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色度分析花椒黄酮类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花椒黄酮类成分与外观颜色相关性,为花椒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引入色度空间系统CIE L*,a*,b*对花椒药材粉末颜色进行客观量化,以总黄酮及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橙皮苷为指标,研究其与颜色值的相关性。结果:花椒的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与L*,a*显著正相关(P0.05),而总黄酮、芦丁与b*无显著相关性,金丝桃苷、槲皮素的含量与颜色值b*显著正相关(P0.05);青椒橙皮苷的含量与L*,a*,b*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花椒颜色值与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橙皮苷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药材粉末颜色与五种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色差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和b*值,用HPLC法同时测定黄芩五种有效成分含量,统计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颜色值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无显著相关性,与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有显著相关性,L*与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呈显著负相关,a*与黄芩素呈显著负相关,与汉黄芩素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千层纸素A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黄芩有效成分含量与药材粉末明暗程度有关,其颜色越暗,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越高,而黄颜色为黄芩颜色特征,其深浅不能说明药材质量好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豆根药材粉末色泽与4种有效成分及总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色差计测量北豆根药材粉末ΔL*,Δa*,Δb*和ΔE*值,采用HPLC法对北豆根中青藤碱、蝙蝠葛苏林碱、蝙蝠葛碱以及粉防己碱4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明度ΔL*,总色差ΔE*均与蝙蝠葛碱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所有色泽指标与青藤碱、蝙蝠葛苏林碱、粉防己碱的含量均不具相关性;但色泽指标Δa*,Δb*,ΔE*与蝙蝠葛苏林碱和蝙蝠葛碱含量总和以及4种生物碱含量总和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北豆根粉末橙红色越深、总色差越大,蝙蝠葛苏林碱和蝙蝠葛碱含量总和越大,4种生物碱含量总和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鸡冠花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电子感观分析法(色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b*值,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鸡冠花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冠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用SPSS 19.0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L*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呈极显著负相关。a*,b*与异鼠李素含量不相关,L*,a*,b*与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不相关。结论:鸡冠花粉末颜色越暗、偏红程度越大,其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高,而偏黄程度大,则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低;鸡冠花异鼠李素含量仅与鸡冠花粉末明暗程度相关(负相关);鸡冠花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与其粉末颜色不相关。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代表了植物中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因此用它们作对照品来分析药材有效成分与粉末颜色相关性有一定意义,且测定鸡冠花的颜色值用以评价其质量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可为鸡冠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另外,鸡冠花主要色素类成分为红色素,鸡冠花粉末颜色值是否反应鸡冠花红色素的含量以及鸡冠花具体发挥作用的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龙胆色差值及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外观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内在含量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之间的相关性,为常用中药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对龙胆粉末进行测定,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龙胆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采用HPLC进行测定,通过SPSS 2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E*ab(色差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L*,E*ab值越大,龙胆苦苷含量越高;而龙胆苦苷含量与a*(代表颜色红绿色度),b*(代表颜色黄蓝色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 01),表明在一定程度上,a*,b*值越小,龙胆苦苷含量越高。结论:龙胆外观颜色与有效成分龙胆苦苷含量有关,且颜色偏浅黄色的龙胆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好。通过色差仪对龙胆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龙胆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防风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尝试从传统中医药经验角度出发,进入色度计对野生防风与栽培防风粉末颜色进行测量,同时结合药材内部物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对二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升麻素苷含量与L*,a*,b*,Eab的相关系数为-0.319,-0.47,-0.448,-0.351,其相应的P值分别为0.062,0.004,0.007,0.039;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与L*,a*,b*,Eab的相关系数为0.181,0.009,0.105,0.159,相应的P值分别为0.297,0.957,0.549,0.363。结论防风中升麻素苷含量与a*,b*,Eab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与a,b,Eab值相关性不显著。防风颜色值主要与防风中升麻素苷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酒当归粉末表观颜色与其有效成分阿魏酸、多糖、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色度仪对酒当归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当归多糖进行定量,热浸法测定醇浸出物和水浸出物含量,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与熵权法结合评价酒当归饮片质量。结果不同颜色酒当归饮片质量均符合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但饮片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酒当归样品阿魏酸含量与a*(颜色红绿方向)、b*(颜色黄蓝方向)呈正相关(P0.01),醇浸出物含量与L*(明度)、E*ab(总色值)呈负相关(P0.01),水浸出物含量与L*呈负相关(P0.05),多糖含量与L*呈正相关(P0.05)。熵权法分析结果与色差测量结果一致。结论基于色差原理分析酒当归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同时结合熵权法评价酒当归饮片质量,可为酒当归颜色的量化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川产姜黄颜色值与主要化学成分姜黄素类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总姜黄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辨状论质"理论,采用分光测色计对川产姜黄的切片与粉末颜色值进行测量,结合药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川产姜黄粉末的颜色值L*、b*、ΔE*ab与姜黄素类各成分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4左右;颜色值a*与姜黄素类各成分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7左右。结论川产姜黄的颜色值a*相较于其他值相关程度更高,提示可通过姜黄粉末a*值预测和判断川产姜黄药材品质,从而验证"辨状论质"理论在姜黄药材鉴别中的科学性,为建立快速鉴别姜黄品质的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色彩分析仪测定焦栀子碎炒和个炒炒制过程样品的色度值,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10个主要成分含量,对颜色与成分含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与判别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炮制过程中,L*,a*,b*和E*ab均不断下降,颜色逐渐加深,碎炒和个炒在炮制过程中色度值参数变化趋势和范围基本一致;羟异栀子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焦栀子、栀子炭炮制过程中表观颜色与其主要成分环烯醚萜苷类和二萜色素类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规范栀子饮片的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眼获取栀子炮制过程饮片的色度值,分析栀子不同炒制时间点饮片颜色的变化规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和总二萜色素的含量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法对多源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栀子炮制过程中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变化趋势与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呈负相关,与总二萜色素含量呈正相关。焦栀子过程饮片L*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栀子炭过程饮片b*和总二萜色素含量相关性最大。结论:颜色和色素类成分可考虑作为栀子炮制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木香粉末色差值及有效成分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挥发油的含量,将代表颜色的指标值与代表质量的指标值相关联,探讨有效成分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为木香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色差值进行测量,以流动相甲醇-水(65∶35)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采用HPLC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木香挥发油的含量,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挥发油含量与L*(代表颜色深浅),b*(代表颜色红绿方向),E*ab(代表总色差)存在负相关关系,且效果极显著(P0.01),但与a*(代表颜色红绿方向)不显著相关。结论:L*,b*,E*ab越小,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越高。木香颜色值与3种有效成分含量都有关,且颜色深的木香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通过利用色差计对木香粉末的色差值进行测定,可以快速预测木香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抗炎药效挖掘黄芩炭炮制过程的形性、化学、生物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关联,寻找黄芩炭炮制终点判断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改变加热温度或时间以制备不同炮制程度的黄芩炭,使用色差仪测定饮片粉末色度值(L*、a*、b*)作为形性指标;HPLC测定浸膏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作为化学指标;以黄芩炭浸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NO、IL-6的抑制率作为生物指标。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三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加热程度的增加,黄芩炭饮片颜色逐渐加深,L*、b*持续降低,a*先增后减;黄芩炭饮片及其浸膏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持续减少,黄芩素、汉黄芩素先增后减;黄芩炭浸膏对IL-6的抑制率先增后减,过度加热时对NO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显示,黄芩炭饮片的L*、b*、黄芩苷、汉黄芩苷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a*、黄芩素、汉黄芩素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NO抑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黄芩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为建立全面的黄芩饮片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HPLC法建立黄芩片、酒黄芩的特征图谱,并生成对照特征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UPLC-Q-TOF/MS定性分析黄芩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利用UPLC-TQMS对2种饮片中11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千层纸苷、野黄芩苷、芹菜素、高车前素、木犀草苷、白杨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含量为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黄芩片、酒黄芩的特征图谱,标定9个共有峰,2种饮片相似度均在0.947以上。在黄芩饮片中,共发现50种成分,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保留时间匹配,并结合对照品及数据库检索,鉴定了其中44种成分。UPLC-TQMS定量结果显示酒炙后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等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略有下降,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苷元类成分含量稍有增加。经多元统计学分析,2种饮片有明显的分离趋势,载荷图结果表明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苷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引起黄芩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黄芩酒炙后没有新增或消失成分,但成分含量有所变化。所建立黄芩饮片的定性、定量方法重现性好,分析快速、准确,可用于黄芩饮片酒炙前后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9,(9)
目的:研究大黄贮藏过程中颜色、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黄的贮藏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模拟加速贮藏试验,将大黄贮藏在高温、高湿、强光照条件下,于不同时间点取样,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大黄粉末的L~*、a~*、b~*,并测定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结果:大黄药材在加速贮藏试验中色度值L~*、a~*、b~*、ΔE、水分含量以及水分活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色度值L~*、a~*、b~*、ΔE的变化趋势与水分含量无相关性,而色度值b~*、总色差值ΔE与水分活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黄药材在加速贮藏试验过程中颜色变化与水分活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水分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不同采收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为黄芩的“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分光测色仪及游标卡尺测定黄芩外观性状指标(药材粉末颜色、根长、根粗),采用HPLC测定黄芩12种黄酮类成分(野黄芩苷、野黄芩素、黄芩苷、木犀草素、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芹菜素、去甲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含量。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黄芩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对黄芩“外观性状指标-成分含量-产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黄芩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有相关性,但无显著性回归关系。黄芩色黄明者,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色暗、根长、根粗者,黄酮苷元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陕西省淳化地区黄芩药材秋季较适宜采收期为“寒露”节气前后。结论 黄芩饮片的色泽是其内在质量的具体体现,黄芩外观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快速评价黄芩药材质量的方法,为黄芩“辨状论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黄芩的采收与药材优劣辨别。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化橘红的来源,并对2个地区化橘红的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该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对26份化橘红进行分子鉴定;以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和芹菜素为指标性成分采用UPLC进行含量测定,采用色度仪对化橘红颜色差异进行数值化研究,并与其有效成分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化橘红样品来源均为柚Citrus grandis,ITS2序列长度均为400~500 bp,序列相似度达到99. 82%,2组样品仅有1个碱基的缺失,即在330 bp处广东的部分药材多一个碱基A,而重庆地区样品无此碱基;重庆地区的样品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含量高于广东地区的样品,柚皮素与芹菜素的含量也有着统计学差异;色度值结果显示广东的药材L*偏大,a*偏小,重庆的药材L*偏小,a*偏大,而两者的b*则无明显的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与L*,b*呈正相关,与a*呈负相关,芹菜素与L*,a*,b*值无相关性。该研究对化橘红进行科学的鉴定与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化橘红的快速鉴别与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究不同产地西红花颜色与其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西红花粉末及浸水液的色度值L~*、a~*、b~*,HPLC法测定其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通过数理统计软件SPSS 21.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粉末色度值与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以及西红花苷-Ⅰ、Ⅱ总含量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浸水液色度值除a~*与西红花-Ⅰ具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他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色度值可作为评价西红花药材质量的指标,色泽越红亮的西红花其苷类成分含量越高,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胆汁制陈皮炮制的最佳工艺参数,明确饮片色度与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辅料用量、蒸制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牛磺胆酸钠含量及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予相应权重,计算总评归一值,优选最佳炮制工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饮片色度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构建色度-成分的回归方程。结果 胆汁制陈皮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陈皮用20 g蛇胆汁浸渍完全后,蒸制15 min,45℃干燥162 min。饮片色度值L*、b*值与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牛磺胆酸钠4种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a*值仅与牛磺胆酸钠含量具有相关性;构建了L*、b*值与4种成分含量及a*值与牛磺胆酸钠含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胆汁制陈皮炮制工艺具有合理性、可行性,饮片色度与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肖凌  姜涛  聂晶  程樱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216-2220
硫磺熏蒸会导致中药材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国家对于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已不再建议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该文为分析硫磺熏蒸对黄芩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蒸馏-离子色谱法对180批黄芩饮片,26批黄芩药材,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采用L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比较硫黄熏蒸前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二氧化硫残留限量≤150 mg·kg~(-1)计算,7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35.9%。不合格样品全部为饮片。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黄酮苷类成分呈下降趋势,黄芩苷含量变化明显。硫磺熏蒸过程中黄酮苷类成分水解成苷元,导致苷类成分下降,此问题对黄芩质量产生影响。黄芩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打硫现象非常严重,提示监管的重点环节在饮片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异芒果苷、芒果苷的含量,并探讨其含量与颜色值之间的相关性,为知母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芒果苷为指标,计算新芒果苷、异芒果苷与芒果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新芒果苷和异芒果苷的含量,另采用外标法测定知母中3种成分的含量,比较外标法与一测多评的结果,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进一步利用色差仪对知母粉末颜色进行测量,以3种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其与颜色值的相关性。结果应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20批知母饮片,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色度研究结果表明,芒果苷与新芒果苷的含量与L~*、a~*、b~*值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说明在一定程度上,L~*值越小、a~*值越大、b~*值越大,知母中芒果苷、新芒果苷含量越高。结论应用一测多评法测定知母中的新芒果苷、异芒果苷与芒果苷的含量,方法准确可行,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新模式用于药材的多成分定量。芒果苷和新芒果苷与颜色指标值密切相关,表明知母颜色越偏黄,芒果苷与新芒果苷含量越高,故通过色差仪对知母色差值进行测定,快速预测知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为该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