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葛国岚  韩雪  潘丹萍 《新中医》2023,55(11):22-2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药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 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6—2022 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 观察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运用SPSS26.0 对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型、证素、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药物聚类 分析,R4.2.1 apriori 函数进行关联规则可视化分析,通过Cytoscape 3.9.1 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结果:共纳 入文献122 篇,涉及患者6 328 例,涵盖中医证型45 种,出现频次前4 位的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痰湿犯 肺、痰热壅肺、风热犯肺。共提取出14 个病性证素和5 个病位证素,其中病性证素频次前6 位依次为痰、 热、外风、气虚、湿、阴虚,病位证素频次前2 位为肺、脾。共使用处方150 首,涉及药物163 味,使用频次 较高的前6 味药物依次为甘草、苦杏仁、法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常用对药有茯苓-陈皮、陈皮-法半夏 等,药组有法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甘草-陈皮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 味高频中药可聚为9 类。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应分清虚实表里,病位主要在肺、脾,虚性证素常见气虚、阴虚,实性证素主要为痰、热、湿, 治疗以健脾益肺、祛风清热、化痰止咳为基本大法,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2021年6月15日期间发表的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相关的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分析用药经验和组方规律。结果:录入313首处方,使用中药共160味。有24味中药使用频次>55次,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茯苓、白术、丹参、葶苈子。对这5味药分别进行药物用量点分析,可得黄芪、茯苓、白术、丹参、葶苈子常用剂量分别为30 g、15 g、15 g、30 g、20 g。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组合有29组,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白术-茯苓、黄芪-茯苓、丹参-茯苓、丹参-黄芪、桂枝-茯苓。演化出20个药物核心组合及10首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有“正虚、瘀血、痰浊、水饮”为四大特点,临证以“益气活血为主,化痰逐水为辅”为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华医典》中所载的肺络病有关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的医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肺络病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华医典》肺络病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肺络病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103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8味,得出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6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4条,10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医案处方的隐性规律得出半夏、茯苓、陈皮、当归、白术、人参新方,体现肺络病益气活血、祛痰通络之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研究冯毅主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依照纳入标准,收集冯毅主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病例共1 602 例,通过EpiData 3.1 软件录入,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以及SPSSAU 对病例数据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舌苔脉象、证型分布、药物频次、药物关联度及证型与药物关联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依次是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百分比均超过60%;舌质多为淡红、暗红和红,舌苔以白薄苔和白厚苔最为多见,二者相加占比37.46%,舌苔中厚苔占比55.69%;脉象以沉细脉最多见,占比12.30%;主要证型依次是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肺肾气阴两虚、痰瘀阻肺、肺脾气虚,其次为外寒内饮、肺肾气虚、肺阳虚衰、肺气虚等证型;1 602 例病例共215 味中药中,排前20 位的药物依次是地龙、茯苓、炒白术、炙麻黄、炙甘草、黄芪、白芥子、射干、白僵蚕、瓜蒌皮、防风、苦杏仁、黄芩、紫苏叶、麦冬、太子参、厚朴、甘草、半夏、补骨脂。高频药物关联分析支持度设置在0.3 以上、置信度在0.7 以上的药物组合有20 对。排前5 位的有炒白术-茯苓,白僵蚕-地龙,白芥子-地龙,太子参-黄芪,苦杏仁-炙麻黄。证型与药物的关联分析,置信度0.5 以上时,共获得9 种证型,即外寒内饮、痰瘀阻肺、痰热壅肺、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肺阳虚衰、痰浊阻肺,及9 类核心组方。结论:冯毅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阳虚、外感风邪等,主要病理产物为痰和瘀,治法以益气温阳为主,疏风宣肺、降气化痰为辅,随证运用活血祛瘀之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与用药特点,为肺结节的中医治疗提供诊疗思路。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22年12月肺结节相关的中医证候和中医处方,筛选并用Excel软件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证候和方剂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挖掘中医证型规律、药物频次,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纳入文献145篇,筛选出中医证型93种,中医验方211首,中药268味,其中频次≥80的证型有14种。肺结节常见证候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痰、气滞、血瘀、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肝为主。使用的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常用的高频次中药有16味,前3味是甘草、茯苓、浙贝母。挖掘出药物内在核心组合16个,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紫菀-款冬花-麻黄等;得到新方组合8组,如党参-金荞麦-玄参-牡蛎-浙贝母、紫菀-款冬花-麻黄-枇杷叶-土茯苓。结论:肺结节以脏腑辨证为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多运用补益扶正、化痰散结、软坚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证规律,为COVID-19的中医论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黄冈大别山医院1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中医证候、处方用药,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药物、症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265个处方,涉及中药129味。药物主要功效依次为化湿、健脾、化痰、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等;主要归肺、脾、胃经等;常见的药物-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表明,黄芪-党参等为常用药对,鸡内金+黄芪→党参等为常用三味药物组合,薏苡仁+鸡内金+黄芪→党参等为常用四味药物组合;常见的药物-症状组合规律为:益气-苔腻、健脾-苔腻、化湿-苔腻等。结论:COVID-19患者多肺脾同病,主要病机为疫毒闭肺、湿困中焦、痰湿内蕴,宜从肺脾论治,以化湿、健脾、宣肺平喘、清热等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分析中医古代疫病鼻疗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鼻疗方(简称"新冠方")的用药特点,评估新冠方与古代疫病鼻疗方的传承关系,进而探索中医疫病鼻疗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获取5个历史时期48部古籍210条文献条目,筛选古代疫病鼻疗方132种(含燃熏方62种、挥发方63种、煎煮方7种);检索全国各地市及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和研究性文献,收集到新冠方处方20种(含挥发方12种、煎煮方8种);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各类处方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古代疫病鼻疗方共涉及178味药材,单味频次≥10次的25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雄黄。其中燃熏方涉及103种,频次≥5次的28种,频次最高者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雄黄、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挥发方涉及142种药材,频次≥5次的30种,频次最高者亦为雄黄,药对频次最高者为"朱砂、雌黄",核心处方为"雄黄、朱砂、雌黄、鬼箭羽"。7种煎煮方涉及17种药材,频次最高者为桃枝。②20种新冠方涉及22种药材,频次≥2次的18种,使用频次最高者为艾叶。其中挥发方涉及药材18种,频次≥2次的13种,频次最高者为藿香。煎煮方涉及药材13种,频次≥2次的7种,频次最高者为艾叶。结论古代疫病鼻疗方以燃熏法和挥发法为重点,擅用矿物药,用药品种多;新冠方以挥发法和煎煮法为重点,全部采用植物药,用药品种少,对燃熏法未能有效利用。认为新冠方体现了对古代鼻疗防疫经验的传承应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研究短板,建议推进中医鼻疗防疫经验研究,为中医药参与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志宏  张静  吴淑琼  陈丹  陈伟  汤涌  张众志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41-124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提取核心处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11日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基于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药物属性、用药频次、常用剂量、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9例,筛选处方709首,涉及中药251味,共有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陈皮、燀苦杏仁,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主入肺、脾、胃经。药物组合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陈皮、茯苓”“炒白术、茯苓”“茯苓、燀苦杏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两两药物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款冬花、泽泻”。基于熵聚类法,提取10对核心组合,得到5个新方组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重视肺脾胃同治,可适当多用温、寒、苦、甘之品,常用茯苓、陈皮、苦杏仁、法半夏、白术等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后全国各地区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究其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自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报的武汉首例不明原因肺炎发病病例至2020年3月1日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及互联网中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对预防类处方及治疗类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以获得核心处方和药物。结果:共收集全国及28个地区共29份中医COVID-19诊疗方案,178个处方涉及到183味中药。其中预防类方案62个,分析出3味核心中药;治疗类方案116个,各证候分型中"内闭外脱"型使用频次最高(19个),各类方剂中麻杏石甘汤使用频次最多(17次),分析出4味核心中药。结论:玉屏风散、麻杏石甘汤分别为各地区预防类处方和治疗类处方的核心处方;COVID-19病因病机多与湿、热、闭、虚相关,临床要重视"湿毒",加强祛湿化痰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中医学对运动性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研究现状,认为脾胃气弱、肾气不足为主要病因病机。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疲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共筛选方剂95首,涉及中药166味,方中益气温阳类中药出现频数最高;治疗方剂常用组合为益气温阳药配伍,演化得到核心组合6个,新处方3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天士治疗便闭病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肠痹门”“便闭门”处方中药,运用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软件进行证型、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叶氏治疗便闭病主要辨证为湿热内蕴、肾阳虚、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肺失宣肃等证型。药性以温、寒、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席德治先生治疗咳嗽的中药运用经验。方法收集席德治先生治疗咳嗽医案95则,按中医证型分类,建立医案资料库,统计所用中药的类别,及各类别中药总使用频次、不同证型中各类别中药的使用频次;每张处方平均药味及剂量。结果①共用137味中药,归属于15类,出现频次居前5位者为化痰药、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解表药。②风热犯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牛蒡子、甘草、桔梗、前胡、桑叶等;痰热壅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杏仁、桔梗、甘草、黄芩、牛蒡子等;肺阴亏虚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北沙参、甘草、杏仁、桔梗等;肺气亏虚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甘草、北沙参、白术、杏仁等;肝火犯肺证常用药物为:象贝母、杏仁、忍冬藤、茯苓、黄芩、败酱草等。③每张处方平均药味数(13.5±1.2)个,总剂量(147.67±22.17)g。结论席德治先生临证治疗咳嗽,重视"痰"这一病理因素及病机证候要点,注重化痰与清热,用药轻灵。  相似文献   

14.
基于聚类分析1 300份处方总结沈敏鹤辨治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沈敏鹤主任中医师辨治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沈敏鹤主任中医师门诊172例肺癌患者的1 300份诊治处方,将患者就诊处方的药味频数、药物累计频数、药物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51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 300份处方每剂处方药味数介于2~17味,平均10.38味;1 300份处方中共用药451种,累计用药频次13 512。其中,用药次数最多者为茯苓;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药物类别频数最多的为补虚药。系统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21类,涉及方剂有二陈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饮,药对有枳实-厚朴、干姜-红枣、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炒酸枣仁、白花蛇舌草-鲜芦根、北沙参-枸杞子等。结论:沈敏鹤辨治肺癌以补脾益肺为主,辅以清热解毒、解表宣肺、化痰利水之法;临证遣方用药善用经方,药用精少。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的研究,是当今生物医学领域里的一个重大科学难题,中医证的本质不明确是中药作用机理长期不能被阐明的重要原因。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证。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虚证的基本发病学机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根据中医学“药证对应原理”和相关的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我们从理论上提出了“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功能态平衡”的假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免疫力低下人群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高危人群,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用药特点,为新冠肺炎的防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9年0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CNKI中明确方剂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文献,总结单味药应用情况、中药的性味归经、中药药效分类,逐一输入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12. 0软件及IBM SPSS Statistics 23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全部117首方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甘草、白术、茯苓、黄芪、党参,以甘、苦类药物为主;从药性来看,以温性药物为主;从药物归经分析,以归脾经(60%)、肺经(53. 33%)为主。从中药功效分析,以补虚药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置信度为100%的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3类。结论:结合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病理特点、各地分期治疗方案分析,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及治疗阶段,应结合体质、辨证分型,重视甘草、白术、党参、茯苓、黄芪、薏苡仁等中药及白术-薏苡仁-党参、茯苓-党参等核心药对应用,改善机体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减轻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栗锦迁教授治疗慢性稳定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有效医案55例,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有效处方进行分析,得出64首方剂共包含70味药物,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总和为2 094次。其中党参、黄芪、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山茱萸、赤芍、麦冬及五味子出现的频次最高,且分别在用量30,50,20,15,30,15,30,20,15,20 g时使用频率最高。入组方剂中,频次在50次以上的3味及4味药物的组合分别为47及22组,频次在40次以上的5,6味及7味药物组合分别有155,67,10组,频次在35次以上的8味药物组合的有18组,频次在30次以上的9味药物组合有6组。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核心组合7个,新处方2个。结论:栗锦迁教授辨治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总以益气温阳为纲,擅用补虚药补养心脏,配合活血、清热之品,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痰之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回顾性研究艾滋病中医方药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药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药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1年4月在河南、安徽、湖北采集的2 674个中草药处方,分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和常用方药特点。结果:运用多维检索查询分析得出,本次研究中治疗艾滋病的核心药物主要为白术、炙甘草、人参、大枣、甘草、黄芪、山药、党参、白扁豆等补气药物,当归、白芍、熟地黄等补血药物,茯苓、薏苡仁、砂仁、泽泻等祛湿药物;核心处方为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结论:艾滋病病机以气血两虚兼有湿立论的正确性,治疗应益气健脾祛湿。此次应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科研病历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艾滋病的中医方药规律得出结论与临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方证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收集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该病的分期、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病机及演变规律。通过检索共获得26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个国家方案,25个地方方案),其中16个包括预防和治疗2个方面,7个仅为治疗方案,3个为预防方案。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因素为湿毒,核心病机为湿毒壅肺、阻遏气机,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毒、闭、虚"。该病病位在肺,多涉及脾、胃,重症波及心、肾。各期的核心治法依次为芳化湿浊、宣肺透邪(初期),清热解毒、宣泄肺热(中期),开闭固脱、回阳救逆(重症期),清解余热、益气养阴(恢复期)。全国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较多,不同地域的诊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总体上遵循国家方案,在病程分期、证候分型、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均围绕湿毒致病的核心病机及传变规律进行防治。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相关诊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希望重视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化瘀通络治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目前公布的国医大师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处方,解读其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医大师公布的关于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处方,检索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2日。结果共9位国医大师公布了22个处方。周仲瑛、孙光荣、唐祖宣、李佃贵、金世元、王琦、熊继柏、刘祖贻共8位国医大师开具了9个预防用方,涉及中药32味,处方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养阴清热、疏风解表、宣肺化痰。唐祖宣、杨春波、李佃贵、孙光荣4位国医大师开具了10个治疗类处方,涉及中药61味,处方以化湿、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唐老按湿邪与寒、热、毒邪分型证治,杨老依湿邪在体内的传变为辨证依据,李老专攻"湿热浊毒",孙老强调"疏风清热"。李佃贵、周仲瑛、王琦3位国医大师开具了3个香囊处方,涉及中药14味,均选用了藿香芳香化湿。结论多位国医大师积极参与防治COVID-19,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不论是治疗处方或是预防处方皆以益气、化湿、清热、解毒为主,结合用药频次统计,使用药物最多的是黄芪、藿香、金银花,具体证治方面则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