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八髂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分上髂(BL31)、次髂(BL32)、中髎(BL33)、下髎(BL34),分别对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脊椎两侧各四个,共八个穴.八髎穴位于骶部骶后孔处,分布着结构复杂的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而且骶后孔孔隙小,部位深.上髂穴位于骶棘肌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髂外侧动静脉后支处,深处有第一骶神经... 相似文献
7.
8.
9.
11.
李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0)
八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针刺镇痛机理:抑制疼痛神经信号,通过神经介质发挥镇痛作用。针刺八髎穴通过镇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护性肌紧张得以缓解。共治疗605例病例,治愈380例,显效135例,有效68例,无效16例。 相似文献
12.
1月10日,国家科技公益性工作专项项目“经穴主治规律和经穴主治国家标准研究”课题验收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八髎穴在临床中用于治疗腹泻、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病例举证具体分析针刺八髎穴治疗腹泻、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八髎穴临床运用广泛,而现在临床上多用八髎穴来治疗腰痛及妇科疾病等,而较少用于其他方面,高希言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八髎穴治疗便秘、腹泻。结论:针灸八髎穴治疗便秘和腹泻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并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经脉循行的特点与穴位分布规律,对新经穴进行了科学预测,初步认为至少有27个经穴尚待开发,并对新穴位置做了基本概述(见本刊1998年第5期)。为了使所预测的新穴能够开展实验室研究与临床验证,本文再从经穴主治规律,对27个新穴主治进行预测,同时对新穴的针灸要求提出建议,并为新穴初步命名。 相似文献
17.
18.
19.
脊柱穴是小儿推拿主要的特定穴位。脊柱穴为背部督脉所行之处,贯穿整个脊柱,联系胸、腹诸脏腑,但又不同于十二正经与脏腑有固定的属络关系,只是通过上、中、下三焦的布散与阳气的通达作用,发挥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所以其经穴主治范围广泛。交会于大椎,循行于脊里,统领一身阳气,调节阳经脉气。故有循达于体表则可卫外御邪;通达于内,则可温通经脉,温煦脏腑。因此,脊柱穴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强健身体之功能。推拿治疗脊柱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各腧穴也得到相应的治疗性刺激,可协调脏腑间的功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故推拿治疗小儿脊柱穴具有调整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行及疏通经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在随症配穴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案取穴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评估2组治疗1疗程、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1次、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7.5%,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次、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时的主观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和JOA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总体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在临床选穴时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