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99味,使用频次479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8.93%;其中药味以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61.02%;药性以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74.42%;归经以肝、脾、心为主,累积频率达58.56%.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瘀滞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中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2.
刘军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骨伤科学术带头人[1]。从医20余载,在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上应用方药配合针灸、手法及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治验甚众。本研究首先收集、整理刘军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进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2~3],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571-157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上中医药治疗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剂175首,涉及中药172味;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剂以补肾化痰,健脾疏肝,活血通络、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医治疗阳痿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8年12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的临床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中医治疗阳痿的组方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中医治疗阳痿文献425篇,涉及方剂668首,中药290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120味,演化出3~6味药的核心组合30个,形成新处方18个。结论中医治疗阳痿以疏肝、活血、益肾为基本原则,可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磊  冯英  黄桂晨  游俊  朱书秀 《中成药》2023,(10):3493-3497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CNKI、万方、SinoMed、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7日以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70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73首,中药117味,累积频次905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28味,累积使用频次636次(频率70.28%);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红花、透骨草、伸筋草、桂枝、威灵仙;中药功效分类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味为主,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中药组合20个,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中药聚类组合5个。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经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可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探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门诊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由研究人员对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门诊治疗颈椎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筛选,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熵聚类法分析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次、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研究治疗颈椎病的主要药物与药对规律。结果:筛选治疗颈椎病的处方117张,分析得到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用药规则、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颈椎病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运用中药治疗颈椎病及新药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的门诊处方,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熵聚类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出马勇教授的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结果:1)共计纳入253首处方,涉及65种药物,累计使用频次共3 205次。2)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药物共28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114次以上,为高频使用药物)的14味药物分别为黄芪、桂枝、炒白芍、鸡血藤、附子、干姜、当归、炙甘草、威灵仙、川芎、葛根、枳壳、木瓜、桃仁。3)依据方剂数量,设置相关度(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度)为8,惩罚度(减少负面数据信息干扰的参数)为2,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23个关联系数大于0.155的药对。4)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按照相关度为8以及惩罚度为2的约束条件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得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10个,组合、演化出新处方3首。结论:总结出28味高频用药23个常用药对,10个核心药组,3首新处方;马勇教授治疗颈椎病常以补为主,以通为用,辅以祛邪,切合脾肾亏虚、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文献,对处方药物进行提取、规范,构建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方剂115首,涉及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临床病例,经过整理、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运用相关性挖掘分析,研究并总结临床病例中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得到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179首,涉及203味中药,统计得到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频次、药性、药味、归经、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结论:心律失常病机以"虚、痰、火、气滞、瘀"为主,在治疗上多以本虚为主,兼顾清热化痰、健脾宁心、行气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CS)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症候群。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多见于30~50岁者。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表现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患侧上肢感觉沉重、出现持物坠落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均 《四川中医》2008,26(4):99-100
对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配合理疗和手法按摩,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包括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等。劳氏伤科系浙东地区伤科典范,其手法及方药疗效显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疗效。笔者收集以劳氏伤科第十一代传人劳建民为代表的劳氏伤科团队骨干医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处方500张,从其组成、药味、归经等方面分析其用药规律,以期为总结和推广劳氏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刘国安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经验,挖掘其所用药物的频次。方法:通过对高频药物的主要功效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疗心律失常的学术思想,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结果:在231首方剂中,涉及165味药物,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得到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由高到低的排序,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共39味,前10位分别是炒酸枣仁、当归、茯苓、丹参、川芎、黄芪、党参、枳壳、白术、柏子仁。结论:刘师认为心律失常病机以"虚、痰、热、瘀、气滞"为主,在治疗上多以本虚为主,兼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病例,整理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相关有效处方,对高频药物、高频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新处方组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数据挖掘,总结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4首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的中药处方,分析得出高频用药13味,前10位分别为白芍、丹参、甘草、桃仁、当归、香附、茯苓、桂枝、延胡索、陈皮;高频药物组合有30组,前5位分别是丹参-桃仁、丹参-白芍、桃仁-白芍、延胡索-香附、桃仁-香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延胡索、白芍、丹参→香附与延胡索、赤芍、丹参、桃仁→香附为关联度最高的组合,由此进一步推演出新处方组合8种;用药四气五味与归经分析显示药物性偏温、平,甘、苦、辛味药多见,多归为肝、脾、心经。结论:郑惠芳教授治疗痛经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配伍调肝化瘀、理气止痛药物,多用辛、甘、温、苦之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 探讨肖纯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5 年1 月—2021 年2 月于肖纯教授门诊治疗的不寐患者的病历,依托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采用关联规则、k均值聚类算法等方法统计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等。结果:纳入590 首处方,共使用163 味中药,药物总频次11 403 次。四气:出现频次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温性、平性、寒性。五味:出现频次排在前3 位的分别是甘味、辛味、苦味。归经:出现频次排在前2 位的归经分别是脾经、心经。26 味高频药物中,使用频次排在前10 位的分别为党参、当归、黄连、酸枣仁、桂枝、干姜、大枣、附子、白术及细辛。药物组合:使用频次排在前3 位的分别为党参-当归、党参-黄连、当归-黄连。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9 个高频药物组合以及29 条药物核心关联规则,进一步提取出3 个核心组合。结论:肖纯教授辨治不寐以调和阴阳为治则,以益气安神、温阳清心兼以活血养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辽宁省名中医于睿教授门诊失眠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中医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睿教授门诊的失眠病例,以拍照、抄写等形式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分别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结果 对于睿教授门诊治疗失眠所收集整理的100例病例进行统计,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大于40岁的占比大于50%;症状多表现入睡困难,口干,口苦,夜间易醒等;证候多以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为主。100例病例处方共包含168味中药,累计用药次数达1655次,其中用药频率≥25次的有23味中药;药物四气多以寒温药、五味以甘苦药、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共7条,得到新方组合12个。结论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于睿教授辨证治疗失眠的规律,客观反映其学术观点,失眠多以肝脾心经有关,治疗多采用疏肝、健脾、养心、解郁、安神为主要治则,基础方以温胆汤、小柴胡汤、越鞠丸、栀子豉汤等,期望为临床治疗和后期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知网检索2016年1月—2022年6月中医药治疗OHSS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22个处方和69味中药,其中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高频药物有陈皮、白术、茯苓、大腹皮、当归等;药性温平为主,药味甘、辛、苦居多,入脾经、肾经药物最多;常用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白术-大腹皮、陈皮-茯苓等,还有3个潜在新处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OHSS以健脾补肾为主,兼顾活血利水行气,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分析常克教授治疗遗尿症的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常克教授门诊治疗小儿遗尿症处方129首,应用软件构建常克教授治疗遗尿症的数据库,通过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及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其治疗遗尿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29张处方,涉及药物234味,使用频次最高药物为茯苓,其次为麻黄、白术、石菖蒲等;通过药物关联规则显示频次最高为麻黄-黄芩;通过复杂系统煽层次聚类分析,生成新处方10个。结论:通过分析,发现常克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疾病,以开窍醒神为要,并重视补益脾胃,亦佐以清热、利水渗湿之品,重视辨证,讲求因人而治。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挖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的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王孟英医案》老年患者医案的用药规律,总结王孟英治疗老年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选取《王孟英医案》中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医案共62例,建立Excal表,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通过分析老年医案中药物的四气五味、药物归经、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62例医案共用药158味,出现频次共528次。归经顺序为胃22%、肺21%、脾12%、心10%、肾11%,五味顺序为甘39%、苦35%、辛15%、咸6%、酸4%、涩1%,四气顺序为寒52%,温28%,平12%,凉7%,热1%,知母-天花粉、竹茹-黄连、竹茹-天花粉、竹茹-石菖蒲、竹茹-天花粉的常用组合。结论:王孟英治疗老年杂病的学术思想有五脏重肺清热化痰助治节,六腑重胃甘寒保津运枢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 3.0),挖掘分析田麒教授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田麒教授治疗郁证的门诊处方共计109首,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方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药物功效、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组方规律等,对其治疗郁证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挖掘分析,得出其处方以寒性药物为主、温性药次之,归经以心、肺、肝、脾、肾经最多,功效以补虚类为主,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是白芍、北柴胡、茯苓,常用的药物组合有白芍—北柴胡、白芍—茯苓、北柴胡—茯苓,关联规则为逍遥散加减,聚类分析可得出3个核心组合。结论:挖掘田麒教授治疗郁证的组方用药经验,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