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膻中、少泽放血治疗产后缺乳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晓玲  滕辉  肖道梅  谢瑛  崔静 《光明中医》2010,25(8):1456-1457
目的评估针刺膻中,少泽穴放血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缺乳患者56例,予针刺膻中,双侧少泽穴放血,5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随访1个月。结果疗效满意,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为80.45%。结论针刺治疗产后缺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30例,均运用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下乳涌泉散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产后缺乳,是指妇人产后3~5天以上,没有乳汁或乳汁分泌较少,不能满足婴儿哺乳需要者。笔者1987年以来,对22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在22例产后缺乳患者中,门诊病例15例,住院病例7例。第一胎产21例,第二胎产1例。年龄均在23~30岁之间。产后3天无泌乳者5例,泌乳量少者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产后缺乳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无乳或乳汁分泌甚少 ,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者 ,称为乳少 ,多由气血不足或肝气郁结引起 ,脾胃虚弱或产后情志不调 ,肝失条达 ,气机不畅 ,经脉壅滞 ,气血不能化为乳汁或化而不能运行等 ,导致乳少。因如今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充足与否 ,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现将自己一年来对 3 0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 ,用针刺疗法疗产后缺乳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初产妇 2 2例 ,经产妇 8例 ;年龄最大 3 8岁 ,最小 2 0岁 ;均为产后 2d~ 5d。2 治疗方法2 .1 主 穴 膻中、乳根。2 .2 配 穴 气血不足型加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 ;肝…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笔者采取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药膳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3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9例来自本院的缺乳患者,均为初产妇,产后4~20d,年龄22~29岁,其中剖宫产9例,余30例为顺产。患者均辨证属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食不佳,胸胁部胀满,严重者不能平卧,肢体肿胀,乳汁聚积有硬块,排乳不畅,心情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围刺法配合拔罐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围刺法配合背部拔罐治疗;对照组36例予下乳涌泉散口服治疗.2组均5 d为1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继续下1疗程,共计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缺乳程度积分、泌乳量、血...  相似文献   

7.
正产后缺乳为女性分娩后的一种常见现象,笔者采用脐灸治疗产后缺乳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30例产后缺乳患者来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督灸中心门诊,年龄最小25岁,最大41岁,平均(31±4)岁;病程最短20 d,最长3个月,平均(46±19)d。符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1]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产后乳房无胀痛感,乳汁分泌不足,甚或全无,  相似文献   

8.
<正> 自82至83年我们运用乳三针治疗缺乳病人120例,获得较好效果.本组年龄23~25岁22例,26~30岁96例,31岁2例.缺乳日数最短7天;最长110天,以20~45天为最多.肝郁气滞型85例,气血两虚型35例.治法:两型均用乳三针和膻中为主穴.肝郁气滞加刺太冲;气血两虚加刺风池.乳三针即乳源、乳泉和乳海.病人取平卧位以乳头作标志.乳线上第二、三肋骨之间取乳源穴;在腋前线上平齐膻中取乳泉穴;乳线上第六、七肋骨之间取乳海穴.用2寸28号毫针,快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耳穴贴压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产后缺乳患者选取耳穴胸、胸椎、内分泌为主穴进行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产后缺乳患者经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后,治愈2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徐静  沈贤新 《新中医》2021,53(15):179-181
现代医学提倡母乳喂养,而产后缺乳给母乳喂养增加了难度。通过对产后缺乳产妇进行体质辨识,认为体质不同,产后缺乳原因不同,治疗亦有所不同,在常规针灸治疗选取少泽、膻中的基础上,配合相应“对穴”进行针刺治疗,可调节产妇体质,改善产后缺乳症状,促进产妇乳汁分泌,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产后缺乳在我国产妇中较常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1]。笔者采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热熨治疗产后缺乳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缺乳患者,均符合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5例。观察  相似文献   

12.
辨证分型治疗产后缺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至2000年,我科应用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治疗产后缺乳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科 38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37岁;产后缺乳时间最短5d,最长24d. 1.2诊断标准 38例病例诊断均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产后缺乳的诊断依据(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诊断.……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产后缺乳9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毫针行外游手法针刺乳泉、少泽、膻中等穴,治疗产后缺乳93例,治愈率74%,显效率21%,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14.
正产妇产后,乳汁稀少甚至没有者,称为产后缺乳。母乳是新生儿最佳天然食物。产后乳汁不充足,极大地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产后哺乳有利于产妇子宫复旧和预防乳腺癌,同时母乳喂养能提高婴儿抵抗力。笔者总结近年的经验,针对产后缺乳采用自拟中药二通汤配合穴位贴敷和耳穴压豆治疗效果极佳,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滕州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年龄22~42岁;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缺乳原因,以期从身心疗法中寻找预防和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指导产妇以正确及时的方式进行哺乳,从而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10~2012年我院82例产后缺乳观察情况通过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医的崔乳汤及食疗方结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结果:治愈45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13%。结论: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医中药结合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产后缺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针刺乳根、膻中、屋翳等穴治疗产后缺乳67例,总有效率97%,提示本法可改善产妇精神状态及催乳素分泌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胜 《光明中医》2008,23(11):1701-1701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乳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针刺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治疗缺乳症。结果:对30例缺乳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痊愈21例,占70%;有效6例,占20%;无效3例,占10%;有效率90%,取得了显著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通乳方治疗产后缺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证患者226例给予自拟通乳方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服用1~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97例,好转26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8.7%。结论:自拟通乳方治疗产后缺乳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增乳汤结合乳腺按摩对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增乳汤结合乳腺按摩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5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血清泌乳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7 d体重增加值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P0.01)、血清泌乳素水平(P0.01)及新生儿出生后7 d体重增加值(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增乳汤结合乳腺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缺乳指产后哺乳期内乳汁量少或无乳可下[1],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产后2~15d内[2]。西医认为乳汁的分泌、排出主要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调节。产后缺乳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在治疗缺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3]。笔者应用穴位按摩配合中医食疗治疗产后缺乳25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莒县中医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后缺乳患者259例,乳房外观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