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表现对照。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20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X线检查溶骨性破坏55.0%为中心性,45.0%为偏心性;CT检查87.5%为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胀有较清晰的界限;MRI检查显示T1WI病变区域信号强度比对于周边肌肉均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术前误诊率为90.0%,2例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一致。结论影像学检查误诊率高,需联合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 病理特征。方法:回顾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 PCNSL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 CT、 MRI 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CNSL 多因颅内高压症状起病,同时伴有共济失调症;CT 表现为大部分病灶 周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水肿带;MRI 表现为等或稍长 T2 信号、等或稍长 T1 信号,增强扫描后呈均匀强化,有握拳征、缺 口征等特征性表现;病理特征上 B 细胞型淋巴瘤 51 例、T 细胞型淋巴瘤 9 例。结论:PCNSL 临床表现特殊性不明显,但 免疫组化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同时临床需将其与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膜瘤等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髂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8例髂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17~76岁,中位数46岁;均表现为患病部位疼痛,其中13例可触及软组织肿块、5例邻近髋关节活动受限、2例邻近骶髂关节疼痛。18例均行CT平扫,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分析病变的CT表现,探讨该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①CT平扫结果。肿瘤位于髂骨体4例,髂骨翼14例;肿瘤累及邻近骶骨与骶髂关节3例,累及邻近髋关节2例。溶骨型11例,表现为骨髓腔内斑片状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明显,边缘清楚,未见骨膜反应,可见软组织肿块与髓腔相连;浸润型3例,表现为斑点状、虫蚀样骨质破坏,皮质不光整、毛糙,边缘模糊或有硬化区,与正常骨组织间分界不清;混合型4例,表现为小斑片状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硬化明显。16例有明显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大于骨质破坏的范围,并包绕病骨;无明显软组织肿块2例。软组织肿块密度均稍低于周围肌肉组织,其中密度均匀10例、混杂密度8例;软组织肿块直径3.0~15.0 cm,中位数7.2 cm;平扫CT值15~58 HU,中位数35 HU;肿块内均未见瘤骨及钙化。18例肿块周围软组织均受压、移位,其中2例病灶边界不清,累及左侧髂腰肌、臀肌、输尿管及髂血管;2例盆腔内见多发肿大淋巴结。②CT增强扫描结果。动脉期软组织肿块呈轻度至显著不均匀强化,CT值32~116 HU,中位数55.5 HU;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肿块呈持续不均匀强化,其中7例肿块较均匀强化、5例肿块周边强化而中心病灶坏死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髂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多为溶骨型或混合型骨质破坏,且多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梗死在X线平片及CT扫描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对患肢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断层扫描,分析不同部位和发病时间的X线及CT表现,掌握其影像学之异同点,便于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CT可见较小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壮硬化。结果早期(急性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表现,CT则可表现为干骺端的骨质疏松;亚急性期X线平片,骨髓腔不均匀钙化;慢性期X线平片和CT可见不规则状、蜿蜒状或地图状硬化斑块。结论骨梗死的各期均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较X线平片敏感;X线平片对中晚期骨梗死诊断有帮助(MRI对较早期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3例,2例多发,肿瘤常位于天幕以上的深部白质。MRI平扫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肿瘤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强化均匀。结论通过MRI相对特征性表现,提高PCNS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局限性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诊断该痛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慢性局限性骨脓肿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患者行X线摄片检查,39例患者行CT检查,1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11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本组50例患者病灶位于四肢长管状骨者45例,位于足部及椎体等不规则骨者5例.②X线表现.18例患者行X线检查,病灶均表现为骨端松质骨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影,边界清楚,环绕以宽窄不一的致密硬化带,5例出现骨膜反应.③CT表现.39例患者行CT检查,痛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呈圆形、类圆形、哑铃状、分叶状及不规则形,环绕以致密硬化带.其中31例患者病灶内密度均匀;8例病灶内有碎屑样“死骨”;6例骨皮质溶解破坏;6例出现骨膜反应.所有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④SPECT-CT表现.1例患者采用SPECT-CT图像融合系统进行病变部位扫描,痛变部位在CT图像上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病灶内密度均匀,周围骨质硬化,可见轻度骨膜反应;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病变区呈“晕轮”样放射性核素异常浓聚,以病灶周围骨硬化区浓聚为著,中央破坏区浓聚较轻.⑤MRI表现.9例患者行MRI检查,病灶内呈等长或略长T1、长T2信号,硬化带呈长T1、短T2信号;2例患者病灶呈“晕征”改变;4例患者病灶部位可见骨膜反应,表现为皮质周围不规则形长T1、短T2低信号影.所有患者病变周围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改变.结论:慢性局限性骨脓肿典型病例通过常规X线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需结合CT、SPECT-CT及MR1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44岁,左上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9 d。患者自述3个月前出现左上臂疼痛,夜间加重,左上肢麻木、无力、活动不利,症状时有缓解。9 d前外出爬山,左手撑地后出现左上臂肿痛、畸形、活动不利,未做任何处理。我院门诊以"左肱骨干病理性骨折以及左肱骨干肿瘤样病变(性质待查)"收入院。查体:左上臂畸形、肿胀、压痛阳性,其中上段可见约15 cm×8 cm的局部隆起,质硬,边界不清,皮温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以及CT表现特点,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以及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共有病灶25个,单发7例,多发6例。病灶主要分布于脑表面及近中线部位;病灶在CT平扫时为密度均匀的稍高密度影或等密度影,在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未见钙化现象及出血;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患者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定量等结果均未见异常,脑脊液常规可见淋巴细胞稍增多,脑脊液生化提示总蛋白升高。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点,CT检查有助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睾丸恶性淋巴瘤 (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Testis,MLT)临床上甚为少见 ,大多数无特异症状 ,多为术后病理确诊 ,且预后不佳。笔者就本院 2例并结合国内 81例共 83例 MLT作一综述 ,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1 一般资料1983~ 1995年本院所遇 2例和同期国内文献报道81例共 83例 MLT,年龄 11~ 91岁 ,中位年龄 53.2岁。均由临床、手术和病理确诊 ,其中 17例行免疫组化检查。2 发病情况以往一般认为正常睾丸内无淋巴组织 ,并且大多数MLT确诊时已有全身淋巴瘤表现 ,因此并非原发。但近来发现 MLT切除后确有较多病例长期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以提高消化科医师对此疾病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经内镜活组织检查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4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0—60岁为十二指肠癌的高发年龄。黄疸、上腹疼痛、腹胀、消瘦,为本组四大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病理检查多见腺癌,经结合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降段肿瘤发病相对较高。结论:①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具有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②围绕消化道征状,结合内镜、消化道造影及组织病理检查,是减少十二指肠癌漏诊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谭松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9):126-127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19例经DR、CT、MRI诊断考虑为骨巨细胞瘤的病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其中17例影像诊断与病理相吻合,1例病理结果为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病理结果为骨髓瘤。结论:骨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DR、CT、MRI表现,但仍不足以确诊,骨巨细胞瘤的确诊需结合影像诊断、病理结果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侯辉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00-101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结果:12例胃肠道淋巴瘤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8.5岁。MACT淋巴瘤8例,大B细胞淋巴瘤3例,伯基特氏淋巴瘤1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MACT淋巴瘤最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病理特征及免疫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Vision法检测CK、LCA、CD3、CD45RO、CD20、CD79a、CDD、CrclinD1、CD10、BCL6、MUM1、CD30、CD56、Ki-67,观察其免疫表型特点和EB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决及便血。发生部位:胃20例、小肠21例、回盲部n例、结肠12例、直肠5例。所有病例均表达LCA,69例表达CD20和CD79a,3例表达C厮和Cy-clinDl,9例表达cD3和cD45R0,1例表达CD30,1例表达cD56,Ki-67阳性表达率约20%~70%不等。所有病例CK均未检测出阳性。病理组织学类型:26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3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非特殊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少见。临床上很难与胃肠道癌鉴别,确诊靠胃肠粘膜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及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5.
<正>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骨样骨瘤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良性骨肿瘤,直径不超过2cm,临床症状常有剧烈疼痛,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样骨瘤的X线、CT及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同时具有x线平片和CT或(和MRI)检查的骨样骨瘤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54岁,平均20岁,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骨肉瘤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老年骨肉瘤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检查诊断证实的老年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MRI检查,26例患者行CT检查,17例患者行SPECT-CT检查,评估软组织肿块范围、骨质破坏范围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局部单发,股骨远端17例,胫骨近端6例,其他部位9例。X线检查表现为松质骨斑片状的骨质破坏,皮质边缘主要是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软组织肿块多表现为圆形或者半圆形,边界模糊不清,肿块内部存在瘤骨。Godman三角是骨肉瘤最常见的X线征象之一。CT检查显示病变区域都存在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表现,内部为高密度的瘤骨影。MRI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都存在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表现,T1WI为不均匀的低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的信号,骨膜反应和瘤骨都表现为低信号。结论:老年骨肉瘤是临床少见的疾病,综合应用X线、CT、MRI和SPECT-CT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其中X线检查是老年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能够敏感识别早期骨质病变,MRI在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肝在CT和USG检查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对我科2006年01月至2010年12月100例诊断为脂肪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T诊断资料86例,USG诊断资料64例,CT、USG诊断资料均有的50例。结果 CT平扫根据脂肪浸润范围或程度不同而显示肝脏密度降低范围、程度不同,肝/脾CT值之比<0.85,增强扫描肝比脾的增强效果差、肝内血管在肝实质内显示特别清晰;USG表现光亮肝(bright liver),肝脏轮廓不清、圆钝,肝内血管与肝实质回声反差消失而使肝内血管结构不清;MRI检出率低,有时T1加权图像可表现信号增加,在此不多赘述。结论脂肪肝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CT和USG,其中CT扫描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MRI检出率不及CT和USG[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舌象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观察这两类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舌象特征,并统计其入院24 h内影像资料(梗死或出血灶CT值),分析患者舌象的特点及病灶区CT值的特点。结果 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舌质淡白者22例,红绛紫暗者11例,其他7例,舌质淡白者缺血灶CT值为(23. 04±3. 38) Hu,舌质紫暗者缺血灶CT值为(25. 18±3. 71) Hu; 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舌质淡白者10例,红绛紫暗者26例,其他4例,舌质淡白者出血灶CT值为(68. 20±7. 45) Hu,舌质紫暗者出血灶CT值为(72. 65±8. 42) Hu。在两种脑卒中患者中,不同舌象患者病灶区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淡白舌居多,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红绛紫暗舌居多,但无论在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同舌质患者缺血或出血灶的CT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临床诊断,研究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彩超)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病变的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100例患者需进行彩超检查和病理诊断,对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选择病理诊断和彩超检查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的医学影像学特征检查结果,甲状腺结节的血流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经病理诊断,100例患者中,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14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86例;经彩超诊断,100例患者中,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23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7例。有9例良性结节的患者被误诊为恶性结节,误诊率为9.0%,检查准确率可达91.0%,能基本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保持一致。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结节边界模糊程度、结节微钙化程度、结节形态及晕环,良性结节对这些指标的检出率要显著的高于恶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患者的结节血流情况进行比较,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血流丰富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的诊断结果分析,甲状腺结节病变的检查中,彩超检查结果准确率高,且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