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合并血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2例IBD合并血栓患者纳入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纳入同期住院的84例未出现血栓的IBD患者为对照组。观察IBD合并血栓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D合并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D-二聚体、PLT与CRP水平升高是IBD合并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在42例IBD合并血栓患者中,静脉血栓18例(42.9%),动脉血栓20例(47.6%)。静脉血栓主要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占38.1%(16例)。动脉血栓主要包括脑梗死,占38.1%(16例)。治疗血栓的方式为抗凝药物、紧急手术复通及保守治疗,分别占28.6%、11.9%、59.5%。结论 D-二聚体、PLT或CRP水平升高的IBD患者易并发血栓。IBD患者并发血栓的部位较多,类型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脑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IBD患者150例为病例组,采用1∶ 1配对法,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无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5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卫生情况、吸烟、母乳喂养、IBD家族史、肠道感染病史、阑尾切除术、麻疹、非甾体类药物使用等26个因素.统计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肠道感染史增加IBD的危险性[OR=5.704,95%CI为(1.710,10.953)];牛奶摄入及职业紧张度也可增加IBD的危险性[OR=3.624,95%CI为(1.474,8.907);OR=3.972,95%CI为(1.593,12.898)];喜食海鲜可降低IBD发生的危险性[OR=0.78,95%CI为(0.121,2.309)].结论 肠道感染史、牛奶摄入及职业紧张度为IB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喜食海鲜为IB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共生菌与肠上皮屏障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的肠粘膜免疫失衡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对揭示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无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与肠道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受感染、遗传与环境(食物、消化道菌群等)的影响。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另一种叫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的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与肠道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受感染、遗传与环境(食物、消化道菌群等)的影响。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另一种叫克罗恩病(C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发病的诱因。方法:选取2005-2010年间在我院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80例为病例组、正常对照组80例,对其生活环境和餐饮情况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吸烟者、食用辣椒者,职业紧张者在病例组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吸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常食用辣椒、精神紧张可能导致IBD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导致赣南地区炎症性肠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赣南地区所在医院抽取23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社会环境、阑尾切除和麻疹疫苗预防接种等相关因素。结果在23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48例患者有吸烟史,包括12例肠炎性溃疡患者和36例克罗恩病患者;48例患者日常饮食中偏嗜甜食,包括6例肠炎性渍疡患者和42例克罗恩病患者;49例患者曾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包括3例肠炎性溃疡和46例克罗恩病患者;21例患者曾做过麻疹感染和预防接种,均为肠炎性渍疡患者。结论吸烟、饮食习惯、阑尾切除术都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吸烟与肠炎性溃疡的发生呈负相关,但与克罗恩病呈正相关;饮食嗜甜食物会加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克罗恩病尤为显著;有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会降低肠炎性溃疡的发生,但会加大克罗恩病的发生率;麻疹感染和预防接种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肠内营养经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系指采取经口摄食和管饲途径给予营养素,其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合成和代谢调节,同时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易位。适当的经口摄入食物,是改善和维持营养的最符合生理和最经济的措施,适应于病情较轻和急性病变缓解后的慢性期,给予足够热能、优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避免刺激性食物。根据血液生化检查,炎症性肠病患者多缺乏叶酸,维生素AB、D、K钙,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在不影响变态反应的…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大多炎症本身不重,且为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但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的肠道机会感染病毒可出现巨大溃疡、出血等严重的肠道病变.病毒感染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近年受到重视.病毒不是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但IBD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紊乱比正常人容易感染有肠道侵袭性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单纯疱疹病毒等,而感染病毒后IBD的病情会加重.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的种系发生提示其在免疫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血小板活化与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密切 相关,活化的血小板可以释放炎症介质,表达介导炎症反应的表面分子,可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发生相互作用,这 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炎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炎性肠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诸如纤维生长因子-2、白细胞介素-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特别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就炎性肠病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34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4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与6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龄、吸烟、性别、高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占88.2%)患者具备3种及3种以上危险因素,≤2种危险因素患者仅占11.8%。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具有多种危险因素聚集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压力知觉现状,探讨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压力知觉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知觉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单应对方式问卷、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4例炎症性肠疾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知觉压力得分为(30.72±4.75)分,不同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压力知觉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心理状态是影响患者压力知觉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应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压力知觉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减轻压力知觉,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并发结直肠肿瘤的可能性增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遗传物质、炎症因子、信号通路以及肠道菌群等的一系列改变和相互作用被认为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癌变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阐述炎症性肠病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ere produced by gastroenterologists, gastrointestinal surgeons and a cross-sec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from Leicestershire in order to develop a seamless pattern of care with a common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t was hoped that the guidelines would encourage a movement towards care in the community for many patients with stable disease and so speed up new consultation rates. The study then assessed the impact of these guidelines on the referral letters of GPs to hospital consultants, the prediction of disease and adherence to them on re-referring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The guidelines were distributed to all 487 GPs in the Leicester Health Authority area and the gastroenterology teams within the hospitals. The value of the guidelines was assessed by an audit of referral letters, the length of time from referral letter to out-patient appointment,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launch of the guidelines, adherence to the guidelines on re-referral, and monitoring the outcome of the discharged patients. Whilst the guidelines may have helped GPs to manage stabl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the content of referral letters and the diagnostic abilities of GPs were not seen to improve since the launch of the guidelines. However, only 5% of stable patients who were discharged from one clinic were re-referred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60例KD患儿发病早期(<10 d)临床治疗(单一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采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检验上述因素与KD合并CAL的相关性。结果:发病10 d内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年龄、WBC、CRP、心电图及糖皮质激素应用与KD合并CAL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早期糖皮质激素应用、WBC和心电图异常与KD合并CAL显著独立相关(P<0.05)。结论:发病10 d内可疑KD病例如有WBC显著升高、心电图异常及早期单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作为KD合并CAL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省利  贾国良  黄久仪 《医学争鸣》2000,21(10):1265-1267
目的 寻找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1991-03/1997-02在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434例冠心病患,按年龄分为3组,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格,对一般社会经济化特征、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等进行调查和测量。比较3组间的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中年组、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的女性冠心病的比例分别为7.9%,9.1%和17.3%,吸烟率分别为81.2%,74.0%,62.6%,平均每日吸烟量分别为19.8,16.1和11.6支,家族心脑血管病史暴露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下降,3组间有显差异。中青年组冠心病以典型心绞痛为主,老年冠心病则以不典型心绞痛为主。结论 不同发病年龄的冠心病患其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有所不同,男性、吸烟和冠心病家庭史可能是冠心病提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手足口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州市人群发生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常州市选择经临床明确诊断的108例手足口病患者和按年龄?性别频数匹配的108名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5个暴露因素与HFM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FMD有2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分别是居住在农村 (0R=2.191,95%CI:1.174~4.088)?有饮用生水习惯(0R=2.441,95%CI:1.050~5.675)?幼儿饭前便后洗手(OR=0.505,95%CI:0.259~0.983)?结论:幼儿良好的环境卫生?家长及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因素,为今后健康宣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