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为高龄骨折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进行实验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参考Harris)评分。结果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具优势,建议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该院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04例,纳入内固定组,同期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纳入置换组。两组对比观察疗效指标。结果内固定组随访时间(20.5±6.2)个月,置换组随访时间(21.4±5.5)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置换组,内固定组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置换组,内固定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高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与置换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再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固定联合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恢复髋关节功能方面与置换术基本相同,同时可减少出血量,手术创伤更低,但可能会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切口长度都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存在明显的下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的特点,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住院时间及总体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中药分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可加速康复进度,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预后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加长型与标准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加长型与标准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20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标准型PFNA组(S组)、加长型PFNA组(L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功能恢复情况;对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情况、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螺旋刀片移位、股骨远端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在总并发症率、再手术率上均优于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加长型PFNA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生物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HA)与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HA组32例、DHS组38例及PFNA组26例,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站立及行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比较。结果:H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站立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DHS组及PFNA组(P0.05),DHS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HA组及PFNA组均明显少于DHS组(P0.05);H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患者离床及患肢负重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该治疗方法能尽快使患者恢复站立及行走,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合并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首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分为髓内固定治疗组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均少于Gamma钉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可早期负重,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A 组)24例,股骨头置换(B 组)19例.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12~35个月).对比分析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Harris 评分的差异.结果 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低于 B 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 A 组大于 B 组, Harris 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术后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应该严格掌握各自手术适应症,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中远期疗效肯定,是较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3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更好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幸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研究组采用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少,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外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为94.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3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选择髓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愈合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长(t=3.086 0,P=0.004 1);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8 3,P=0.069 4);动力髋螺钉组髋内翻的发生率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48 9);两组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2)。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PFNA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患者受到的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较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其中28例采用PFNA治疗,32例采用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量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邓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缩短术中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接骨板(LCP)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7例分为两组,分别用LCP和PFN内固定治疗。结果:PFN组与LCP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C臂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骨折牢固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牢固愈合时间均优于LCP组。结论:PFN可作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武平县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常规髓内钉(PFN)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86.00%,对照组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6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和康复快的优点,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分钟、104.20ml和5.12cm,均明显低于PFN组(分别为108、84分钟、240、38ml和11.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也低于PFN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较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60例,其中28例采用PFNA治疗,32例采用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量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股骭不稳定型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股骨干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患者采用髓内钉治疗,17例患者采用股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4.81±2.40)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髓内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股骨解剖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股骨解剖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06±1.63)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9±1.9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在减少手术创伤、加快骨折端愈合方面效果优于股骨解剖板内固定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