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麦金妹  刘伟燕 《吉林医学》2011,32(27):5812-5812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术后并发肠外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15例患者瘘口缩小,溢出液减少,维持了机体所需的营养。结论:克罗恩病术后合并肠外瘘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为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1例     
向国霞 《四川医学》2003,24(2):211-211
患者 ,女 ,4 3岁。因腹痛、腹泻半月 ,加重 5天入院。半月前因进食皮蛋和隔夜稀饭后出现脐周隐痛 ,伴腹泻 ,为褐色水样便 ,4~ 5次 /日 ,伴里急后重 ,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在社区医院查大便常规提示有白细胞、脓球、吞噬细胞 ,予抗感染治疗腹泻减轻 ,无腹痛 ,仍感腹胀。在我院查血常规、大便常规正常 ,大便隐血阳性 ,动力实验阴性。 5天前腹痛加重 ,呈阵发性绞痛 ,夜间明显 ,伴腹泻 1~ 2次 /日。门诊以“急性细菌性肠炎”收入我科住院。体格检查 :轻度贫血貌 ,心肺(- ) ,腹平坦 ,无肠型及胃蠕动波 ,中腹部深压痛 ,无肌紧张、反跳痛 ,移浊…  相似文献   

3.
万群  张泉 《中华医护杂志》2007,4(3):194-194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14岁,因不规则发热2mo,头昏、乏力、面色苍白1mo于2006年11月2日入院。患者于2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伴夜间盗汗,1mo前感头昏、乏力、面色苍白、上腹胀痛、全身肌肉酸痛,院外诊断为“慢性胃炎”,治疗后未见好转,渐渐出现双下肢浮肿,明显消瘦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7.3℃,体重30kg,一般情况差,重病容,骨瘦如柴,恶病质,皮肤、口唇、甲床苍白、结膜苍白,颌下及颈部可扪及散在黄豆至蚕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大剑下3cm,脾不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胫骨中下段中度凹陷性浮肿,左下肢〉右下肢,全身肌肉触压痛,尤以腹部明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外科诊治方法。方法:对29例外科手术的CD病例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4例因回盲部占位肠镜活检证实,6例全消化道造影结合CT检查诊断,1例外院无线胶囊内镜诊断,其余18例均因肠梗阻、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等急诊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手术方式以右半结肠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回盲部切除等为主。结论:本病常以急腹症出现,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手术方式依据病变部位和并发症而不同,切除病变肠管仍是肠道CD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3):176-176
病历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反复腹痛、腹泻13年,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13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腹痛,腹泻,且有脓血便,于“解放军曾463医院”行胃肠全程检查示横结肠狭窄,遂行手术狭窄肠段切除,术后症状缓解。3年前再次出现腹泻,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进镜10cm取病理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青黛散口服,1个月后腹泻症状减轻,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护理。方法:通过个案护理,针对疾病特点,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细致地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论:通过该病例的护理,我们认识到针对疾病特点,通过个案护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0余年,加重3天入院.自述每日排稀便1次.查体:右下腹有压痛及轻度反跳痛,结肠冲气实验阳性,未触及异常包块.初步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护理。方法:通过个案护理,针对疾病特点,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细致地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论:通过该病例的护理,我们认识到针对疾病特点,通过个案护理,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以肠道慢性特发性炎性反应为特点的疾病,其具体病因至今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IBD患者中存在微生态失衡,即肠道微生物群发生质或量的改变,其代谢活动和分布亦发生改变,这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异常免疫反应,从而激发遗传易感个体的慢性肠道炎性反应。近年来恢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治疗策略的粪菌移植(FMT)正在被探索中,将其应用于治疗IBD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文章对FMT治疗IB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对治疗后炎症指标、疾病评分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肛肠科行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的14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疾病评分及治疗效果,16s rDNA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经肠菌移植后,第15周临床有效率为85.71%(13/15);患者炎症指标、Mayo及疾病评分、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菌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苏闽秉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理论,认为治疗克罗恩病肛瘘以调脾为重中之重。多角度联合明确诊断,内外结合、中西医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张教授将中医传统"挂线"疗法与克罗恩病特殊病理相结合,首创"丝挂逐剪"引流法,并对克罗恩病肛瘘手术挂线的材质、拆线时机均给予了详细的阐述。针对克罗恩病肛瘘,提倡应用外科局部微创疗法,在国内首先尝试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重视病因病机,辨证选药,传统与现代疗法相结合,自成一套中西医结合诊疗克罗恩病肛瘘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罕见并发症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及1966-2007年问文献报道附有详细临床资料的8例类似患者进行病例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50岁,绝大部分是女性(8/9).动脉闭塞可以发生于克罗恩病的活动期(5例/9例),也可以发生于非活动期(4例/9例).受累动脉除下肢动脉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动脉如主动脉、髂动脉、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影像学检查在7例患者中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其中合并主动脉斑块4例,合并髂动脉狭窄6例.取栓或血栓内膜剥脱是本组病例中最常采用的外科治疗方式(6例次).4例患者术后复发下肢症状.结论 动脉闭塞是克罗恩病罕见的肠外合并症,对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克罗恩病患者需对主动脉做影像学检查.取栓是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式,如无抗凝禁忌,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4.
克罗恩病临床特征与处理对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其预后,评价目前的处理对策。方法 按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收集2002年~200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CD住院病例,随访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 共纳入66例CD患者,男女比例2.47∶1,年龄12岁~76岁,平均(32 ± 17)岁。临床表现中胃肠道症状以腹痛的最多(80.3%),其次为腹泻(54.6%)和瘘管形成(31.8%),全身表现以发热(80.3%)和营养障碍多见。60.6%患者发生并发症,34.8%患者发生一种以上并发症。7.6%患者有肠外表现。86.4%为活动期患者,以回结肠受累为主(57.6%)。与静止期患者相比,活动期患者有明显腹痛(P=0.011)、便血(P=0.008)、发热(P=0.001)、贫血(P=0.020)、体重过低(P=0.010)和CRP增高(P=0.033)等表现。诱导缓解治疗药物主要为单纯氨基水杨酸制剂(33.3%),氨基水杨酸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36.4%),或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7.6%)。经内科治疗6.8%患者临床缓解,62.7%有效,28.8%无效,1.7%死亡,55.9%复发。21.2%行手术治疗。42.4%患者既往有手术病史,9.1%多次手术治疗。结论 CD活动期患者并发症多,肠外表现少,异型增生率低,癌变率低,手术率较高,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例食管克隆氏病,对该病的临床表现、X线特点、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食管克隆氏病需与结节病、食管癌、Barrett's食管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ohn病致肛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37例Crohn病致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复发及肛门自制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复发13例(35.1%),术后肛门失禁5例(13.5%)。11例存在直肠炎者7例复发(63.6%),显著高于非直肠炎者(23.1%)(P=0.028);存在直肠炎者肛门失禁发生率36.4%,亦显著高于非直肠炎者(3.8%)(P=0.021)。低位肛瘘患者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高位肛瘘患者(4.2%vs30.8%,P=0.042)。高位肛瘘病例中,挂线疗法患者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切断括约肌术式患者(66.7%vs0.0%,P=0.021)。结论Crohn病致肛瘘患者治疗较为困难,应首先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争取非手术治愈,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术前须控制直肠炎。低位肛瘘宜行瘘管切开术,高位肛瘘应采用非切断括约肌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29例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7例确诊克罗恩病患者中,发生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者29例(7.0%),平均发病年龄29.5岁,平均第1次出血年龄32.9岁,复发出血率60.0%(15/25),病死率24.1%(7/24)。出血好发部位依次为小肠(62.1%),结肠(37.9%)。出血部位的诊断以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率最高(77.8%),其次为血管造影(56.3%)、结肠镜阳性率最低(20.0%)。糖皮质激素治疗使出血复发的风险增加4.567倍(P=0.0155),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有助于预测出血复发(P=0.0661,HR=3.858)。结论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高,多层螺旋CT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是预测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静  梅俏  胡乃中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1,(9):1235-1237
目的结合Montreal分型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生物学行为,并比较近14年来治疗策略的变迁。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11月1月我院确诊为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Montreal标准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并按照年限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1997年-2004年,B组=2004年-2011年),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及手术情况。结果共有197位确诊患者入组,发病率以男性患者居多(61.4%),平均年龄为32±7岁。诊断时病变部位多位于回结肠(41.6%),生物学行为以非狭窄非穿透型为主(44.7%)。与A组比较,B组激素及免疫抑制使用有增多趋势(P〈0.05),手术治疗比例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中CD患者的病变部位多位于回结肠,以非狭窄非穿透型为主,近7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增多趋势,手术比例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和胶囊内镜情况。结果胶囊内镜下表现的轻重度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结论克罗恩病胶囊内镜下表现可成为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协助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27p28基因启动子区g.-964 T>C、第2外显子区g.2905T>G和第4外显子区g.4730T>C 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浙江地区人群克罗恩病(C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5例浙江地区汉族CD患者(病例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两组g.-96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2905和g.4730位点的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p28基因多态位点g.-964 T>C可能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CD易感性有关, g.2905T>G和g.4730T>C多态性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CD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