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覃剑  闵洁  段海萍  谢添  董晓俊 《四川中医》2020,38(5):142-144
目的:观察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两组均进行3个月治疗,比较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疼痛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力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气胸、呼吸困难、肢体僵硬、血压波动及疼痛加剧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用于肩周炎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内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证候积分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中医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局部痛点阻滞治疗+传统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2组治疗4周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疗效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主证、次证评分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ADL、ROM、MMT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ADL、ROM、MM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顺利完成臂丛神经麻醉,均1次穿刺成功,且2组均未见肩关节脱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头晕、血压异常升高及患侧肢体麻木各1例,对照组2例血压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全程引导下"汉派骨伤"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安全性佳,且较局部痛点阻滞治疗+传统手法治疗,其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更显著,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l7年12月采用综合疗法即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平衡针刺,中药熏药治疗冻结肩患者46例:男19例,女27例;年龄44~58岁,中位数5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肩发病;平均病程(8.5±3.4)个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评定标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4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Constant-Murley总评分(32.16±12.85)分,松解治疗后1周Constant-Murley总评分(56.16±8.85)分,松解治疗后3个月Constant-Murley总评分(85.25±7.55)分。末次随访时,治愈13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冻结肩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黏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0例黏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手法治疗组采用松解三法治疗。松解三法治疗和功能锻炼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3日后进入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Melle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肩部疼痛情况和肩关节活动度,并于治疗结束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2±1.42)分,(8.36±1.33)分,t=0.483,P=0.631];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均降低(t=20.073,P=0.000;t=20.047,P=0.000),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手法治疗组[(1.52±0.86)分,(3.24±1.08)分,t=8.357,P=0.000]。治疗前2组患者肩关节Mell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2±3.02)分,(10.46±2.83)分,t=0.389,P=0.698];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Melle评分均降低(t=7.734,P=0.000;t=5.900,P=0.000),联合治疗组的Melle评分低于手法治疗组[(4.96±1.42)分,(6.67±1.25)分,t=2.434,P=0.017]。治疗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手法治疗组治愈11例、好转31例、未愈3例,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手法治疗组(R_(联合治疗组)=39.52,R_(手法治疗组)=51.48,Z=-2.483,P=0.013)。结论:松解三法联合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黏连期肩周炎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单纯松解三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肾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肝肾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乐葆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期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腰椎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结果:观察组停药2周后JOA评分(25.86±1.68)分,高于对照组的(22.63±1.52)分;VAS评分为(1.02±0.85)分,低于对照组的(2.78±1.25)分,t=9.6325、6.3772,P0.05。结论:肝肾不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52~65岁,中位数58岁。单节段病变10例,其中C_4~C_53例、C_5~C_66例、C_6~C_71例;多节段病变5例,其中C_4~C_63例、C_5~C_72例。均有臂部疼痛、麻木及下肢无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 d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4次。分别于术后1 d及电针治疗开始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臂部疼痛及麻木情况,并观察临床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周,中位数17周。1例患者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症状,休息后自行缓解,其余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臂部疼痛VAS评分,术后1 d(5.4±1.3)分,治疗开始后1周(3.3±1.2)分、2周(2.3±1.0)分、3周(1.6±1.2)分、4周(1.1±0.7)分。臂部麻木VAS评分,术后1 d(5.5±1.0)分,治疗开始后1周(3.4±1.2)分、2周(2.4±0.8)分、3周(2.0±0.7)分、4周(1.5±1.1)分。治疗开始后4周,臂部疼痛VAS评分改善率为(78.3±8.6)%、麻木VAS评分改善率为(77.5±7.2)%。末次随访时采用自拟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综合疗效,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电针夹脊穴可以有效缓解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后残留的臂部疼痛及麻木症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肖波  刘振东  吕一 《中医正骨》2015,(2):49-50,5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联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对60例采用射频消融联合硬膜外封闭疗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采用Macnab标准、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0例患者,共75个椎间盘发病,均顺利完成操作,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周时评价优良率为86.67%,VAS评分(2.2±1.6)分;1个月优良率为85%,VAS评分(2.3±1.4)分;6个月优良率为81.67%,VAS评分(2.4±1.7)分;12个月优良率80%,VAS评分(2.5±2.1)分;各随访时间点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硬膜外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达到协调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五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侧肩周炎患者36例,采用五位一体综合疗法(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关节腔注射、液压扩张、中药熏蒸和康复锻炼).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次随访(半年)时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CMS)评分,根据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对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20min.术前腰腿痛VAS评分(6.35±1.30)分,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周(2.32±1.45)分、末次随访(1.46±0.82)分,术后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8例,良2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活血通痹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医治,对照组40例单纯通过冲击波治疗,联合组40例则采用冲击波结合活血通痹片治疗,观察时间1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在治疗4周后ROM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等级疗效评级并计算有效率,对比其疗效。结果:VAS评分比较,在治疗2周和4周后联合组疼痛缓解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4周时联合组(1.77±0.66)分,对照组(3.35±0.86)分。ROM评分比较,4周时联合组ROM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6.93±1.16)分,对照组(7.70±1.48)分。联合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90%,两组有序资料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通痹片与体外冲击波结合治疗肩周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感,改善患肩活动功能,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优于单纯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口服"养血止痛丸";针灸取穴:主穴取肘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阿是穴;配穴:瘀血阻络证加膈俞、血海,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揉药"七珠展筋散")治疗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30例,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并评定其疗效。结果中医药综合治疗期间禁止负重活动,治疗后可进行肘关节主动活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恢复工作,鼓励患者4~6周后恢复体力劳动。按照VAS疼痛评分标准:术前静息状态为(4.73±1.2)分,术后静息状态为(2.2±0.9)分;术前活动状态为(6.1±1.3)分,术后活动状态为(2.8±1.4)分。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估判断标准:优9例,良10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63.3%。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功能评分(60±8.1)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77±8.9)分。结论应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无创、功能恢复可,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水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水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和单纯水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个月的随访。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S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4±1.46)分,(5.42±1.53)分,t=0.284,P=0.784;(41.89±7.84)分,(42.12±8.48)分,t=0.564,P=0.784;(45.43±8.10)分,(46.43±9.10)分,t=0.312,P=0.643]。治疗开始后6个月,水针刀玻璃酸钠组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水针刀组[(1.47±0.45)分,(2.45±0.56)分,t=3.586,P=0.008;(31.87±8.90)分,(38.07±9.32)分,t=4.983,P=0.000],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水针刀组[(61.57±11.58)分,(52.55±9.32)分,t=5.349,P=0.000];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10.568,P=0.000;t=8.586,P=0.000;t=9.732,P=0.000;t=5.652,P=0.000),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增高(t=9.859,P=0.000;t=6.746,P=0.000)。治疗开始后6个月,采用《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评定综合疗效,水针刀玻璃酸钠组治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水针刀组治愈2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水针刀玻璃酸钠组的综合疗效优于水针刀组(Z=-2.278,P=0.023)。结论:水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可以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综合疗效优于单纯水针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63例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联合治疗组),63例采用关节腔注射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关节腔注射组)。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2周1次,共治疗4次;关节腔注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每周1次,共治疗4次;功能锻炼,每天3~5次,共治疗30 d。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评价量表评定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P=0.95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减小[(7.08±2.04)分,(2.62±0.92)分,t=3.726,P=0.021;(7.15±1.87)分,(3.15±1.02)分,t=2.854,P=0.031],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关节腔注射组(t=2.794,P=0.031)。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2,P=0.735);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综合评分均增大[(45.80±10.52)分,(87.27±4.54)分,t=3.826,P=0.023;(46.95±11.09)分,(73.63±3.86)分,t=2.971,P=0.034],联合治疗组的肩关节综合评分高于关节腔注射组(t=2.014,P=0.039)。结论: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关节腔注射联合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电脑骨伤治疗仪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肩周炎门诊患者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肩痛程度评分。结果:临床痊愈5例,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愈显率77.6%,总有效率94.8%;治疗前肩部疼痛VA评分为6.47±2.41分,高于治疗后的2.53±0.8l(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针灸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在针灸基础上给予牵伸治疗,比较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AS)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疗效,其中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2.19±1.39)显著低于对照组(4.58±1.33),且运动功能评分(285.19±49.39)显著高于对照组(251.58±47.73),且总体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标准评定总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均降低[VAS评分:(7. 03±1. 03)分,(2. 18±0. 84)分,t=21. 271,P=0. 000; RMDQ评分:(13. 25±2. 85)分,(3. 48±1. 52)分,t=17. 532,P=0. 000]。治疗结束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6例、好转22例、未愈2例。总体疗效评定为未愈的2例患者,卧床休息制动,同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分别治疗1周和2周后治愈。结论: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步一摇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五步一揺法"推拿疗法,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VA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步一摇法"可以有效减轻肩周炎患者痛苦,缩短病程,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牵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初步疗效。方法4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1组22例,仅接受中药蜡疗治疗,2组20例接受腰椎牵引和中药蜡疗治疗。观察治疗后VAS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的变化。结果42例随访3个月。依据VAS评分系统评定,术前2组VAS评分为6.2±2.6分,1组VAS评分为5.6±2.6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组2.7±2.5分,1组为3.0±2.6分。患者主观满意度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90%以上。结论在此组研究中,腰椎牵引未能提高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激痛点神经阻滞联合针刀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32例和"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31例,共2组。取穴:肱骨大结节激痛点和冈上窝激痛点。神经阻滞组于激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注射消炎镇痛液后,行针刀治疗。1次/周,共3次,3周后随访。结果:2种疗法均能降低VAS评分,提高C-M分值(P0.05)。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治疗后VAS=(23.39±22.30)分,C-M=(81.06±15.83)分,优于神经阻滞组(P0.01)。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刀组冈上肌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