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二尖瓣环位移(tracking of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对照组3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  相似文献   

2.
王艳超  郄占军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09-411,F000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旋转(LVrot)和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点及左室运动同步性,分析其与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DCM患者及与之年龄匹配的24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经胸采集标准短轴左室心尖位、心底位的图像并存储,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室心尖位旋转角度、心底位旋转角度、左室扭转峰值及相应达峰时间。结果 DCM患者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位顺时针旋转和心尖位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正常人也主要表现为心底位顺时针旋转和心尖位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但DCM患者左室扭转峰值[(4.62±1.55)°/(13.85±2.77)°,P〈0.001]显著减低。DCM患者左室扭转峰值(peak tw ist,Pt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相关(r=0.534,P〈0.05)。DCM患者心尖位和心底位旋转角度达峰时间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在短轴方向表现为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减低及整体运动不同步的特点。Ptw减低显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Ptw与常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马世霞  周琼  杨惠茹 《宁夏医学杂志》2013,(10):904-906,I000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收缩期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SC)的变化规律。方法对32例ICM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获得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超声STI测量感兴趣区收缩期RS及SC峰值。结果ICM患者收缩期RS和CR各水平节段心肌不同程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更准确地评价ICM收缩功能以及临床疗效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07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8例,正常对照组46例,均实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并储存左室心尖四腔、三腔、二腔心切面3个完整心动周期实时灰阶超声图像.采用Q-Lab图像工作站测量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室间隔、后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主动脉瓣环无冠瓣、右冠瓣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应用双平面Simpson's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位移变化,及其与左室LVEF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较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室间隔、后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主动脉瓣环无冠瓣、右冠瓣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及左室LVEF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对照组中,二尖瓣环所有位点位移、主动脉瓣环右冠瓣位移及右冠瓣和无冠瓣连线中点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主动脉瓣环无冠瓣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正相关(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中,大多数二尖瓣环位移和主动脉瓣环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正相关(P<0.05),仅二尖瓣环后壁、前室间隔、主动脉瓣无冠瓣位移与左室LVEF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 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能够快速、客观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可成为超声评价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银荣  庄磊 《医学综述》2012,18(14):2266-2268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新技术,是应变/应变率成像的一种方法。这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能够区分节段心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量化心肌内的收缩不同步,评估局部心肌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简要阐述STE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应用,并讨论该技术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倍他乐克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8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病人口服厄贝沙坦150~300mg/d,倍他乐克6.25~100mg/d,共16W,治疗前测量血压及行心脏彩超检查,治疗过程中于第8周、16周复查心脏彩超,并定期监测血压。结果所有病例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基本达正常范围,对逆转左室肥厚及改善心功能有明显疗效,长期服用效果理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37例口服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判定降压疗效,并观察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达到94.6%,且治疗12周后左室重量指数、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E 峰/A 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用于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降压效果明显,且能够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β -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的患者 70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倍他东克 2 5mg ,2次 /d口服 ;对照组给予降压乐 1片 ,2次 /d口服。 2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后 ,继续服药 12~ 16周 ,记录用药前后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  1组治疗后心率减慢 ,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减低 ,左房内径及左室内径变小 ,左室重量指数降低 (P <0 0 5 )。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不良反应少 ,是 1种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安体舒通 ,阿替洛尔联合治疗CHF (充血性心力衰竭 )对其心功能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86例CHF合并左室肥厚病人均经强心扩血管利尿治疗 ,使心衰得到初步控制 ,随后随机分 2组 :(1 )安体舒通40mg qd ;(2 )安体舒通 40mg qd ,阿替洛尔 1 2 5mg ,bid ,治疗 6个月后复查 :(1 )超声心动测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左室后壁厚度 (LVWPT) ,室间隔厚度 (IVST)、EF值及E/A比值 ,计算左室重量 (LVM )及左室心脏重量指数(LVMI)。 (2 )心功能程度。结果 :两组对比心功能均有改善 ,但阿替洛尔组更明显 ,且均有显著逆转左室肥厚作用 ,治疗后LVDd、IVST、LVWPT、LVMI均明显降低 ,EF值、E/A值均明显升高 ,P <0 0 5。结论 :安体舒通对CHF改善心功能及逆转左室肥厚有明显效果 ,但联合应用阿替洛尔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PPCM)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1例的标准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对其前室间隔、左室后壁、左室前壁、左室下壁、后室间隔、左室侧壁不同节段心肌进行SRI检查,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用双平面Simpson’s方法计算LVEF,单平面Simpson’s方法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期面积(LVDA,RVDA)。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组行LVEF与SRs、SR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期面积明显增大(P〈0.01)。PPCM组的SRs及SRe在3个节段的6个取样点中均较NOR组显著降低(P〈0.01)。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与SRs、SRe成正相关(r=0.51,P〈0.01;r=0.57,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准确、无创性定量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应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并将平均位移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相比,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01),LVEF显著减低(P〈0.001);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人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78,0.687,均P〈0.001)。结论TMAD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探讨其在评估肥厚性重构所致的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6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0%)的各类心肌肥厚(左室壁厚度≥12 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进行检查,先通过M型超声计算出相对室壁厚度(RWT),然后取心尖四腔观分别采集二维和实时三维全容积(RT3D)图像。应用QLAB6.2在机量化分析软件分别获取MAD相关参数(包括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和左室长轴缩短率)和经RT3D图像测得左室射血分数(RT3D-LVEF);计算三维心肌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心肌肥厚患者中RWT<0.45且LV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归入肥厚正常几何构型组(HNG组),其余归入肥厚重构组(HR组);以46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NG组、HR组和正常对照组的RT3D-LVEF均在正常范围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的MAD各值和LVEDVI均显著低于HNG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环位移(TMAD)联合TEI指数早期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2例临床确诊尿毒症并且经胸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内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为尿毒症组,选30例门诊体检结果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STI技术测量TMAD,用组织多普勒法(TDI)测量左室TEI指数.分析尿毒症组与对照组TMAD、左室TEI指数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及尿毒症组的TMAD与左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尿毒症组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室间隔处位移(TMAD-S)、左室侧壁处位移(TMAD-L)、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TMAD-Midpt)及二尖瓣瓣环中点最大位移占左室长轴百分比(TMAD-Mid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毒症组TE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尿毒症组TMAD值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592,P<0.05).结论 TMAD技术联合TEI指数比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早期检测出尿毒症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给临床早期预防、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纪颖  王珂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29(3):284-285+300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收缩运动协调性及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1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0例.测量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的时间离散度(DTQ-S)、室间隔和左室侧壁6个位点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率(Vs).[结果]与对照组(15.6±3.5) ms相比,HCM组DTQ-S延长,梗阻型(31.5±12.3 )ms、非梗阻型(28.2±15.2) ms均为P<0.001,而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23).HCM组各位点Vs值降低(P<0.05),但是梗阻型与非梗阻型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均存在左室收缩运动协调障碍和收缩功能下降,TDI能够评价HCM左室运动而不受负荷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和实时三平面(RT-3P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应用STI技术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并分别计算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mSra)及mSre/mSra;用RT-3PE QTVI技术测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平均组织速度(mVe、mVa)以及mVe/mVa,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病组的Ve、Sre明显降低,Va及大部分节段Sr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e/mVa、mSre/mSra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mSr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PE QTVI技术和STI技术能准确地测量高血压病患者舒张期左室壁运动速度及左室心肌应变率,为无创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left ventricular regional systolic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were assess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QTVI). Left ventricular (LV) regional myocardial velocity along long- and short-axis in 31 HCM patients and 20 healthy subjects were analyzed by QTVI, and the regional myocardial systolic peak velocities (MVS) were measured. Mean MVS at each level including mitral annular, basal, middle and apical segments were calculated. The ratio of MVS along long-axis to that along short-axis (Ri) at basal and middle segments of the LV posterior wall and ventricular septum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an MVS was slower at each level including mitral annular, basal, middle and apical segments in the HCM patients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ean MVS between obstructive and non-obstructive groups in HCM patients. MVS of all regional myocardial segments along long-axis in the HCM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VS of all regional myocardial segments along long-axis between hypertrophied and non-hypertrophied group in the HCM patients. Ri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CM patients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The LV regional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along long-axis was impaired not only in the hypertrophied wall but also in the non-hypertrophied one in patients with HCM, suggesting that QTVI can assess accurately LV regional sy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 with HCM and provides a novel means for an early diagnosis before and independent of hypertrophy.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法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长顿抑组(阻断45 min)、短顿抑组(阻断15 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对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0、30、60、90 min 的二尖瓣环位移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的 EMAD1、EMAD2、EMADm 及 EMADm%值均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顿抑组的 EMAD2、EMADm 及 EMADm%值均低于结扎前及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90 min 时长顿抑组 EMAD1值低于短顿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斑点追踪测量 MAD 法可准确、便捷评价心肌顿抑犬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延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ST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二尖瓣环位移( 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分为心肌梗死组(n=31)、心绞痛组(n=27)及对照组(n=30)。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二维图像并储存,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使用STI测量MAD参数:左室室间隔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 TMAD1)、左室侧壁处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 TMAD2)、室间隔一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 TMADmid )及其占左心室舒张末长径( LVIDd)的百分数(左心室长轴缩短, TMADmid%)。分析MAD各参数与LVEF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心绞痛组、心梗组间LVEDV、LVESV、LVIDd依次递增, LVEF 依次递减,但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相比,LVEDV、LVESV、LVI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的MAD各测量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心梗组减低较心绞痛组更为显著( P<0.01)。所有研究对象TMAD1、TMAD2、TMADmid及TMADmid%均与LVEF正相关(r=0.79、0.85、0.84、0.89, P<0.01)。结论应用STI测定的MAD与L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冠心病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异常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同步性。方法:选取47例HCM患者(HCM组)与3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2D—STI分别测量左心室各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的纵向、径向以及圆周应变率达峰时间(TESRL、TASRL、TESRR、TASRR、TESRC、TASRC),并计算左心室整体舒张早期、晚期的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ESRL-SD、TASRL-SD、TESRR-SD、TASRR-SD、TESRC-SD、TASRC-SD),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HCM组的TESRL-SD、TESRR-SD、TESRC-SD及TASRL-SD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或P〈0.01),而TASRR-SD及TASRC-SD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患者左心室舒张存在显著失同步,2D—STI为HCM舒张失同步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男性重度吸烟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获取82例重度吸烟男性与65例无吸烟史健康男性的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短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动态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心尖系列切面18节段纵向应变及左室短轴系列切面径向、圆周18节段应变,并测量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心室的旋转角度,比较重度吸烟组与无吸烟史组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旋转角度.结果 与无吸烟史组相比,重度吸烟组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峰值圆周应变、二尖瓣水平的峰值径向应变及旋转角度均低于无吸烟史组(P<0.05);短轴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径向应变明显低于无吸烟史组(P<0.01).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重度吸烟对男性人群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对其心功能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