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部收载的83种有毒中药,从药味自身毒性成分、炮制方法、毒靶器官临床表征信息采集3个方面,探讨有毒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预警机制,对于预防有毒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降低药物损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白矾源流考证、古籍文献毒性记载、临床不良反应及毒性机制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白矾安全性相关病例特点和影响因素。白矾的临床安全风险主要源于超剂量使用和未经医师指导滥用有关,进而归纳了白矾的摄入与铝的蓄积关系和毒性机制,建议严格遵守中国药典规定的用法用量,避免非医嘱或过量服用,提高不良反应预警意识,警惕长期用药引起的铝蓄积中毒,加强不良反应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外用毒性的表现形式、特点、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外用毒性中药、常见外用方法及中毒特点、外用毒性反应及救治方法进行研究,说明中药外用毒性反应特点。结果:中药外用是直接将中药作用于患处或穴位,使中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或经脉的疏通作用达到全身给药的效果。外用中药不经肠胃,没有首过效应,且不会引起胃肠道刺激,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新型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给药方式。目前中药外用理论指导较少,使得一些中药外用时毒性难以控制。后续研究应以探究中药外用正确方法为主,以期降低外用毒性提高药效。结论:中药外治的毒性反应较弱,防治及救治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但中药外用缺少相对应的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应补充完善,使中药外用更好地用于中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查阅整理近30年来毛蕊花、石龙芮、乳浆大戟等50味中药临床外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从药物的基原、药性、功效、临床表现及ADR分类等方面进行归纳,探讨中药外用ADR发生早期预警途径,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作为中医学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确保安全用药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文章将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10味大毒中药的临床毒性的毒性症状及用法用量,并根据毒性机制寻找出相应的减毒措施和解救措施,为临床用药安全、解救中毒患者的病痛及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记载的83种有毒中药材及饮片进行整理研究,督促医生、护士、药师等广大医药工作者慎重用药,重视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对有毒中药的使用进行思考,提出意见:必须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毒性药材的机理研究,明确毒性成分、中毒剂量;加强中药炮制和配伍的研究,明确减毒增效的机理;加强特殊毒性(致突变、致畸胎、致癌、成瘾等)的研究;建立毒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建立对常用中药都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使中药真正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7.
中药中毒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药中毒报道的思考岳凤先汪芳(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所使用药物的简称,应当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才会在临床上呈现安全有效的功效,正是基于此,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是毒性小。然而近些年来,关于中药中毒的报道却有增加趋势。此类报道,若仅起到提醒人们应重视中药中毒问题,显然是有益的;若招致人们对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乃至科学性的怀疑,甚至以致有的国家提出  相似文献   

8.
有毒中药是指具有一定毒性成分、副作用大、应用不当容易产生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药物。《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了常用有毒中药60余味,且规定了用法、用量。关于有毒中药的安全使用,笔者认为,必须熟知减缓或降低其毒性的基本方法,并掌握其使用法度。 1 降低中药毒性的基本方法 1.1 炮制以减毒如甘逆、大戟需醋制,马钱子需沙烫,巴豆、续随子需去油取霜,斑蝥需米炒,砒石需煅制等等。这些有毒之品采用炮制处理后,毒性已降低,基本上达到临床用药要求。 1.2 配伍以制毒 如仲景小半夏汤,方中半夏味辛烈,易刺激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1,(1):221-229
中药外治具有应用方便、安全程度高等优势,但仍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以"中药"、"外用"、"不良反应"等为关键词,搜索1990年~2019年国内报道的有关中药外用不良反应事件,整理其用药情况(所用药物、性味归经、外用说明、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表现、诊断、累及系统等),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中药临床外用的药物警戒提供参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的毒性问题,系统了解中药毒性,消除对中药毒性误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介绍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问题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毒性理论,剖析当前中药中毒的根源,寻求解决方案。结果中医药有系统的毒性理论,明确的毒性分级和多样化的增效减毒方法,中药中毒问题的产生除了中药自身毒性,更多和用药不当相关。结论 "是药三分毒",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用药是问题关键,加强中医药学理论及用药经验学习,加强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毒中药的应用和记载历史悠久,其毒性是把双刃剑,能否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本综述通过检索相关中文数据库,总结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83种有毒中药的毒性等级、用法用量、含量测定、毒性成分、毒性靶器官、半数致死剂量等信息,以期为有毒中药毒性、毒性分级、毒性控制方法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决明子源流考证、古籍研究、古今文献毒性记载、临床不良反应及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决明子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病例特点及影响因素,发现决明子安全风险主要在于以乏力、纳差、厌油,尿黄如浓茶水样,大便灰白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肝肾系统损伤、以腹泻、腹胀、恶心、大便松软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消化系统损伤、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生殖系统损伤,以口舌发麻、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喘憋、口唇紫绀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过敏反应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并从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实验等毒性机制的实验报道方面对决明子有毒成分进行了毒理研究。危险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因素,配伍因素和医师因素。医师用药应该严格遵守药典规定,注意合理配伍,用量要适当,用法要正确,炮制要恰如其分,控制其用量为15 g以内避免超量服用,严格控制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引起的蓄积中毒。同时,临床医生要注意留心最新研究进展,更新知识结构,从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及药物信息等大量文献信息中快速找到最新的、有用的有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评价、判断,建立中药情报信息库,要有预警意识,加强不良反应的防控。笔者建议应规范决明子临床用药,避免非医嘱误食误用或过量服用,临床医师开具处方用法用量方应严格遵照药典推荐,并于临床中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研究,在充分发挥决明子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对有毒中药的炮制应“依法炮制”“修制合度”,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报告制度,同时还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机理,加强对毒性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学、药理学、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质量可控的有毒中药炮制规范,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秋艳 《中医研究》2011,24(11):60-62
侯士良教授(1939—),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我国中医药界知名专家。笔者通过跟随侯士良教授学习关于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的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从中药毒性、品种、炮制、用法用量、配伍、辨证论治、煎服方法、制剂、个体差异以及中药市场等几方面总结阐述侯士良教授关于影响中药安全性因素的独特见解。侯教授认为,只有熟悉中药毒性、使用中药正品、辨证用药、严谨配伍、规范炮制、掌握用药剂量、明确煎服方法、提高中药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注重个体化、加强中药市场管理才能达到临床用药安全,充分发挥中药独特疗效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中药毒性的概念及历代医家对毒性的述评予以考辨,认为毒性不是功效的抽象概括,不是对治疗作用的指导,不是可作指导的偏性,并提出毒性不宜为中药性能。中药学教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注某些药物"有毒"似无必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应在具体药物条目下详注使用注意及罗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分析常州市中医医院"有毒"中药饮片的临床分布,深入探讨临床使用的风险控制,为加强"有毒"中药饮片的临床管理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常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2016年所用"有毒"中药饮片的品种规格、用法用量、单品种年用量以及在临床科室的使用情况。结果:常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19种"有毒"中药饮片分布于临床40个科室,其中黑顺片用量最多,用量前三的科室分别为肿瘤科、儿科和风湿病科,且品种分布与药用功效基本一致。结论:"有毒"中药饮片在临床分布广用量大,且部分科室涉及特殊人群,只有严控饮片质量,合理辨证施治,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挥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苍耳子的功效、古今文献毒性记载及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初步总结了与苍耳子安全性相关病例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苍耳子肝肾损伤是其主要安全风险,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临床不良事件亦有报道但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较少;外用或者内服自采未经炮制的苍耳子导致皮肤反应病例时有发生,严重者引起剥脱皮炎。笔者建议规范临床用药,避免患者轻信偏方使用未经炮制的药材,临床医师严格按照药典推荐用法用量处方,并注重安全信号积累,同时加强毒性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增效减毒等研究,充分发挥疗效同时减少苍耳子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有毒中药大多效用独特,在临床中若能谨慎、合理应用,便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若人云亦云盲目使用,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从中药毒性的历史沿革、自我认识、导致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减毒措施等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可能避免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从而更好地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郭国富 《中医研究》2012,25(9):72-74
有毒中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对毒性研究的深入,毒性中药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一些疑难顽症均离不开它;但又很难使用,稍不谨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甚至致残、致死.中药毒性分级情况各不相同,有毒中药的毒性分级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仍沿用传统的经验分级方法,将有毒中药分为极毒、大毒、有毒和小毒4级.因用药部位、品种的不同,其成分的含量及所含毒性、用量、产地采集、炮制不同也有差异.因此,医药工作者在应用有毒中药时,千万不能盲目地乱用药物,应对症用药,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0.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超剂量使用、配伍不当、个体差异、炮制不当、调剂不当等因素导致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毒副作用。中药毒副作用包括中药毒性和副作用(不良反应)。中药毒性有两种含义,即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广义之毒指各种中药所具有治疗疾病的偏性,也就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狭义之毒指药理作用猛烈,治疗剂量与中毒的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一类中药。副作用(不良反应)是指合格中药在正确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治疗)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1.1品种混乱我国幅员辽阔,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