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32-634
目的探讨一期经肋横突与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T10以上的胸椎结核采取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肋横突与关节突入路清除胸椎结核病灶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术后卧床休息6~12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对术前、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椎体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28~48个月,结核均治愈;植骨块无滑移,植骨术后5~8个月骨性融合,椎体后突畸形矫正及维持矫正效果满意,11例有脊髓神经症状者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ES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Cobb角与术前比较显著减小(P<0.05)。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肋横突与关节突入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方法安全、疗效明显,脊髓减压充分和结核病灶清除彻底,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和维持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该手术入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上胸椎结核患者共32例,术前均行四联抗结核治疗,根据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E级10例。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bb’s角、VAS评分、ESR、CRP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8.6±32.6)min,出血量(653.6±158.2)m L。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32.4±7.6)°,术后矫正至(15.1±5.7)°,末次随访为(16.2±2.2)°,术后矫正的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68.4±17.6)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5.4±6.7)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正常(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至C级1例,1例无改善;C级8例,改善至D级6例、2例无改善;D级12例,全部改善至E级。末次随访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1例伤口愈合差、2例术后出现血气胸,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临床效果良好,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7例腰椎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A组)和单纯侧前方入路手术(B组).统计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局部前凸角(Cobb角)、ODI评分、Frankel评分及手术情况.结果 A组较B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0.30±3.7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ESR、CRP、ODI评分、Frankel分级及Cobb角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植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良好、骨性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60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内固定组)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植骨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s角)、患椎楔变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的变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结果⑴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小于植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内固定组与植骨组术后当时,术后3~6个月,内固定取出前以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以及患椎楔变角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内固定组术前及术后ODI评分与植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组ODI评分明显高于植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效,符合脊柱外科的生物力学原则,可有效降低后路手术后受伤椎体再次塌陷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钉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型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87例。测量手术前后,术后,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38例,B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比和 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出血量, 疼痛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骨与椎间融合器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6 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骨组 57 例和椎间融合器 组 49 例,记 录 2 组 手 术 时 间、术 中 出 血 量、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采 用 日 本 骨 科 协 会 (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 JOA )评分对 2 组远期疗效进行评定,影像学评估包括测量末次随访和术后 1 个月椎间隙高度变化,椎 间融合情况通过 Suk 法判定。结果 随访时间 12~35 个月,平均 21 个月。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末次 随访时 JOA 评分、术后 1 年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2 组末次随访时 JOA 评分均高于术前( P <0.05 )。椎间融合器组椎间隙高度变化低于自体骨组( P <0.05 )。结论 采用自体骨与椎间 融合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使用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年龄、 骨质、经济承受能力、意愿和具体的医疗条件综合考虑,以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术治疗经椎间盘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松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经椎间盘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组(A组,32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骨折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并于术后3个月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385.5±25.4) mL,明显少于B组的(460.7±12.8) mL,手术时间为(250.5±10.6) min,明显短于B组的(320.2±16.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高于B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Cobb角、骨折椎体高度与术后1周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组间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并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0.35±10.47)分、(225.45±10.54)分,均显著高于B组的(74.03±10.33)分、(201.54±1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B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盘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能够有效纠正节段后凸角度,恢复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保留椎体后壁与否的两种椎体次全切钛笼钛板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行颈前路手术治疗的相邻节段颈椎病患者4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不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钛笼钛板内固定组(A组)21例,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钛笼钛板内固定组(B组)1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临床疗效、Cobb’s角及椎间高度变化,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平均22个月。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大于A组,椎间高度及Cobb’s角的丢失,A组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及Cobb’s角较术前均有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节段颈椎病均可获得可靠的临床疗效,保留椎体后壁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术后椎间高度及Cobb’s角的丢失,但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术中如发现椎体后缘骨赘较多,难以操作,应及时更换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后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低于前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末次随访前路手术组的Cobb角、椎体高度和ODI评分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ASIA神经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Denis B型骨折对患者椎体高度恢复、减少Cobb角丢失和促进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06-207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单一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单一椎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术前、术后(3~7d)、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经伤椎固定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单一椎体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及钛网安置情况.结果:相较于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ODI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显著减少(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者ASIA分级显著改善(P<0.05).病变节段数≥6个者未安置钛网率显著高于病变节段数<6个者(P<0.05);中心病灶部位位于胸椎、腰椎、胸腰段者未安置钛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6±4.1)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病灶区植骨后均可达骨性融合.结论:采用1期后路经单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病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郑兴平  赵俊华  钟建 《重庆医学》2012,41(25):2586-2588
目的探讨腰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4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9例采取非手术治疗;11例手术采取联合入路,14例手术采取后入路。比较3种治疗方法在疼痛缓解时间、ESR及CRP降至正常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手术组的疼痛缓解时间、ESR及CRP降至正常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术后3~5个月植骨均融合。结论腰椎间隙感染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后入路与联合入路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外科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和与后路病灶清除联合GSS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分别为(19.52±5.01).和(18.65±4.58)mm/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减压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自体髂骨植骨、钛网植骨、Cage植骨3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7月行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完整随访的97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植骨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43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B组(31例)采用钛网植骨,C组(23例)采用Cage植骨。对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白蛋白丢失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Cobb角、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所有患者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术后规范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结果 97例患者随访15~84月,所有患者结核完全治愈并获得植骨融合,9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丢失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 A组的术中、术后当天丢失的白蛋白情况显著高于B,C组(P<0.05); A组的Cobb角矫正度及恢复椎间高度能力小于B,C组(P<0.05)。A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C组(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无松动,结核无复发,A组术后出现10例髂骨取骨区疼痛及2例髂骨取骨区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皮下积液。 结论 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中,3种植骨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钛网植骨、Cage植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白蛋白丢失及恢复脊柱矢状位序列及椎间高度具有优势,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但Cage植骨的骨融合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以此来评估骨折复位及脊柱前-中柱的重建及维持情况.结果 术中无重要血管以及医源性神经损害发生,亦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合并腰背部皮肤挫伤的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分别为33.6、57.9、56.2、54.8 mm;后凸Cobb角分别为20.1°、4.3°、4.6°、5.1°.患者术后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27例经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运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及胸腰段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依据Frankel分级评定),记录内固定失败、相邻椎体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椎体后壁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为27.41%~63.85%,平均为(43.24±10.61)%。术后VAS、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胸腰段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胸腰段Cobb角术后矫正率分别为(63.31±23.47)%和(61.91±17.54)%,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胸腰段Cobb角矫正丢失率分别为(15.38±39.92)%和(21.79±32.20)%,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6例,E级19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无螺钉松动、断钉或断棒等情况;术后有8例患者发生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有5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例发生于相邻节段椎体,3例发生在非相邻节段。【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伴有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塌陷,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生理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一期行后路个体化病椎置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支撑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的62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在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拟定手术方案。对手术前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Frankel分级行统计分析,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内植物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3.7±9.6)个月。有3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前路手术对侧腰大肌脓肿形成,行二次手术排脓后治愈。余59例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切口疝,无脑脊液漏,无脊柱结核复发。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5例,E级56例。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16.34°±3.19°),减少至(4.52°±1.69°);VAS评分由术前(6.72±1.02)分,至末次随访时(2.06±0.73)分;血沉由术前(40.12±1.53)mm/h,降至末次随访(10.67±0.72)mm/h。X线、CT片均显示骨性愈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融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采用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腰椎结核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定军 《现代医学》2012,40(1):60-6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并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和稳定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按照Frankel分级法,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组(n=25)、对照组(n=20).造模组于腰4、5椎间隙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H37Rv结核标准菌株混悬液0.1 ml;对照组浸注生理盐水0.1 ml.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情况;观察两组实验兔术前、术后(1、3、5、7、10、14、28、42、56 d)不同时间点ESR及CRP的变化规律;探讨ESR及CRP与兔脊柱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56 d造模组21只实验兔最终完成实验,对照组为18只.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组脊柱结核造模感染阳性率为76.19%(16/21),造模阳性兔均至少符合一项造模阳性判定标准;造模组另5只造模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均无阳性发现.动态观察两组ESR、CRP的变化规律:造模组阳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造模组阴性兔明显不同,而造模组阴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造模组阳性兔术后ESR及CRP迅速升高,ESR术后第7 天达到高峰,CRP术后5 d达高峰,至术后42 d已趋于平稳,术后56 d处死动物时ESR及CRP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造模组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ESR在术后第7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2 d已降至术前水平,CRP术后第3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术后28 d降至术前水平;造模组阳性兔ESR、CRP达高峰时所测值及实验结束时(56 d)所测值均高于造模组阴性兔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所测值(P<0.05);绘制术后56 d时ESR、CRP与结核造模感染相关性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ESR为0.953,CRP为0.927,均显著大于0.5,以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为最佳筛选点计算:ESR最佳筛选点为7.5 mm/h,CRP最佳筛选点为5 527.50 μg/L.结论 ESR及CRP可反映模型兔体内结核菌感染情况及病情进展,造模术后56 d检测值可作为筛选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