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玥  李平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18-620
目的 归纳腕踝针的临床治疗病症,总结腕踝针临床优势病种.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所有1994年至2010年的有关腕踝针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并统计每一个病症的篇数(即频次)、有效率.结果 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得到8个科90种疾病的腕踝针疾病谱.腕踝针临床各病种的总有效率大都在80%以上.结论 腕踝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神经科疾病中,骨科疾病优势病种为扭伤、肩周炎、颈椎病、关节痛;神经科优势病种为中风及其后遗症、神经性疼痛、面神经麻痹、头痛.腕踝针对急性痛症的治疗具有优势.腕踝针对经筋病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腕踝针疗法是一种浅刺特色针灸疗法,按区域划分人体各部,施术时取腕、踝部各对应区进行沿皮平刺。较其他针法,腕踝针疗法具有安全、效快、简便、无痛的优点,临床上应用广泛、备受关注。笔者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腕踝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路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皮肤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数据库,对近10年运用皮肤针疗法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统计分析。总结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结果:皮肤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应用频次最高的科属为皮肤科(287次),占所有科属频次的50.98%;皮肤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中治疗疾患治愈率最高的为皮肤科,愈显率最高的科属为外科;穴位叩刺和循经叩刺治疗病种广泛,不同叩刺力度有不同适应症,相同疾病亦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叩刺力度。结论:皮肤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未来发展中,皮肤针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积极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手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搜集期刊、医案、医籍中手针治疗疾病的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建立手针疗法治疗疾病数据库,对60多年来手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手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手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均有应用,在外科和内科中应用频次较高。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外科应用频次分别是132次(66.33%)、73次(50.69%)、67次(11.65%),内科应用频次分别是37次(18.59%)、59次(40.97%)、338次(58.78%)。期刊文献中,手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愈显率分别为:外科88.45%、内科78.06%、五官科89.96%、儿科90.65%、妇科60.61%、皮肤科67.73%;手针治疗各科疾病以双侧或者健侧手穴为主,手针配合运动疗法的使用频次为107次。医案文献中涉及34种疾病,以伤筋和腰腿痛较为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123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56种)。结论:手针疗法在临床各科中均有应用,其中外科以伤筋、腰腿痛为主,内科以腹痛、哮喘为主,儿科以小儿遗尿、小儿腹泻为主,五官科以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乳蛾为主,妇科以经行腹痛为主,皮肤科也有应用;取单侧手部穴位治疗疾病愈显率较高;手针治疗外科疾病时多配合运动疗法;手针疗法在治疗各科疾病时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挖掘眼针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在实验研究中的方式方法,总结、探析眼针的优势病种、治疗方法以及在实验研究中的概况,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74年1月—2020年10月眼针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然后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以及数据提取和分析,通过对眼针的取穴原则、针刺方法、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方面的研究,并比较治疗的总有效率,总结出眼针的优势病种,以及分析探索眼针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 针对眼针共检索到文献728篇,通过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有402篇临床文献,118篇实验文献,发现眼针能够治疗的临床疾病多达54种,其中以内科疾病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和中风疾病的文献报道最多,分别是147篇和42篇,占比达47.02%,而且两者的总有效率平均值分别为91.11%和93.04%;此外还得出眼针的取穴原则以部位取穴法居多,行针手法以刮柄法最多,留针时间则以15~30 min为主。而眼针的实验研究,主要以大...  相似文献   

6.
腕踝针理论在很多方面与传统经络理论相一致,如腕踝针疗法中的身体分区与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相对应;腕踝针的各针刺点分别位于相应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上;腕踝针各针刺点的主治病症与十二经脉的主治病症相对应等。腕踝针针刺点与针灸理论中一些特定穴位也有一定相关性,如腕踝针十二针刺点与十二"经脉穴"所在的位置十分相近,主治也很近似;腕踝针针刺点位于腕和踝部,位置与五输穴较为接近,可以治疗各经病症;大部分络穴位于腕踝针进针点附近或针尖所到处。另外,腕踝针的针刺方法与传统针灸理论中某些皮下浅刺方法亦相符合。说明腕踝针是对传统针灸治疗学的实践和发展,因此必然不能完全脱离于针灸经络理论而独立存在,必然可以从中医学传统针灸经络理论中找到依据,而我们传统的针灸经络理论也是临床实践的总结,亦能从腕踝针的实践中得到新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灸法应用病种的特点。结果:灸法治疗各科病种共193个,内科最多(72个),占所有病种的37%;在2 516篇文献中,灸法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多(1 107次),占各科总频次的44%,其中治疗面瘫和癃闭最多,频次分别为139次和108次,其次是外科、妇科;疗效分析显示,灸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儿科、外科和皮肤科疗效最优,总有效率均达95%以上;结合应用频次及总体疗效的双重考虑,将应用频次≥10次,有效率大于所在科属平均有效率的病种进行统计并列为灸法的优势病种,共有29种。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明显;灸法应用于内、外科的寒性疾病居多,证型虚实夹杂且疗效确切,同时治疗皮肤科的热性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穴位埋线数据库,对近40年来与穴位埋线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提取、统计分析。结果:①录入1075篇文献,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各科均有应用,尤其在内科中治疗病种最多,占所有病种的48.54%(50/103),以治疗胃脘痛为主,频次为102次,肥胖病频次为74次;其次是外科疾病,占所有病种的14.56%(15/103),以治疗腰腿痛为主,频次为79次;皮肤科以治疗牛皮癣为主,频次30次;五官科以治疗重睑术为主,频次为30次。②纳入的文献研究中,穴位选择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埋线工具有多种,主要以改制的腰穿针为主,在线的选择上以不同型号羊肠线为多。③疗效分析显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外科和皮肤科最为突出,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主要优势病种是内科的胃脘痛、肥胖病、痫证、哮喘、腹痛、面瘫、便秘;外科的腰腿痛;皮肤科的牛皮癣和五官科的重睑术。  相似文献   

9.
Qin L  Jia CS  Wang JL  Li XF  Xu XK  Sun YH  Zhang X  Zhang XP  Zhang ML  Kang SG  Duan XD 《针刺研究》2011,36(6):442-44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文献中火针刺法应用病种进行分析,以提出火针临床应用的适宜病种,为火针刺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到的医籍、医案、期刊中报道的火针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火针文献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火针治疗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火针治疗共涉及6个疾病科属,外科疾病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287次(占49.83%)、235次(占48.96%)、154次(占41.73%),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共出现360次,内科疾病共出现276次。期刊文献中涉及火针治疗的115种疾病,以治疗痹症、蛇串疮较多见,分别出现115次和46次;火针治疗疾病总有效率为:儿科99.46%、五官科98.65%、外科97.32%、皮肤科96.66%、妇科96.34%、内科93.95%。医案文献中涉及97种疾病,除痹症、蛇串疮外,疣目较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94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为32个。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取得较佳疗效,较多应用于外科(以骨伤科和普通外科为主)、内科(以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为主)、皮肤科等疾病中,五官科、妇科、儿科的疾病也会用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古今文献中火针刺法应用病种进行分析,以提出火针临床应用的适宜病种,为火针刺法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收集到的医籍、医案、期刊中报道的火针治疗疾病种类为样本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计算频繁项集,运用自主研制的火针文献数据库平台,提取并归类总结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火针治疗应用病种规律挖掘。结果:期刊、医案、医籍文献中火针治疗共涉及6个疾病科属,外科疾病出现频次最高,分别为287次(占49.83%)、235次(占48.96%)、154次(占41.73%),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共出现360次,内科疾病共出现276次。期刊文献中涉及火针治疗的115种疾病,以治疗痹症、蛇串疮较多见,分别出现115次和46次;火针治疗疾病总有效率为:儿科99.46%、五官科98.65%、外科97.32%、皮肤科96.66%、妇科96.34%、内科93.95%。医案文献中涉及97种疾病,除痹症、蛇串疮外,疣目较多见。医籍文献中涉及了94种疾病,内科病种最多,为32个。结论: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中并取得较佳疗效,较多应用于外科(以骨伤科和普通外科为主)、内科(以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为主)、皮肤科等疾病中,五官科、妇科、儿科的疾病也会用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眼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特点,探讨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方法:以"眼针"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至2017年的眼针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及《中华眼针》《眼针实践录》和《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的眼针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眼针疗法的优势病种、针刺方法、行针手法、选穴原则、疗效。结果:眼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所收集178篇期刊文献共涉及7个疾病科属42种疾病,以内科疾病应用频次最多(19种),其次是头面躯体痛证(7种)。眼科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有效率均在91%以上;在纳入的期刊文献中,循经取穴使用146次,看眼取穴使用14次,病位取穴使用153次;进针方法以眶外横刺法为主(81篇),留针时长以15~30min较多,多采用刮动针柄法行针(34篇),总治疗频次以11~20次居多。医案部分涉及疾病53种,内科病种最多(37种),以中风后遗症(34次)和面瘫(11次)最为多见;取穴原则以看眼取穴为主(129篇),进针方法多采用眶外横刺法(102篇),留针时长不一;痊愈率均在90%以上,其余为显效。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的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内科中风后遗症和各种急慢性痛证的应用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现有腹针疗法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以期得到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规律及优势病种,为临床疾病诊疗提供相应参考。方法:基于课题组建立的腹针疗法数据库平台,针对纳入研究的腹针疗法文献信息,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与提取。结果:纳入研究文献788篇,涉及临床6个科属,具体包含病种96个,以内科病种频次最多,为45个,占46.87%,外科病种频次为18个,占18.75%。涉及病种中又以颈椎病、腰腿痛和中风后遗症出现频次较多,分别为84次、77次和67次。治疗组除腹针疗法外,采用配合疗法的研究共519项,占65.86%,涉及疗法频次552次。其中以针刺疗法应用最多,涉及频次135次,占24.46%;中药内服应用频次81次,占14.67%;艾灸应用频次80次,占14.49%。腹针疗法在各科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中以外科疾病总有效率最高,为95.10%。结论:腹针疗法治疗疾病的病谱范围广泛,尤以颈椎病应用最多,且疗效较佳。腹针疗法有其独特疗法特点与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适当采用相应配合疗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腕踝针疗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有关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审核,并将其归类,根据疾病类型对高频穴位及其有效率进行统计,对腕踝针疗法的留针时间、总治疗次数、结合疗法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SPSS 21.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6篇关于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文献,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肩痛(肩痛、肩手综合征),其次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其高频穴位肩部疼痛为上4、上5、上6,偏瘫为上5、下4,偏身感觉障碍为上5、下4、下5。聚类分析肩痛、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分别获得2组、3组、3组穴位组合,关联分析均获得6组穴位对。腕踝针的留针时间以30 min居多,总治疗次数多在30次以内,并常结合康复训练、针刺等来提高疗效。结论:腕踝针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取穴选择及留针时间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可有效缓解其相关症状,但还需探索更详尽的诊疗标准与治疗规律,以推动腕踝针疗法在中风后遗症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耳穴疗法的优势病种归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归纳分析耳穴疗法的疾病谱和优势病种,指导临床更好地应用耳穴。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检索1996~2006年间的耳穴临床报道论文1600余篇,统计耳穴治疗疾病的病种和相应篇章数、病例数,计算百分率。结果:耳穴疗法优势病种共16种。结论:耳穴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优势,尤其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芒针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芒针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以来有关芒针疗法的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入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芒针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以内科最多,外科、妇科、皮肤科次之,其中又以中风及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头针疗法数据库,对近50年来头针疗法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提取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头针疗法的科属、病种、进针方式、行针手法、头针各体系、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内科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外科、儿科。在各病种中,以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应用频次最多。头针进针方式中,快速推进针体法应用频次最多,其次为飞针进针法。行针手法以快速捻转法为主,频率多在200次/min。头针各体系中,应用频次最多的为焦氏头针,其次为国际标准化头针。头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其中皮肤科和妇科最为突出,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头针疗法在内科中的应用优势显著,多用快速推进针体进针方式和快速捻转行针手法,头针疗法治疗各科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杨海丰  崔志伟  王茂  赵臻 《中医杂志》2012,53(4):285-287
目的 研究我国中医优势病种分布特点,为我国中医优势病种的定位、布局以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我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中852所医院具有的,并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259种中医优势病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优势病种在不同类别、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地区、中医临床科室及其专科系统的分布状况. 结果 各地区前10位病种基本相同,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二级医院数比三级医院多,但三级医院病种数多于二级医院;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医院以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为主,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前10位病种基本相同,但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差异较大;具有中医优势病种的医院以政府办为主;中医优势病种在中医内、外、妇、儿、骨伤、眼、耳鼻喉科都有分布,但以中医内科和外科为主.结论 中医优势病种在我国各类医院中广泛存在,涉及的病种范围比较集中,不同类别、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地区、中医临床科室及其专科系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现阶段铺灸疗法的适应证及优势病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等7大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所有铺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进行分析,统计文献年度发表数量,文献所属各疾病系统的数量,其适应证及优势病种,研究病例数和对应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共纳入182篇文献,铺灸的主要适应证达40种,涵盖9大疾病系统。在运动系统中适应证最多,占所有适应证的17.50%(7/40),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占所有适应证的15.00%(6/40)。优势病种主要分布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妇科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有3个优势病种,为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和类风湿关节炎;呼吸系统有1个优势病种,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妇科系统有1个优势病种,为原发性痛经;神经系统有1个优势病种,为卒中后瘫痪。结论:现阶段铺灸的适应证较为广泛,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但铺灸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是动态变化的,其治疗疾病谱仍有拓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针刀治疗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文献量最多的前8种疾病依次是腰三横突综合征、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颈椎病、跟痛症、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占文献总量的64.4%.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颈椎病、颈源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占文献总量的87.5%.针刀治疗适应证广泛,但分布不均匀,优势病种相对集中.针刀疗法的适应证和优势病种有很大的拓展潜力,今后应当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促进针刀疗法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刺络拔罐疗法在相关文献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刺络拔罐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刺络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特点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审核、整理、提取和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刺络拔罐疗法在临床运用中以皮肤科最多,外科、内科、妇科次之,五官科、儿科应用较少,其中以带状疱疹应用居多;刺络拔罐应用腧穴多以阿是穴、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工具多选三棱针和玻璃罐;针刺深度一般为0.1~0.5 cm,放血量一般为1~5 mL,留罐10 min后取罐;刺络拔罐常配合毫针刺法使用效果更佳;治疗频次大多2~3 d 1次,多数疾病在1个月内治疗6~10次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结论:本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是刺络拔罐疗法的优势病种,在临床其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