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肌筋膜劳损是引起慢性腰痛常见病之一 ,近几年来笔者试用密集型钢针刺血拔罐法治疗 1 1 0例本病患者 ,均获良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79例 ,女性 31例 ;年龄 1 6~ 67岁 ;病程 1个月~ 1 5年。 X光片提示 1 7例腰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34例腰椎侧弯 ,1例第 5腰椎骶化 ,1例第 1骶椎腰化 ,余未见异常。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患者腰背部仔细查找压痛点 ,明确深、浅压痛 ,并作好标记。局部常规消毒后取 2 6号 40 mm钢针数根 ,首先在痛点中心直刺1针 ,深达痛处。接着以第 1针为中心 ,在其周围每隔 2 mm刺入 1针 ,直至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雷火灸加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7例菱形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雷火灸加刺血拔罐法治疗,对照组31例行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9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加刺血拔罐法治疗菱形肌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陈林  陈立 《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0):32-33
菱形肌损伤是常见肩背痛疾患之一,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能缓解症状,但痊愈比较慢.笔者自2001年3月~2002年1月应用推拿加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损伤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蒙医温针加刺血拔罐法治疗颈肩肌劳损30例乌兰图雅(内蒙古鄂托克旗蒙医院五疗科,内蒙古016100)颈肩肌劳损在蒙医上属"郝依胡音[1]"范畴。主要是因为"郝依[2]其苏(血)"偏盛而影响"查汉苏都拉[3](白脉)"的运行而引起颈、肩、背部肌肉、韧带、...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配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明 《新中医》2005,37(7):75-76
菱形肌劳损是导致背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见于长期坐姿低头工作者。自2001年5月以来,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并与单纯刺血拔罐疗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为病毒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民间刺血拔罐疗法,加西米替丁口服治疗带状疱疹,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6~68岁;病程3天~2周。 治疗方法及效果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三棱点刺斑点、水疱处,使其出血,水疱破裂,然后这用门火法将玻璃火罐扣于刺血部位上,留罐10~15min,使罐内拔出血量达2ml~3ml左右为宜。去罐后,用75%的酒精消毒皮损部,无需包扎上药。每日治疗1次,同时口服西米替丁,每日15mg/kg,分3次口服,3~5日…  相似文献   

7.
正耳鸣为听觉异常的症状,以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或细或暴,或时断时续,或昼夜不停,以致听力有不同程度减退或致听力完全丧失。笔者用针刺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耳鸣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3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9例、女7例,年龄24~6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刺血拔罐法治疗夏季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夏季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干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63.89%),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拔罐法治疗夏季皮炎效果理想,操作安全简便,是一项基层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9.
菱形肌劳损是伤科疾病中之难症,多由于受伤后未及时治疗而缠绵难愈,患者常常痛苦不堪,我们采取魏氏手法治疗为主,并配以浅刺拔罐治疗,具有缓解肌肉痉挛,舒筋活络,温散瘀凝的作用,治疗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采用刺血技吃法治疗带状瘤疹57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57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23人;年龄最小13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1天;发病部位:头面颈部者10例,胸助医腹部者32例,上肢者8例,下肢者7例.2治疗方法2·互材料75%酒精,火伯,皮肤外,消毒的于棉球,1%龙胆紫液.2·2方法75%酒精息处常规消毒,用消毒的皮肤针沿带状疤疹走向叩击皮疹,以叩破皮疹、有点状出血或流演为度.在叩破皮疹处拔继,留罐20min后取下火罐,再用消毒的于棉球拭去血迹或清液,互%龙胆紫液涂搽息处,每日1…  相似文献   

11.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一个伴随症状出现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这里所指的头痛是指经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而经常出现的疼痛。笔者采用刺血拔罐的方法治疗本病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补阳还五汤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菱形肌劳损性背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纯刺血拔罐疗法,B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疗法,观察比较A、B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1.7%,B组总有效率9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吴惠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8-2078
目的:观察采用补阳还五汤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菱形肌劳损性背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纯刺血拔罐疗法,B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疗法,观察比较A、B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1.7%,B组总有效率9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菱形肌劳损是导致背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也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长期坐姿低头工作者。笔者自2001年5月以来采用补阳还五汤合拔罐疗法治疗菱形肌劳损,并与单纯拔罐疗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菱形肌损伤是针灸门诊一种常见疾病 ,多因急性扭挫损伤 ,或感受寒湿 ,或睡眠姿势不当及慢性劳损引起菱形肌痉挛所致 [1] 。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笔者采用齐刺法配合电针治疗本病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 40例 ,其中男性 1 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2岁 ,其中 35~ 5 0岁 2 6例 ,占 65 % ;病程最短 2 d,最长 1 0年。2 .诊断要点患者均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病史 ,临床可见背部酸痛和沉重难受感 ,甚则疼痛难忍 ,手提物或拿抓东西感吃力 ,腰直起及活动可产生背痛 ,病久可见肋间、前臂、前胸部放射痛。与天气变化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们以点拨推拿加刺络拔罐治疗菱形肌损伤综合征7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科采用刺血拔罐法治疗急性乳腺炎74例,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4例患者,均系门诊患者,经外科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其中女72例,男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9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个月;左侧乳腺炎25例,右侧37例,双侧12例。治疗方法在肩井穴处施以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  相似文献   

18.
刺血拔罐法治疗外伤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拔罐是用皮肤针在局部叩刺至微微出血 ,然后在出血部位拔火罐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 1999年度用刺血拔罐法治疗外伤后血肿 10例 ,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0例病人中 ,男 3例 ,女 7例 ;年龄为 2 0岁~ 5 5岁 ;就诊时间为伤后 2周~ 5周 ;血肿大小为 3cm~ 12cm ,质中或硬 ,呈条索状 ,局部触痛明显。来我科就诊前均已内服云南白药、三七片等活血化瘀之剂。2 治疗方法根据治疗部位 ,让患者卧于治疗床上 ,采取适当的体位 ,充分暴露患处 ,医者用 75 %酒精棉球对血肿处进行消毒 ,用皮肤针在血肿处进行叩刺至微…  相似文献   

19.
刺络拔罐治疗酒渣鼻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酒渣鼻大多系肺胃积热,熏蒸于鼻部所致。临床表现鼻尖及鼻翼两旁呈弥漫性充血,皮肤光亮,有散在小结节存在,局部红赤发痒等。近年来,笔者采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治疗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32例,女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1年。2治疗方法取穴: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肝俞,穴处用酒精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以上穴位点刺后双手挤出血1~2滴,然后用火罐拔罐保留10~15分钟后起罐。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鼻赤及局部小结节消失,1年内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腰肌劳损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导致无菌性炎性反应产生,引起以腰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由于腰部核心肌位于腰骶部不同层次,因此不同劳损肌肉的触痛点及牵涉痛不一,浅层肌肉劳损易于诊治,但是腰部深层腰方肌劳损引发的腰痛常被忽视,腰方肌劳损的针刺治疗方法也鲜有报道.笔者采用毫针横刺足少阳胆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