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普通针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侧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针刺.1次/d,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第1次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跨步时长、平均速度、步频、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步长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针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双下肢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可有效改善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联合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分析其疗效及康复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同时2组均于BTX-A治疗24 h后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肌张力及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3个月的股内收肌群、腘绳肌、腓肠肌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个月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55/60),高于对照组的68.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联合应用针刺联合电刺激引导下BTX-A肌肉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有助于降低下肢肌群肌张力,并可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行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开展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按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平衡量表评分(P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GMFM)和内收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内收肌和腓肠肌R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收肌和腓肠肌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和平衡功能,减轻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靳三针疗法,穴取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膝三针、足三针及承筋、承山等,然后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连续进行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估及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55.32±17.10vs 47.48±17.1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腓肠肌Ashworth痉挛分级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36/40)vs(72.5%(29/40),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疗效优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取承山穴及跟腱附着点上缘上1寸处为进针点进行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取痉挛下肢阳明经穴为主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痉挛综合量表(CSS)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CSS评分及GMFM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CSS评分及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可减轻尖足,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药浴联合悬吊运动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瘫患儿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注射联合悬吊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评价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8%)高于对照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20 cm宽步道10 m步行速度(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药浴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与悬吊运动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捏脊、足部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在个体化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捏脊及足部护理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腓肠肌肌张力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及腓肠肌肌张力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足部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异常步态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CSS评分、ROM、GMF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SS评分、ROM、GMFM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异常姿势采取体穴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小儿脑性瘫痪异常姿势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中医康复治疗,包括中药蒸汽医疗、推拿疗法及生物肌电治疗仪、引导式训练、生物肌电治疗仪等治疗方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体穴针刺疗法.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9.07%,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痉挛程度分值及DQ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性脑瘫异常姿势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穴针刺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疗效.促进患儿痉挛程度分值降低.改善DQ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久胜  刘玉玲  张方方  王心羽 《新中医》2023,55(21):135-140
目的:观察针刺顶区头穴线联合痉挛三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痉挛型脑 瘫患儿10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电刺激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临床 痉挛指数及运动功能,检测内收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 经生长因子(NGF)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71.15%(P<0.05)。治疗后,2 组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 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 观察组GMFM、FMFM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腱反射评分、肌张力评分、阵挛评分 及痉挛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内收 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BDNF、NG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 BDNF、NGF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顶区头穴线联合痉挛三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 显著,可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及痉挛指数,营养脑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牵伸训练结合石蜡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石蜡疗法然后进行牵伸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下肢肌张力、GMF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伸训练结合石蜡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下肢痉挛,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合剂对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脑益智合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GMFM)和Gesell智力测试之发育商(DQ)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5.0%,且治疗组在GMFM、DQ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健脑益智合剂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脑益智合剂可明显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步行能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数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站位)、E区(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步行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肉电生理及影像学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组)及非穴位注射组(对照组),治疗组89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肌肉超声、表面肌电图及GMFM量表评分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1在表面肌电图比较中,治疗组腓肠肌波幅均值有提高,腓肠肌肌电积分值有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超声比较中,治疗组中腓肠肌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好转4例;对照组中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好转3例;治疗组中肌肉回声增强好转3例;对照组中肌肉回声增强好转2例,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GMFM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够使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收缩时参与的肌纤维数量增加,超声影像显示肌肉纤维走行及回声有好转趋势。提示该疗法能够改善肌肉萎缩程度,提高肌肉电活动,增加肌肉收缩、舒张活性,进而使脑瘫患儿运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疗效、下肢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MAS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衡阴阳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价值。方法:84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普通针刺组(19例)和平衡阳阳法组(65例)。平衡阴阳法组在普通针刺组的基础上加上捏脊和不同的针刺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阴阳法组治疗后GMFM积分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阴阳法组治疗后满意度评分优于普通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阴阳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可靠并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循经针刺综合康复疗法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患儿发育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儿随机均分后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经针刺治疗;治疗一疗程后,评估并对比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估指标:GMFM、ADL、FMA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儿生理指标:大脑血流速(VP)、肌张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76.19%,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经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ADL、FMA评分均可见好转,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ADL、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评分、VP均可见好转,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评分、VP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针刺综合康复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发育状态、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儿脑部血流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尖足三针对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站位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童康复科95例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尖足三针针刺治疗的45例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足背屈角、表面肌电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88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GMFM-88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足背屈角明显高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足背屈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主动跖屈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主动跖屈肌电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被动背伸肌电信号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被动背伸肌电信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联合尖足三针针刺对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康复期脑性瘫痪患儿腓肠肌肌肉张力、足背屈能力,进而促使患儿站位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神经节苷脂静脉注射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药浴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综合治疗为基础的中药药浴联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痪患儿疗效明显,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四肢肌张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