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车轴草水提物的异黄酮类肠吸收成分及其肠渗透性,探讨其相应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红车轴草水提物肠灌流液中异黄酮类成分大豆苷元、大豆苷、染料木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红车轴草水提物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在不同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渗透性,并对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单体成分肠渗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红车轴草水提物肠灌流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红车轴草水提物灌流液各成分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大于5×10-5 cm/s,最大者为芒柄花素(Peff=3.20,十二指肠),其次为染料木苷(Peff=2.19,空肠);对于不同肠段,各成分Peff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存在一定差异,大豆苷元、芒柄花素的十二指肠Peff最大,其余4种成分的空肠Peff最大,表明红车轴草水提物中异黄酮的最佳吸收窗口为十二指肠和空肠;不同浓度芒柄花素、芒柄花苷单体灌流的Peff、K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收曲线近似线性,其吸收机制符合被动扩散的特征。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车轴草水提物中异黄酮类成分的肠渗透性及吸收机制,可为质控成分筛选、制剂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邢雪  郭晓  任晓亮  周立伟  王泰一  刘虹  王萌 《中草药》2019,50(5):1082-1087
目的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对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和计算机预测软件Pipeline Pilot 8.5、ChemDraw研究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根据实验值和预测值利用BCS分类方法对3者进行分类。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均为BCSⅢ类药物,与不同软件预测的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基于Clg P的渗透性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基于lg Cs的溶解性及基于Alg P、lg D的渗透性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反。结论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均为BCS Ⅲ类药物,3者溶解性依次降低,但仍都属于高溶解性成分。3者的渗透性是影响其吸收的关键因素。基于化学结构对甲型强心苷类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的生物药剂学属性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口服吸收进行BCS研究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时建议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增加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荷叶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明确荷叶成分间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结果表明,荷叶中荷叶碱、去甲基荷叶碱、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7种单体成分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大于0.5×10~(-4)cm·s~(-1),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肠渗透属性中,属高渗透性成分,而儿茶素、金丝桃苷为低渗透性成分。然而,在荷叶总提取物多成分环境下,成分的渗透行为发生了变化,对荷叶中不明确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在多成分环境下,可标识的9个成分中有3个成分Peff小于0.5×10~(-4)cm·s~(-1)。在多成分环境下,7个未知成分中,3个成分属于高渗透性成分,4个成分属于低渗透性成分。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荷叶中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为揭示中药多成分环境下的吸收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中的渗透性评价,需多成分作为整体来开展研究,即使在研究具体某一成分时,也应将其放在多成分环境中审视。该实验以此为原则,将葛根芩连汤中的高含量成分作为多成分环境影响因素,考察葛根素的肠渗透性,运用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对葛根素肠渗透性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评价其他高含量成分对其肠渗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黄芩苷、甘草酸和小檗碱对葛根素的肠渗透性均有一定的影响,甘草酸能显著抑制葛根素的肠吸收,高浓度小檗碱会促进葛根素的吸收。该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渗透性评价充分考虑多成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5.
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在评价候选药物的口服吸收及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中药多成分特点,所提出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更适用于中药成分的研究。谱效相关技术的普及为寻找中药药效物质成分提供了新方法,而以肠吸收谱为切入点,避免了血清谱复杂的体内分布、代谢过程带来的难题,且不易遗漏不吸收的有效组分,更加简便,更适用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是公认的研究药物在体吸收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准确模拟了口服药物的在体吸收,联用运用肠系膜取血等技术,可较为真实反映成分吸收入血情况,更加适用于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谱效相关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单向在体肠灌流实际上反映的是各组分表观吸收,欲进一步了解其吸收机制,还需结合单个药物、成分的单向肠灌流研究及在体吸收研究。在单一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再对其多成分环境下的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回归到以中药或复方为整体的研究中去。近年来,单向在体肠灌流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多。查阅近20年文献,对筛选出用于中药研究的200多篇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课题组经验,总结其在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药对、复方研究中的应用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其在中药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雪晓  任晓亮  王萌  孙立丽  邓雁如 《中草药》2020,51(13):3451-3456
目的对制何首乌5种主要药效/毒效成分没食子酸、大黄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平衡溶解度法和外翻肠囊法研究各代表成分的溶解度和渗透性,采用2种软件Pipeline Pilot 7.5和ChemDraw 7.0预测各成分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参数,采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标准分别对代表成分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经典BCS分类研究,同时评估其相关性。结果初步判定制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大黄素甲醚为BCSIV类药物;二苯乙烯苷和没食子酸属于BCSⅢ类成分,渗透性是其吸收过程中主要限制因素。蒽醌类化合物的BCS分类研究存在差异,软件预测存在假阳性。结论采用体外生物利用度快速评价方法对制何首乌中5种主要药效/毒效成分进行BCS分类研究,为中药体内吸收预测和体外安全性评价提供研究思路和实验范例。  相似文献   

7.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基础研究之一是在多成分环境下对单一成分进行研究,即除成分自身溶解性和渗透性外,需结合多成分环境下造成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各自提升度进行分类研究。该研究以小檗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在黄连水煎液中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变化规律。其中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在不同p H缓冲液及不同浓度的黄连水煎液中的溶解度,并分别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及肠道灌流并行采血模型进行小檗碱的肠吸收和入血吸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溶解吸收特性及两者共存条件下在溶解和吸收方面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溶解度实验技术测定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平衡溶解度;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方法研究大豆苷元和大豆苷肠渗透性相互作用。结果在pH=7.4的K-R试液中,大豆苷的溶解度约为大豆苷元的6倍,两者共存时溶解度均有所增强。大豆苷元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系数约为大豆苷的3倍,大豆苷对大豆苷元的吸收有显著性增强作用,但大豆苷元对大豆苷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苷元的溶解度低于大豆苷,渗透性高于大豆苷。两者合用后大豆苷元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均明显增强,大豆苷的溶解度增强不显著,且渗透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管咏梅  万鑫浩  邹斌  吴文婷  陈丽华  朱卫丰 《中草药》2021,52(23):7138-7147
目的 基于中药整体观,以葛根Puerariae Lobatae Radix自身作为整体,考察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溶解度及渗透性的调节作用,探讨单味中药所含成分发挥作用时的“自洽性”。方法 选取葛根中3种高含量黄酮类成分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苷,设计人工多成分环境,采用平衡溶解度的研究方法考察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多成分环境下葛根素溶解度的变化;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肠吸收的调节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背景、不同成分组合及其不同比例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对葛根素溶解度与渗透性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递进式进行2成分及3成分背景的溶解度研究,表明葛根素溶解度和渗透性变化均存在“叠加性”和“饱和性”的特点,溶解性方面:以葛根自身成分为整体,在水溶液体系中各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溶解度提高了42.60%,在pH 7.4缓冲液体系中提高了18.62%。渗透性方面:葛根素的肠渗透性具有“叠加效应”。以葛根自身成分为整体,主要异黄酮类成分3''-羟基葛根素、染料木苷及大豆苷元对葛根素的肠渗透系数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肠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ve promoter,Ka)、肠吸收分数(intestinal absorption fraction,Fa)分别提高220%、236%、213%,即对葛根素的肠渗透性提升了约220%。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在人体作用时可能存在“叠加效应”,葛根素在葛根自身多组分环境中具有部分“自洽性”,从而改善了葛根素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的顶层研究之一是中药复方对单一成分的影响研究,除单成分自身溶解性和渗透性外,需结合复方中多成分环境下其溶解性和渗透性各自提升度来进行分类。该文主要是研究葛根芩连复方中小檗碱的CMMBCS分类属性的变化,即小檗碱在葛根芩连汤中的溶解性和渗透性,考察其在整个复方环境中的变化及分类。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在复方中的溶解度变化,并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实验进行小檗碱肠吸收定性,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小檗碱肠吸收定量研究,同时和肠道血管并行采血实验进行吸收入血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的优势之一,是将分类归属的研究层面从单成分扩展到中药多成分,进而从多成分扩展到中药整体研究层面。该研究以黄连提取物中的生物碱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生物碱单一成分及黄连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水溶解性及肠渗透性变化规律,并对黄连提取物整体做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归属研究。其中采用经典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碱单一成分及提取物中各生物碱成分的溶解度变化及分类,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进行生物碱吸收定量研究,同时采用自定义权重系数法对黄连提取物整体进行渗透系数计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和寡糖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技术分别建立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寡糖类成分耐斯糖在小肠液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p H值、不同药物浓度、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盐制对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盐巴戟天中3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液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3种成分在pH7.4灌流液中的P_(app)和K_a均大于p H 6.8和p H 5.4灌流液,在中剂量(270 g/L)灌流液中的吸收参数均明显大于高剂量(540 g/L)和低剂量(135 g/L)。3种成分在小肠各肠段均有吸收且不同肠段间无明显差异,水晶兰苷K_a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K_a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耐斯糖K_a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同一肠段耐斯糖与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K_a有明显差异(P0.05),耐斯糖去乙酰车叶草苷酸水晶兰苷。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在小肠不同肠段的P_(app)均大于巴戟肉,其中耐斯糖最为显著(P0.01)。结论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在小肠不同肠段中均有较好的吸收,水晶兰苷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回肠,耐斯糖的吸收速率明显大于水晶兰苷和去乙酰车叶草苷酸。3种成分在中剂量(270g/L)、pH 7.4灌流液中吸收较好,均存在自身浓度抑制现象。盐巴戟天中3种成分的肠吸收特性优于巴戟肉。  相似文献   

13.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研究最终应落实到中药复方整体研究层面,而中药复方整体的溶解度和渗透性等重要参数不止是各成分溶解度和渗透性的简单加和。该研究以葛根芩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同时测定葛根芩连片中12个代表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黄芩苷、大豆苷元、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得到各成分的质量权重;利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 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考察葛根芩连片中12个代表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得到各成分的药效权重。通过经典摇瓶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分别测定葛根芩连片中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有效渗透系数,并采用质量权重和药效权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得到能够代表葛根芩连片整体性质的剂量数和有效渗透系数,结果表明葛根芩连片属于低溶解度、低渗透性药物,应归为CMMBCSⅣ类。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成分的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芍药甘草汤配伍机制与适宜的配伍比例,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芍药甘草汤SG11(白芍-炙甘草1:1)、SG31(白芍-炙甘草3:1)、白芍水煎液S及炙甘草水煎液(G)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离体、在体肠吸收情况,并进行比较。以HPLC测定上述供试品以及肠囊吸收样品、肠灌流样品中芍药苷(paeoniflorin,PF)、甘草苷(liquiritin,LQ)、甘草酸单铵盐(glycyrrhizin single ammonium salt,GL)的浓度,并计算肠吸收量及吸收参数。发现在外翻肠囊模型中,3种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均为空肠,且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单煎(P<0.05),与SG3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中,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各单煎液,SG11中PF,GL的各参数均显著高于SG31,LQ,各参数无差异。说明白芍炙甘草配伍有助于PF,LQ和GL的肠吸收,SG11较SG31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好。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2015,(16)
目的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促进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釆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和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炮制辅料羊脂油对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淫羊藿总黄酮中淫羊藿苷成分在4个肠段的吸收具有差异性,其中在空肠段最高。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的渗透系数显著增加。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淫羊藿总黄酮中的淫羊藿苷成分吸收渗透系数较小,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吸收渗透系数显著增加,外排比率从4.72下降到了2.3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肠吸收较差,加入羊脂油后可自组装形成胶束,其在肠道的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复方多成分环境对单一成分溶解度、渗透性影响及单成分在复方环境下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属性分类问题,该文以黄芩素为研究对象,考察单成分生物药剂学属性及其在葛根芩连汤多成分环境下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属性。通过经典摇瓶法、特性溶出速率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芩素单成分及其在复方中的溶解度,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的渗透性边界的标准物质对在体单向肠灌流进行模型验证,并对黄芩素的渗透性做定量研究。最终得出黄芩素单成分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BCS-Ⅱ类,其在葛根芩连复方环境中可能归属于自身溶解性差但在复方环境下提升较好和渗透性好在复方环境下提升良好的CMMBCS-Ⅰ类。该研究可为临床确定黄芩素的最佳人体口服剂量提供验证思路,同时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芳  杨培民  曹广尚 《中草药》2015,46(2):240-244
目的考察白花蛇舌草醇提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DAD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计算各黄酮类成分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白花蛇舌草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较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5~4.0 g/L时,吸收速率常数(Ka)、Peff值差异无显著性;在2.0 g/L下,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Ka分别为0.011 3、0.015 4、0.010 2、0.030 5、0.027 5 min-1;芦丁和异槲皮苷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分别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结论白花蛇舌草中5种黄酮类成分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为被动扩散吸收;各黄酮成分之间的吸收有差异性,黄酮苷类成分的Ka值小于黄酮苷元;各黄酮成分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芦丁和异槲皮苷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18.
桂枝茯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中苦杏仁苷、芍药苷、丹皮酚等主要的3种成分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了解中药组方对吸收的作用.方法: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的灌流液以及直接溶解有这3种成分的灌流液在肠灌流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结果:苦杏仁苷、芍药苷、丹皮酚分别在19.2~304.8、 18.4~329.5、 7.8~125 μg/mL浓度范围内,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Ka、Kapp值基本保持不变;除丹皮酚外,在pH 5.0至pH 7.4范围内苦杏仁苷、芍药苷的吸收不受pH影响;3成分在各肠段的Ka、Kapp均无明显差异;仅含有上述3成分中一种成分的各个提取物的苦杏仁苷、芍药苷的Ka、Kapp值显著小于由配方药材提取得到的胶囊内容物的相应成分的Ka、Kapp值.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且3成分无特殊的吸收窗;桂枝茯苓胶囊组方配伍显著增加苦杏仁苷、芍药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荷叶碱为中药荷叶Nelumbinis Folium中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目前关于荷叶碱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报道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该实验利用多种生物药剂学评价模型,对中药材中荷叶碱进行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biopharmaceut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其中,荷叶碱平衡溶解度采用了理想溶液模型、Apelblat模型、多项式模型(经验模型)进行测定及关联性评价;渗透性采用油水分配系数logP,分布系数logD以及细胞和组织表观渗透系数研究。荷叶碱溶解度受环境pH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属于BCSⅠ类;近中性及碱性环境下,BCS分类结果出现差异。以外翻肠囊法所得肠组织表观渗透系数荷叶碱渗透性较差,为BCSⅣ类。进一步证明动物种源及环境酸碱度对中药活性成分荷叶碱口服生物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芒果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芒果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芒果苷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结果]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在肠各吸收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大于芒果苷,其中在空肠的吸收均显著强于其他部位(P<0.01)。[结论]与芒果苷相比,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可改善大鼠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