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LVIS支架辅助治疗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湖南省脑科医院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的36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程度,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6例动脉瘤均获得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83.3%(30/36),Ⅱ级栓塞13.9%(5/36),Ⅲ级栓塞2.8%(1/36)。1例患者出现术中破裂出血,术后遗留左上肢轻偏瘫,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出院;1例患者出现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未遗留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随访时间5~12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或再次破裂出血,随访时根据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88.2%(30/34),Ⅱ级栓塞11.8%(4/34),无Ⅲ级栓塞。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的生活方式评估mRS评分显示,0分33例,1分2例,2分1例,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能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破裂出血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2例急性破裂出血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即刻栓塞效果(采用Raymond标准进行评价)、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支架释放完全。RaymondⅠ级17例,Ⅱ级2例,Ⅲ级2例,瘤腔内未填塞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除1例动脉瘤术后合并脑积水外引流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22例患者中,21例完成术后3~12个月的DSA随访,其中动脉瘤完全闭塞18例,动脉瘤稳定2例,动脉瘤瘤颈复发覆盖第2枚支架后治愈1例。术后半年预后良好率为81.8%。结论LVIS支架辅助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破裂出血的复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5例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颈内动脉破裂的血泡样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5例患者均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分析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血栓形成、术中及术后载瘤动脉分支血管闭塞、支架释放后移位、支架释放后塌陷、弹簧圈逃逸发生率及手术结束前、术后14 d、90 d的Raymond分级、MR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均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弹簧圈使用率为100%,共5例采取双支架辅助栓塞,其中3例为双LVIS支架,一例为LVIS支架+Enterprise支架,另一例为Solitaire AB支架+LVIS支架。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一例,手术结束时评估,Raymond分级1级14例(93.3%) 0,Raymond分级2级1例(6.7%)。术后14d造影复查再评估,14例患者为Raymond分级1级(93.3%),1例患者为Raymond分级2级(6.7%);14例患者m RS评分0分(93.3%),1例患者m RS评分2分(6.7%)。术后90 d造影复查再评估,15例患者全部为Raymond分级1级(100%),无... 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及合理选择内支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共43个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均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支架全部成功释放。术后即刻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者27个(67.5%),近全栓塞者11个(27.5%),部分栓塞者5例(12.5%),栓塞有效率为87.5%。其中1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全脑梗死,死亡。术后6个月随访,mRS评分:0分者32例,1分者3例,2分者3例,3分者1例,良好率为95%。复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完全栓塞87.5%,复发率10%。结论 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3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根据m R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5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支架均完全释放(100%),Raymond I级栓塞38例(76%),Raymond II级栓塞9例(18%),Raymond III级栓塞3例(6%),3例患者在栓塞过程中支架内形成血栓,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血栓消失,栓塞有效率为94%;一例患者术中破裂出血,弹簧圈填塞后,给予脑室外引流,恢复顺利。经半年随访,疗效良好者(m RS评分0-2分)46例,疗效不良者(m RS评分3-6分)4例,良好率为92%。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短期疗效确切,长期效果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014年6月-2017年8月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88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组,43例)。对2组患者栓塞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GOS预后评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根据术后患者血管造影结果、Raymond分级标准比较两种支架栓塞治疗的有效性。 结果 术后GOS预后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支架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和随访Raymond分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时,能提高致密栓塞率,并能减少动脉瘤的复发率及再次出血率,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栓塞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1例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Raymo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以改良Ran...  相似文献   

8.
陈唯实  徐建基  邓智峰 《海南医学》2022,(23):3017-3019
目的 探讨超早期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使用Neuroform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Hunt-HessⅠ~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5例。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后24 h内实施NeuroformEZ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依据Raymond标准评估患者的术后栓塞状况,术后随访6个月,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同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完成后即刻行脑血管造影,依据Raymond标准,1级26例,2级3例,3级1例,所有患者栓塞术中及术后即刻造影均无出血并发症;随访6个月,27例完全栓塞且未复发,3例血泡样动脉瘤早期复发,经支架、微弹簧圈致密栓塞后显示完全栓塞,且2个月后复查显示未复发;mRS评分结果显示,25例恢复良好,5例预后差;术后,3例发生少量出血,均为动脉瘤子囊没有栓塞完全,2例出现偏瘫,属于脉络膜前动脉瘤。结论 超早期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愈合率,同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未破裂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共64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1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10个位于颈内动脉C7段,5个位于颈内动脉C6段,4个位于基底动脉顶端,3个位于大脑前动脉A3段,1个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有49个动脉瘤采取单支架辅助栓塞,其余15个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Y”型14个和“X”型1个)。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评估动脉瘤的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评分)和载瘤动脉血流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临床随访为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像学随访为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DSA评估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Ray...  相似文献   

10.
殷锐  赵星辉 《新疆医学》2021,(6):693-696
目的 探讨LVIS密网支架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以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30例采用LVIS密网支架介入治疗的急性颅内微小动脉瘤破裂患者为观察组,按照1:1选取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根据动脉瘤中栓塞面积评估两组的栓塞效果,统计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采用改良Rankin量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8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回顾性研究,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A、B 两组,43例/组。A 组患者接受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治疗,B 组患者接受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于患者术中、术后即时和术后 3月进行动脉造影,分析对比两组间的即刻栓塞率、手术并发症(血管痉挛、急性血栓、弹簧圈逃逸、出血)及复发率。结果 LVIS支架组动脉瘤完全栓塞37个,近全栓塞5个,部分栓塞1个。Solitaire 支架组动脉瘤完全栓塞35个,近全栓塞6个,部分栓塞2个。LVIS支架组有5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Solitaire支架组4例。术后3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4个动脉瘤出现了复发,其中LVIS组1例,Solitaire支架组有3例。所有随访患者预后良好,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完全和近全栓塞率较高,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LVIS支架组与Solitaire支架组比较,栓塞率、并发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比较Lvis和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未破裂宽颈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应用Lvis或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53例未破裂宽颈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vis组29例,Solitaire组24例。应用术毕即刻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和术后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果比较2组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手术安全性。  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Lvis组术后即刻达RaymondⅠ级的有24例(82.8%),Ⅱ级5例(17.2%),Solitaire组Ⅰ级17例(70.8%),Ⅱ级6例(25.0%),另外有1例(4.2%)为Ⅲ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DSA随访结果显示,Lvis组显著优于Solitaire组(P < 0.05)。Lvis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3.8%(4/29),高于Solitaire组的4.2%(1/24)。  结论  Lvis和Solitaire两种支架在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宽颈眼动脉段动脉瘤中各有优劣。Lvis支架可能更有利于减少远期复发,而Solitaire支架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合并烟雾病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3年7月我科经血管内介入治疗7例合并烟雾病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即刻栓塞结果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和临床随访,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依据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提示:致密栓塞3例,瘤颈残留2例,部分栓塞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4±3.5)个月,6例治愈,1例稳定,支架组患者无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临床随访平均(21.1±15.8)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mRS 0~2).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合并烟雾病的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大型或宽颈动脉瘤,支架植入可能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Xiang L  Xu HW  Xu Y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1):2202-2204
目的 评估血管内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探讨其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微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和术中操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54.5岁.Hunt-Hess分级:Ⅰ~Ⅱ级和Ⅲ~Ⅳ级的患者分别为12和10例.22个动脉瘤根据位置分类: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为7、2、8和5个.所有患者均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7例支架辅助,2例球囊辅助).结果 22个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7例,瘤颈残留1例,瘤腔残留4例,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可靠;规范且熟练的操作、手术方式和血管内材料的合适选择是微小动脉瘤治疗成败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chnique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very small aneurysms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such aneurysms. Methods Twenty-two intracranial very small aneurysms in 22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undergoing endovascular therap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ir clinical, imaging,interventional and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 Among them, there were 13 males and 9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54. 5 years old. The Hunt-Hess grade was as follows:Grades Ⅰ and Ⅱ ( n = 12) and Grades Ⅲ and Ⅳ (n = 10). The locations of aneurysms were as follows: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n = 7),middle cerebral artery ( n = 2),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 n = 8 )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 n = 5 ).All aneurysms were embolized with coils. Among them, 7 received stent assistance and 2 balloon remodeling. Results Among 22 coiled aneurysms, complete occlusion was achieved in 17 aneurysms, neck remnant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aneurysm remnant in 4 patients. Two aneurysms ruptured during coiling and one patient died from it. One patient had transient hemiparesis. All patients received a follow-up of 3 -36months and there was no recurrent hemorrhage. Conclusion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very small aneurysms seems to be technically feasible, relatively safe and practically effective. An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interventional materials and use of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yield an excellent outcome.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66-69+7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应用术后即刻造影后Raymond分级、随访复发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以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查载瘤动脉狭窄、弹簧圈脱出发生率评价手术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2例,支架辅助栓塞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致密栓塞9例(64.3%),瘤颈残留4例(28.6%),手术失败1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完全闭塞11例、弹簧圈袢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瘤颈残留1例。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均为0~1分。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胡再虎  陈节  崔明 《安徽医学》2012,33(2):189-191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探讨栓塞的技术、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对1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动脉瘤100%栓塞,1例栓塞95%,2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正确的栓塞技术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l5例在血管内治疗中发生的复杂问题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GDC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先用支架成形后再应用GDC栓塞治疗、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3例窄颈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继续栓塞后全部治愈;3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成形后应用GDC栓塞治愈;9例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后,8例治愈,l例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采用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贫血在行载瘤动脉闭塞时确定脑血流代偿能力的诸因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字血管造影三维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确诊或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DSA检查,利用3D工作软件行三维重建后做出诊断,并根据处理后的图像拟定栓塞治疗方案。结果:34例患者行2D—DSA确诊动脉瘤31例,共检查出32个动脉瘤;3D—DSA确诊34例,共检查出36个动脉瘤。34例动脉瘤患者,28例行GDC栓塞治疗,20例完全致密栓塞,占71.4%。栓塞90%以上8例,占总数的28.5%。结论:3D—DSA可清楚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和空间结构,对诊断和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杂交手术平台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并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手术治疗前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7例(共23个动脉瘤),同时比较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2D-DSA)、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17例病理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D-DSA共检出16例,1例微小血泡样宽颈动脉瘤因病灶太小漏诊,准确率为94.12%,3D-DSA全部检出,准确率达100.0%,但两种检测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P=0.310)。15例宽颈动脉瘤术中达到致密栓塞;2例未破裂颈内动脉巨大宽颈动脉瘤予以较疏松填塞。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因术前出血量大,栓塞治疗后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0个月,16例恢复工作,1例呈迁延性昏迷状态(治疗3个月)。复查DSA16例动脉瘤消失,1例疏松填塞的巨大颈内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瘤腔仍有血流灌注,但动脉瘤未增大。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能够有效提髙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可有效防止再出血,提髙复杂动脉瘤的治愈率,期间应用DSA技术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并对预后做出可靠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