠黏膜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8例接受IFX治疗的小肠受累C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0周时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常规、CRP、白蛋白)、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胶囊内镜Lewis评分、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第30周18例小肠CD患者的内镜下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Lewis评分、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评分、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体质量指数和白蛋白明显升高。临床缓解率为88.9%(16/18),回末及结肠黏膜愈合率58.8%(10/17,1例患者治疗后未复查结肠镜),小肠黏膜愈合率22.2%(4/18),深度缓解率17.6%(3/17)。在IFX治疗第30周,4例小肠黏膜愈合者回末及结肠黏膜均达到愈合,而回末及大肠黏膜愈合而小肠黏膜未愈合者6例。结论 IFX可有效诱导和维持小肠CD患者的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减轻炎性活动。小肠黏膜愈合滞后于回末及结肠的黏膜愈合。小肠CD治疗疗效评价除关注回末及结肠的黏膜愈合外,还应结合小肠黏膜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CGR3A(rs396991、rs4656317)基因变异对克罗恩病(CD)发病风险及英夫利昔单抗(IFX)临床应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确诊的225例CD患者和47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FCGR3A(rs396991、rs4656317)的基因型,并进行连锁不平衡(LD)和单倍型分析。225例CD患者中,98例初发型活动期CD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150分]于第0、2、6周给予IFX(5 mg/kg)静脉注射诱导缓解,随后每隔8周注射相同剂量的IFX。第14周时,依据CDAI和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回顾性分析FCGR3A基因变异对IFX临床应答的影响。结果:CD组中rs396991的变异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39.33%vs. 31.83%,P=0.006)。CD组中rs4656317的变异等位基因C和变异基因型GC+CC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5.33%vs. 36.55%,P=0.002;7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 usion-weighted imaging,MR-DWI)在评估Crohn’s肛周 瘘管炎症活动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和/或肠镜证实的Crohn’s病伴发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2周后分别行MRI检查。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和无效组(21例),分析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MRI图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 usion coeffi cient,ADC),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ADC值 的变化;同时以MRI评分作为参照,分析两组患者ADC值与MR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有效组治疗后ADC值高于 治疗前(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ADC值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ADC值与MRI评分呈 强负相关(r=–0.672, P<0.01),有效组+无效组治疗前后ADC值与MRI评分亦呈强负相关(r=–0.638,P<0.01)。结论:肛周 瘘管ADC值变化与病灶炎症活动度相关,MR-DWI及ADC值测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Crohn’s肛瘘的炎症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基因在克罗恩病(CD)肠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CD的表达谱芯片GSE112366、GSE75214、GSE16879 和GSE186582。GEO2R在线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首先观察Tim-3 在正常组织、活动期CD和缓解期CD肠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观察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表达水平与CD简化内镜(SES-CD)评分的关系。随后分析CD患者肠组织Tim-3的表达水平在英夫利昔单抗(IFX)或乌司奴单抗(UST)治疗前后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第0周CD患者肠组织Tim-3 的mRNA表达水平对生物制剂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Cibersort在线工具估算各数据集中CD患者肠组织M0、M1和M2 型巨噬细胞比例,并进行肠组织Tim-3 表达与巨噬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12 例活动期CD患者和15 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肠组织中Tim-3、CD68的表达水平和CD68+ Tim-3+巨噬细胞的数量。最后收集6例活动期CD患者和8 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肠组织中Tim-3 和M1、M2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4个数据集中均发现,与正常肠组织相比,Tim-3的mRNA表达水平在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中显著增高。活动期CD患者较缓解期CD患者肠组织中Tim-3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与SES-CD评分呈正相关(r =0.39,P <0.001)。IFX/UST治疗后CD患者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此外IFX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治疗第4~6 周,ROC曲线分析显示第0 周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 表达水平对IFX疗效具有预测价值(AUC=0.70,P =0.04)。Cibersort分析发现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与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中M0及M1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患者炎性肠黏膜中CD68 和Tim-3 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 <0.05)。此外,CD68+ Tim-3+双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在CD患者炎性部位亦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D患者肠组织Tim-3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者高(P <0.05),且CD患者肠组织Tim-3 mRNA表达水平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im-3 可能通过影响M1型巨噬细胞极化在CD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可能预测早期IFX疗效。  相似文献   

15.
收集临床确诊并行CT小肠检查的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将患者的CT所见赋予一定的分值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明显活动期,比较CT评分与患者的活动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T评分与患者活动度明显相关(r=0.825,P<0.001).表明多排CT小肠成像评分可以用于临床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程海燕  沈哲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12):985-989,994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绍兴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0例重度CD患者及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重度CD患者6 个月,收集C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及肠道黏膜组织,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和肠道黏膜组织中VEGF-A的表达水平,用散射光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发现,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CD患者血清VEGF-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散射光比浊法及魏氏法检测发现,治疗后CD患者血清CRP及ES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CD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但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21)。治疗前CD患者血清CRP、ESR与VEGF-A均呈正相关(r =0.727、0.450,P <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治疗后CD患者病变肠道黏膜组织中VEGF-A表达强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A表达水平与肠道黏膜组织VEGF-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 =0.714、0.926,P <0.05)。结论:VEGF-A可能参与了CD的发生、发展,血清及肠道黏膜中VEGF-A水平与CD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CD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因OGIB而行DBE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103例患者共行116次DBE检查,86次经口进镜,30次经肛进镜。DBE总共检出阳性病灶66例(64.1%)。28例(27.2%)患者接受手术探查或治疗,最终有94例明确诊断。本组患者最常见病变为小肠肿瘤32例(31.1%),其次为血管畸形23例(22.3%),其他有单纯性溃疡10例(9.7%)、克罗恩病7例(6.8%)、憩室5例(4.9%)、过敏性紫癜腹型5例(4.9%)等。病灶位于常规胃镜能检出部位4例,近段小肠(十二指肠三、四段及空肠)58例(56.3%),远段小肠(回肠)31例(30.1%),空回肠同时病变1例。近段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于远端小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肠肿瘤和血管畸形为OGIB最常见疾病,近段小肠病变较远段小肠多见。DBE对OGIB诊断价值较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2009年4月241例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1例患者中,105例首选经口进镜,85例首先经肛门进镜,另外50例行双侧进镜,1例中途退出。检出病变者204例,检出率约为85%。结论:DBE的应用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CD和ITb在肠道菌群方面的鉴别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CD患者15例、ITb患者23例,运用可培养细菌菌群分析的方法对每例患者住院后首次粪便进行分析,同期健康志愿者21人的粪便作对照。结果:CD和ITb患者肠道中均以双歧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CD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ITb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大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或P<0.05),拟杆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ITb组拟杆菌较CD组增多明显(P<0.05),CD组大肠杆菌较ITb组增多明显(P<0.05);各组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和ITb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可能对二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