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针灸标准化工作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基本理论混淆的情况,为更好地推进下一步的工作,有必要回顾来路,澄清认识。本文根据标准化的定义、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标准化实践,分析了针灸标准化与针灸现代化、针灸标准化与个体化诊疗、现代标准与传统经典,以及标准研制与针灸科研4个方面的关系,提出①要立足学科发展,客观地分析国内与国际、科研与临床的不同需求,明确针灸标准化的真正目的;②既不能借个体化一味地排斥标准化,也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改造针灸;③需要回到针灸学自身,以标准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针灸学,深入分析和思考针灸学的哪些特征需要标准化、如何标准化等问题;④应将科研与标准研制有机结合,以书写经典的态度来编写标准,提高标准质量,从而真正发挥以针灸标准化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标准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成果,分2个阶段回顾了我国针灸标准化的历程。并通过与国外针灸标准化研究比较,指出日前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得到了有序发展,但在针灸国际标准化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压力与挑战。下一步尚需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推进针灸标准国际化,并需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针灸标准应用工程化研究,带动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医标准化理论方法不足、共性技术缺乏、评价体系缺失等关键性问题,开展了中医标准化理论与方法学的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中医标准化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际中医针灸标准发展现状,构建了以标准研制为主体的针灸标准体系,提出中医标准化基本理论,厘清了标准化研究中几个重要的关系问题;在方法技术方面,提出了"三证合一"的指南制定方法并得到应用,提出了中医证据分级标准及证据集合方案,构建了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总结了标准化人才培养方法;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标准化导论》课程,提高了标准研制质量,推动了中医标准化发展,对中医标准研制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Chen ZL  Guo Y 《中国针灸》2011,31(5):455-458
依据标准化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医针灸的标准化现状及特点,研究了针灸标准化过程中的八大关系.即:针灸标准是从不同的个人经验中所概括出的共性,针灸标准的制定不能束缚个人经验的发挥;古典文献是制定中医针灸标准的主要依据,现代研究是针灸标准化活动发展的基础;针灸标准的制定必须强调适用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标准内部及不同标准之间应协调统一;针灸国家标准的制定编写必须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标准是基础,国际标准是目标;针灸标准化是建立针灸的"最佳秩序",为最终"取得最佳效益",提高临床疗效服务;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高于标准文件,目前的针灸标准基本是推荐性标准;针灸标准化应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分析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我国针灸标准化工作已取得长足进步:针灸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各机构间初步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国际针灸标准化工作正由被动参与向主导者身份转变。但仍存在问题:重要标准缺失或滞后,已发布标准间和谐性有待加强;从业者标准化意识待提高、人才短缺,研究机构建设不足,标准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灸标准体系,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补充重要标准,增强标准间和谐性,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针灸融合标准;加强针灸标准支撑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意识,培养“四懂”人才,扩大研究机构数量与规模,完善标准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针灸标准化活动,同时采标、对标时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实现双向开放。  相似文献   

6.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医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国内外交流。然而中医标准化初期原理不明、方法不足,团队本着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对策的研究思路,创建了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系统评估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国际战略环境,提出了“贵和执中”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确立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工作原则。构建了中医针灸标准研制与评价系列方法,制订了中医针灸标准制修订共性规范,建立了首个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创建了全链条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共性技术平台、数据中心和评价研究基地,提出了中医古代文献和专家经验评价分级标准,确立了“三主三辅”的中医治未病指南方案推荐方法,建立了可量化的中医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为中医针灸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基于针灸标准化的各项因素对古今针灸领域所涉及到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探讨,全面分析了古代与现代针灸意外发生的趋势,阐述了针灸安全性发展史。并对现有的影响针灸安全性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方法]本文根据针灸标准化的基线,采用古籍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整理古籍以及现代文献中造成针灸危险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相关案例的记载,分门别类讨论造成针灸的危险状况的因素,加深对针灸的安全性的历史进展与现状的了解,以更加出色的规避危险。[结果]古今在腧穴的标准定位、针灸器械及针灸操作规范等标准化方面的差异影响着针灸安全性的发展。[结论] 回望古代,守望现代,展望未来,遵循既定的针灸标准,促进针灸标准化的建设,提升治疗有效性,推进器械操作创新,确保针灸安全性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针灸标准基本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针灸学科发展状况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针灸标准体系分为以标准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和以标准实施为目的的推行体系(见图1).针灸标准基本体系包括:针灸基础标准、针灸技术标准、针灸器具标准、针灸管理标准;针灸标准推行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推广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针灸标准基本体系的建立是以针灸学科理论体系为纲,以实际运用发展为目,围绕着继承与创新,充分体现出针灸学科特色.在具体标准研制中要本着从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薛莲  梁忠 《光明中医》2013,28(6):1286-1287
针灸临床研究是为了验证并提高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实践,文章阐述了针灸临床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者科研技能掌握不够、研究过程尚欠标准化、对针灸作用机理及预后研究不够重视以及对传统针灸操作手法的运用太少等一些常见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古籍文献对灸法的应用以及对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标准的论述,全面分析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对疗效的影响,阐述进行灸法标准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针灸标准制定、修订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就关于灸法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灸法标准化建设步骤的思考;灸法国际标准建设的思考;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重视灸法标准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灸法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促使灸法向更客观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台湾针灸的发展状况、台湾地区针灸标准的制定、台湾针灸标准化情况3个方面对台湾地区的针灸标准化现状进行介绍.目前台湾地区与针灸有关的标准仅有针灸标准作业程序、中医医疗院所安全作业参考指引、中医医院设置标准等几项内容.台湾地区针灸标准化的现状是,行业内部针灸标准化意识不强,企业标准缺乏;已制定的标准数量少,覆盖面窄.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年度工作汇报暨针灸标准化研讨会2月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在会上说,中医的标准化是一项复杂工作,针灸标准要注意临床可操作性。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古籍文献对灸法的应用以及对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标准的论述,全面分析灸法、灸量、灸位、灸材、灸烟、灸程对疗效的影响,阐述进行灸法标准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我国针灸标准制定、修订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就关于灸法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灸法标准化建设步骤的思考;灸法国际标准建设的思考;针灸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思考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重视灸法标准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灸法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研究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促使灸法向更客观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针灸国际标准现状。以国际标准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所发布的针灸相关国际标准为例,分析针灸国际标准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针灸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多,不同国际组织发布标准的领域各有侧重,基本涵盖了针灸学的国际发展需求。但目前还存在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周期长、国际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国际标准获取渠道不畅、标准信息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最佳秩序的形成;积极进行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的方法学研究;加强标准人才建设与标准化学科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做到标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5.
王海涛 《光明中医》2010,25(3):541-54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标准化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年度工作汇报暨针灸标准化研讨会2月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在会上说,中医的标准化是一项复杂工作,针灸标准要注意临床可操作性。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协会标准3个层次分别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医针灸标准化发展现状.澳大利亚于2012年7月1日实行全国统一的中医注册标准;大洋洲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已在新西兰首府成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4点规律性特征:群众需求与相关体制是孕育中医药国家标准的基础;对中医药立法是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保障,体现在立法的必要性、科学性、持久性、多样性、突破性上;注册标准是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关键;国际组织是推动标准化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以针刺深度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讨论了针刺深度分歧的可能原因;其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深刺与浅刺疗效的优劣,并指出浅刺在针灸推广上的重要价值;再次,基于安慰针刺对照的研究使得针刺的疗效备受争议,建立适合针灸发展的现代科研方法体系至关重要;最后,针灸的"寸"不宜标准化为毫米,针灸标准化应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从针刺深度里折射出目前针灸学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针灸学的发展,也关系着针灸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针灸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已于20世纪9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又首次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化文本。但是标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中医、针灸有些专用术语还需要列入标准。建议:"属"和"络"表示中医表里关系、主次关系时,在标准化中应上升为中医的专用术语,以加强对中医的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十一五”期间针灸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总结当前针灸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即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标准化工作支撑体系有待健全,标准实施推广和适用性评价有待加强,并提出对中医针灸标准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国际针灸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并结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现存在问题、探究发展方向,为今后开展国际针灸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截止2021年8月1日,系统检索ISO、WHO、WFAS、WFCMS官网,中国标准服务网、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标准化相关书籍及其他网络资源以获取针灸相关国际标准,将所得标准按属性与功能整理归纳。结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对国际针灸标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并总结今后需要重点加强的内容。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标准43项,按体系归纳基础标准17项、技术标准4项、器具标准16项、管理标准6项。结论 国际针灸标准体系建设仍在起步阶段,存在重要标准缺失、不同组织标准间不和谐、标准推行受阻、部分标准老旧未更新、缺少标准信息平台等问题。基本体系方面,应加强研制重要标准,沟通协调各国际组织,提升企业参与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推行体系方面,应促进针灸国际立法以强化标准实施,建设标准信息平台并开放意见反馈通道,定期复审与维护更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